「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當AI遇上區塊鏈,在不影響個人數據隱私的情況下,人們似乎看到了誠信互聯的智能時代就在前方。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盤古智庫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秘書長張禮立。

「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當AI遇上區塊鏈,在不影響個人數據隱私的情況下,人們似乎看到了誠信互聯的智能時代就在前方。

今天,在人們追求個性化、服務化、開放化和共享化的過程中,數據不單單限定在類似於機器、軟件,而是擴展到行為數據、軌跡數據、醫療健康數據、基因數據或教育數據等全息生命範疇。

輿論中經常出現的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目前的數據訓練,也只是讓計算機通過現有數據生成函數,從而對未來類似的數據作出判斷。

其中,在機器學習的過程中,目前最稀缺的就是實時、不間斷、全維度產業鏈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除了先天性的技術性採集難問題,更多的障礙還在於那些在工業革命發展至今的傳統組織所聚集的數據“孤島”。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數據,互聯網每顛覆一個工作崗位就創造出2.6個新工作崗位。人工智能在突飛猛進發展,並且帶來就業與財富的當下,最缺的就是數據。恰恰今天仍然有眾多核心數據是處於機構中心壟斷的狀態,不能幫助機器合理地自我學習。

「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因此,數據開放與共享,當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題。互聯網促進了個性化體驗,拋棄了靜態的、放之四海皆準的單一體驗。而數據開放與共享,需要建立在一種能夠徹底讓數據流動,讓產生的價值全鏈流動的智能基礎設施,而來自嬉皮士文化的區塊鏈技術似乎就是為此而生。

無論是ARPAnet(阿帕網,由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組建)還是TCP/IP(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互聯網的誕生就是基於分佈式計算、分組交換與無中心化為前提。但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數據世界還離我們非常遙遠。如果說第一代互聯網的今天解決了人類信息傳輸問題,那麼我們期待的第二代互聯網應該可以解決的是信息真偽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就可以解決AI應用中數據可信度問題。

源自上世紀80年代,並且在密碼學中被廣泛採納的零知識證明計算方法,在區塊鏈發展技術中得到了實踐。當AI遇上區塊鏈,在不影響個人數據隱私的情況下,人們似乎看到了誠信互聯的智能時代就在前方。

人工智能領域數學和算法的發現和發明,是整個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數據的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幫助機器學習提高精確性和價值性,更重要的是,其還可以驅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幫助企業找準核心目標、聚焦關鍵任務、發揮核心優勢,增強資產匹配風口的能力。

實體經濟是互聯網經濟的基礎,數據是智能未來的基礎。強化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將所有與智能生活有關的要素重新整理,有助於企業走出同質化、低效益的困境,向智能時代共同邁進。■

「解讀」張禮立:未來的AI需要數據與區塊鏈的增強

本文發佈於新京報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