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上真正有水平的人,任志強絕對算一個!

任志強長達60分鐘的講話從一個制高點詮釋了幾個問題,充滿思考

1.現在是買房的大好時機?

2.哪些地方的房子萬萬不能買?

3.買哪些地方的房子房價準會漲?

在中國經濟上真正有水平的人,任志強絕對算一個!

以下是任志強參加2018諾亞財富房地產金融高峰論壇的演講原文:

一季度房價暴漲

  我們可以看到1月份的時候,施工面積是負的。今年一季度漲了多少呢?漲了7.9。今年的一季度是全國平均房價歷史上漲幅最高的一年。

  利用70個大中城市或者100個城市的指數,看來房價是跌了。跌到哪了呢?跌到政府的手上了,因為政府把銷售價格給你限制了,所以表面上看是跌了。從有房地產以來,歷史上的一個季度計算,今年一季度是房價漲幅最高的一個季度。

  現在是“抄底”機會

  我們看到,銷售增長了百分之十幾的銷售額,為什麼沒錢呢?他們公司基本上是沒錢的,這個投資增速是2008年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年,比2008年還慘,開發商基本上兜裡就沒錢了。

  為什麼我們譚總請大家來開這個會?就是這個基金有了一個最好的機會,可以便宜收購。因為開發商兜裡沒錢了,開發商要有很多錢的話要基金幹嗎?去年開發商從境外的融資,38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193億美元,國內融資很困難,就跑到國外融資。

  所以今年一季度,開發商境外的融資已經達到了去年的50%。前年是多少?2015年境外融資只有140億美元,也就是說今年一季度以前,比2016年全年在境外融資的錢還多。主要是因為國內沒機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開發商兜裡的錢不夠了。

  所以最開始我說,投資會持續下降,就是因為沒錢了,如果還保持百分之十幾的高位資金增長的話,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看來要想維持一個高速的增長,已經有困難了。

  東北、西部地區不能碰

  分地區看,我們看看東北地區、西部地區,他們的投資增長百分之2.9、1.3,也就說明了這些地區已經沒有了增長能力。東部和中部地區還維持一個增長,其中相當一部分棚改,三四線城市主要的力量在這兩個投資領域,所以這個支撐效果還是有的。

  但是中部、西部的銷售是什麼呢?銷售是高速增長,西部和東北地區。前面我們看到投資是負的,或者基本上是不增長的,可是從銷售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快速地區是負增長銷售,負的7.3,中部地區還維持14,西部12,去年前年的高槓杆,導致相當一部分回收的資金沒有進入到開發商的資金盤子裡,而是跑到了銀行的兜裡面。現在差別不大。

  70家上市公司拍賣股票

  今年一季度我們可以看一些數據,融資下降了1.33萬億,下降了20%,企業貸款下降了15.8,委託貸款下降了50%,信託貸款下降了9%,融資下降了80%,所以到3月份為止,企業存款下降了1.21萬億,和去年年底相比。一個季度少1萬個億,開發商手裡的錢很緊。

  更嚴重的是,現在有7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抵押貸款開始進行司法拍賣了,也就是說這70家公司的現金流已經不行了。上市公司一共2000多家,70家公司開始拍賣股票,還銀行債,信用是非常嚴重的不足。

  有人說,4月25日開始降息,銀行準備降準,這是個信號,但是這個信號會到什麼時候不知道。到目前為止,1.3萬億裡頭有9000億是銀行間進行內部調整的錢,對社會只有4000億,但主要用於中小企業貸款,而且命令禁止流向房地產。別人家娶媳婦你看著高興就行了,那不是你家娶媳婦兒,所以這個差距是很大的。

  調控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另外一個實際問題,比如產品與價格,我們現在看到市場上的調控政策基本上劣幣驅逐良幣,就是開發商沒蓋好房子,你只能蓋破房子,越破越好。這個破房子破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上邊有一些一期的房子賣的很好,又有空氣淨化器,又是高級的電梯,又是高級的門窗,二期的價格比一期的還低,於是大家把空調都撤了,把電梯換成最破的電梯,把外牆的瓷磚給弄沒了。

  總之,以後可能得蓋破房子,不能蓋好房子,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所以,產品與價格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想蓋綠色產品,我們想蓋環保產品,你不讓賣高價,怎麼辦?

