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鄉村醫生待遇一覽

2017年鄉村醫生待遇一覽

據國家衛計委網站消息,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結合實際,通過支持和引導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及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的養老待遇。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對於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實現到2020年讓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保障,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貧困地區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衛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

2017年鄉村醫生待遇一覽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分期分批對貧困地區鄉村醫生進行輪訓,2017年前完成培訓。各地要結合實際,通過支持和引導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及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的養老待遇。

北京鄉村醫生待遇最高每月達5500元

4月13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明確表示,2016年年底北京市鄉村醫生由人員管理轉為崗位管理,每月政府補助擬從1600元增至3500元;此外,針對山區、半山區的不同情況,各涉農區在基本補助基礎上可再增加補助500元至2000元。

北京市鄉村醫生面臨一半的缺口

據介紹,目前本市共有3919個行政村,其中847個為醫療衛生服務“空白村”。市衛計委副主任毛羽說,按照方案,參照國家“一村一室”的要求,各涉農區,即除東城、西城、石景山區以外的13個區,原則上每村要設置一所村級醫療衛生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主。到2019年底,全面實現農村行政村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本市註冊鄉村醫生共有4600餘人,這個數字與實際需求相比,少了一半。更讓人擔心的是,目前本市近九成的鄉村醫生年齡都在50歲以上,隨著“高齡”村醫陸續退休,村醫的缺口會更大。為了留住村醫,同時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村醫隊伍,方案提出,在今年年底前,本市鄉村醫生全部從人員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村醫崗位按不低於鄉村服務人口1‰的標準來設置,也就意味著鄉村中每千人至少擁有一名村醫崗位人員。

2017年鄉村醫生待遇一覽

各地鄉村醫生補助政策

1、山西晉中為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從2015年起,政府安排專項經費對村衛生室日常運行發生的水、電、暖、信息網絡及維護費等給予補助,原則上每個村衛生室每年補助不低於3000元;從2016年起,在落實原有鄉村醫生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對人口不足500人的行政村每月補助村衛生室700元,對人口在500人至1000人的行政村每月補助村衛生室400元。

2、內蒙古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新政策。《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對於符合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鄉村醫生,可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不符合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條件的,可在戶籍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該方案明確,對於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從業10年以上(含10年)並已經退出工作崗位的鄉村醫生,各地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每月按照一定標準給予生活補助,所需資金由盟市、旗縣級財政解決;建立在崗鄉村醫生到齡退出制度,對於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依法註冊的在崗鄉村醫生,退出鄉村醫生崗位,不再從事鄉村醫生工作。

3、福州2015年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新政策。獻身農村一輩子的村醫將老有所養,由各縣(市)區財政向鄉村醫生按月發放養老生活補助,補助標準不低於福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日前,市政府出臺了關於福州市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的實施意見。目前,該政策已實施,有關參保對象的年齡計算時間截點為 2015年1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