  很多企業在擴大規模,但是擴大規模和利潤之間產生矛盾,因為你想擴大規模很容易,有錢就行,但是不讓你賣高價,你的利潤差越來越減少。我們可以看看領頭的這些企業,實際上整體銷售價格很低。比如說碧桂園,去年比前年的低,就是隻能賣破房子,賣低價,擴大規模,但是利潤達不到那麼高。所以規模和利潤之間的矛盾,這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

  只租不售誕生“灰色空間”

  另外一個,土地招標的時候,好多加入固定性住房了,你投標還是不投標?要是投標了房子只能租不能賣,壞了。前天開會我問一個人,你的房子租出去沒有?他搖搖頭,沒有。

  他是一個月1.5萬,一次**180萬,十年的租金,在北京的一個很遠的地方,那也就是平均一個月2萬塊錢的租金,90平米以下的房子。我覺得固定性住房以後給腐敗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兒,過去腐敗都是送房子,然後這個房子改名就可以了。名字不是你的,法院沒法判你的房屋。

  用市場化手段提供住房

  房子不管是不是用來住的,都得有人先蓋。但是我們看一看北京,看看很多大城市,都建公租房,建共同產權房和其他的房子,把商業房的比例降到很低很低,或者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商品房用地,北京可能連四分之一都不到,這個市場是要還是不要?挺麻煩。

  最重要的是,這個房子是住的,但是不一定是產權人住的。什麼意思呢?你要想限制租賃性住房,租賃性住房就是告訴你不是產權人去租,如果都是產權人的話,哪還有什麼租賃房?我自己租不就完了?所以租賃房一定不是產權人住。

  這裡就出了一個麻煩,不是我們要宣傳,而我們實際造成的結果就市場最需要你建房,至少你得把房子建出來,你再說是用來租的還是用住的。

  我們剛才叫什麼總我也不知道,講的氪空間。這個氪空間什麼意思呢?他就說大企業都得租我的辦公室,都得有流動,那我們人租房子是不是也得有流動呢?他們這個氪空間解決的是臨時辦公和流動性辦公問題。我就想到一個問題,臨時辦公和流動性辦公的這些人是不是也是流動性住呢?

  比如說媒體人,比如說演員,比如說地產商,他總得來回跑,來回跑的時候他是不是也得有一套房子呢?這套房子不管是他自己買的還是什麼的,如果一個項目幹六七年,他是在這買一套房子六七年以後再把它賣了好,還是我租個六七年什麼也沒剩下好?非常簡單的事兒。但是他買了六七年以後,賣了,你一定說是炒房了,就和剛才的流動空間是一個道理,你那個流動空間就是炒空間,這個邏輯是一樣的。

  越出政策的地方房價越漲

  我們的媒體在所有的宣傳活動中把這個意思都搞錯了,政策陷入了一種悖論,這種悖論是非常嚴重的悖論。大家都說,出臺政策以後很多人擔心房價是不是會跌了,我個人覺得,越出政策的地兒,越證明房價要漲。不漲他出政策幹嗎?他傻呀?

  在座的這些人,我開譚總召開的會,每次都問我,到哪買房子?我說你真傻,政府告訴你到哪買房子了,他在那兒使勁壓著,就告訴你到那兒買房子,不壓著不就漲了嗎?漲了才壓著,是吧?如果那個葫蘆扔在水缸裡頭,你不按著不就往上走嗎?你按著才往下走。現在按著,葫蘆下去,水上來了。你想想,葫蘆按下去了,水缸裡的水是不是往上走?這麼簡單的道理還用問嗎?政府告訴你到哪買房子,你就到哪去。

  為什麼?因為我們出臺的這些政策造成了供給面的扭曲,就像我說的,北京為了這個那個,一大堆,保障房,租賃房,共有產權房,最後把商品房的用地弄沒了。弄沒了房子怎麼會不漲價呢?沒供應了,你看的是下來了,過兩年怎麼辦?總得有人想結婚生孩子吧?怎麼辦呢?所以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供給面在扭曲

  價格是來自於什麼?來自於需求。如果沒有需求就沒有價格。有人說地價漲了房價就得漲,正確的分析應該叫做,地價是房價的地板價,就是最低價格了。我把地價加上一個建安,稅費,各種成本加進去以後,這是我賣得不賠錢的價,叫地板價。

  天花板價在哪?天花板價在顧客身上,一個人買,可能加點利潤就算了,10個人買我就得往上加價,這個價叫天花板價。現在這個天花板價讓政府按住了,政府把天花板價打破了,打到地板上去了。如果政府把天花板價打到地板上,這個供給面不就扭曲了嗎?

  所以形成的結果是,房價繼續上漲的壓力加大,越來越大。因此,用這種政策導致的結果,我們有五次大型調控,每次調控之後房價都是上漲的,沒有一次是下跌的,原因就是它把供給面扭曲了。當供給面扭曲的時候,跟不上以後,下一次你一旦放開就很麻煩。所以,人家不準讓我說漲價,我也沒說漲價,我說政府可能要求我們漲價,不是我說的。

  所以各種政策加碼的時候,就形成了很多地區出現了一二受房價倒掛。倒掛是什麼意思?二手房賣6萬塊錢,政府給你批的一手房賣5萬塊錢。這說明什麼?說明政府告訴你,趕緊炒房。你買了就有1萬塊錢的差價,那你還不去炒。

  政策變相鼓勵“炒房”

  所以政府的政策說悖論,就是因為他在鼓勵大家炒房,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如果是開發商自己定價,那就是說我怎麼也得新房子比舊房子貴點吧?不貴太多也得比二手房的價格高點吧?反正這兩個裡頭有一個傻不是政府傻就是開發商傻,你怎麼比二手房賣的還低呢?這就是一個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哪呢?最大的問題在於,十九大明明告訴我們市場決定價格,那政府決定價格不是違反十九大規定嗎?你們看看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大里頭,是不是說市場決定價格、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我們得按十九大辦。所以你一旦按十九大辦的時候,政府這幾條可能就有問題了。

  比如說為什麼要搖號?搖號就是供不應求,100套房子有3個人買用搖號嗎?搖不搖都搖到你頭上了。上海前兩天搖了好幾個號,我一看,一個公司買了170套房子,他組織一大堆公司人員在那兒填窟窿,搖號,佔名額。這說明什麼?說明是政府在幫你。

  我們最近最高院、最高檢察院、國務院連續發了好幾個文章,叫做保護產權,保護私有產權,保護什麼,保護企業家,說了一大堆。這個房子是開發商建的還是政府建的?要是開發商建的就是開發商的產權,產權上沒寫著政府,你為什麼要政府搖號?你不是侵犯產權嗎?那你這個違反了國務院的規定,也違反了政府最高院、最高檢察院的規定。

  中央與地方的博弈

  這就是出現了很多很多問題,造成了結果很不好。結果不好到哪了呢?我最近去了很多地區,地方官員都問我,怎麼想辦法和中央政府政策博弈?我說你們怎麼都這麼想?

  我們看看最早,比較早的大家聽的,90、70,這個調控政策針對誰的呢?針對開發商的。所以開發商和政府鬥爭,把90、70的戶型改來改去,然後把戶型,廁所、衛生間的空間,陽臺都調來調去,就是要躲90、70的政策。還有的是加層高,變成一個小二層,偷面積,這是開發商和政府的政策鬥爭。第二步就變成老百姓(74.500, -0.08, -0.11%)離婚了,那就是消費者開始跟政策進行鬥爭。

  現在就是地方政府開始跟政府進行鬥爭。地方政府本來是市場監管者,監管者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問幾個房管局局長,那天我去幹什麼了,房管局局長陪我吃了三頓飯,就是要問一大堆問題,拿著小本子使勁記,一個重要的就是我的第一任務是不能讓市長和書記被請去談話。因為房價漲到一定程度以後,市長書記被約談官兒就當不成了,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地方政府就得跟政策做鬥爭,所以他們就想個辦法,把市裡的房價和縣裡的房價結合起來。先是遠郊區,遠郊區不行就把周邊市管縣的價格全合進來。所以我們看這個房價,漲不和漲,那個數字已經不是一個真實數字了。全國平均房價漲了,那和7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一個小破幹州慘的不行。

  為什麼?它被列在70個城市範圍之內了,周圍400公里沒有第二個城市,其實它很窮,但是沒辦法。這就造成了一個什麼呢?開發商、消費者和地方政府三方聯合起來和中央博弈。要是不博弈,地方政府地賣不出去,你要硬壓著開發商,地賣不出去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樓市如何走取決於特朗普

  這些政策出臺,我們認為變成悖論就是現在是一個難題,很多人問我,什麼時候這些政策能夠取消?什麼時候這個政策能夠解封?前兩天開會有一個老總告訴我,最好就得看看我們特朗普先生給我們幫多大的忙。特朗普先生要讓中國的外貿掉下去了,要讓中國的經濟掉下去了,可能政府就得把這個後門開開,讓開發商日子好過點,要不然經濟就掉下去了。

  我個人認為,開發商在和地方政府比財政支出,如果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能夠挺得住的話,可能他就不會輕易把這個事兒掉了。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地方政府財政支出遇到了問題的時候,它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就加大,去年土地財政是5萬億,土地出讓金是5萬億,房地產相關的稅收18000多億,然後和建築業相關的,就是除了房地產本身的稅收以外,相關的費用由6000多億。

  地方財政一共8萬億,如果沒有這5萬多億的支撐的話,地方財政很難支撐債務轉化問題。今年就得看看了,我們的土地出讓到底能怎麼樣。一些好的城市仍然在高價出場土地,但是很多城市已經出現了一些控制,就是土地我剛才說漲價那麼多,所以我們一季度財政增長了17.8%,GDP才6.8。一季度財政收入還是不錯的,但是地方的財政收入,很多已經開始出了困難,這就是問題。

  改善需求十分強勁

  他們忘了一個事情,就是我們首先得確定不管房子是用住的還是用炒的,我們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城市化的主要矛盾,從眼前看,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我們的城鎮化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城鎮化速度發展還是很慢的,還沒有真正解決農村進城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央提出一個,叫建立中國的長效機制,住房的綜合住房制。現在我們沒有綜合住房制,現在我們的住房制度叫做城市住房制,只解決城市居民的銖分問題,不解決農村的居民住房問題。

  所以地方政府的財政裡頭,只包括了有戶籍人口的住房困難,不包括農村人口,所以很多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把農村人口都轟走了,否則他得解決住房問題,這是個麻煩。我們的主要結果,就是農民進城問題。

  對於老齡化來說,我們現在是改善性需求占主導地位,年輕人結婚生孩子是剛性需求,老年人是有房子,但是他給改善。其中有兩個主要矛盾,一個是沒有電梯,老人爬不動,北京70%,上海大概也得有70%的房子是沒有電梯的,6層也爬不上去。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英國怎麼解決的?政府出錢,把3層樓都加上電梯。但是中國出不了這個錢。雖然我們有一些補貼,北京已經開始了,大概改了幾十棟樓,但是差得很遠,沒有電梯的樓太多了,所以改不過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80%以上的房子沒有衛生間,你們覺得上海的房子好嗎?上海房子都是刷馬桶,早上起來刷馬桶,沒有衛生間。沒有衛生間,它連廁所都沒有,所以上海政府改了一棟房子,加了個廁所,廁所和衛生間是兩個概念,衛生間是可以洗澡的地方,廁所只能叫半個衛生間,你只能解決一半的衛生問題,另外一半的衛生問題解決不了。

  所以很多樓沒有熱水,我們大概全國90%以上的樓沒有熱水,70%以上的沒有衛生間。所以很多家庭買熱水器,淋浴器,擱到廁所裡頭,底下還得躲著那個洞,上頭淋浴。刷牙呢?早上起來得到廚房刷牙,這種情況在大多數樓裡頭仍然保持了這個現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改善性需求所佔的比例是越來越大的。

  還有一個就是獨居需求,獨居需求可能很多人不太瞭解,到現在為止大概有750萬獨居,我們估計五年以後,每年增長30%到40%,其中一部分是孤寡老人的獨居,另外一部分是年輕人,90後,00後不願意跟父母在一起住。他們寧願遠離父母,自己單獨租一個小房子,也不願意跟你在一塊住,你那個房子太大,他不跟你住。

  北歐40%這種,整個歐洲大概平均有25%這種情況,現在中國是5.8%。未來的發展是什麼?如果要發展到25%,我們得有兩億五千萬戶獨居戶,越來越多的90後和00後開始獨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