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原生家庭,才是你獨立的真正開始

長大後,我們會開始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人——最終,我們會回溯,回溯自己所有的過往,然後在童年依稀的記憶中尋找到了最根源的答案。

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每一個人的影響。

擺脫原生家庭,才是你獨立的真正開始

所謂原生家庭,就是自己和自己父母所構成的家庭。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軌跡。

在心理學人士眼裡,他們非常關注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甚至很多心理醫生把人們碰到的心理問題往原生家庭上尋求原因和答案。

比如很多專家認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互動模式決定了未來孩子自己婚姻的互動模式。一個男弱女強的家庭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是男孩,一定相對稚弱,將來的配偶通常也是強勢的;如果是女孩,將來必然強勢,未來配偶也通常會是一個弱勢的男生。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溝通模式也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溝通模式。比如,習慣於爭吵的夫妻,孩子一定不善於講理。

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中,最重要的還包括處理心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一個沒有能力處理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療愈的家庭,斷然培養不出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性格脾氣,言行舉止,面對問題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法,甚至包括面對壓力困境的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影響深遠的。

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必然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擺脫原生家庭,才是你獨立的真正開始

有一天,當孩子長大了,看到他身上的各種問題,其實也是父母身上的各種問題;有一天,當你學會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時候,可能才意識到這些問題大多源自自己孩童時的家庭。

我們小時候就像一張白紙,第一個在這張白紙上描繪作品的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圖在描繪理想中的孩子的形象——無疑,他們希望我們一切都好。

但是,人無完人,在描繪的過程中,不好的一面也會被描繪進來,而這些不好的東西就可能伴隨我們終生。小時候的我們,對父母是絕對遵從的,我們還沒有獨立的思維和分辨能力,對於父母給我們的一切,我們全盤接受。

但是,很多人在今後漫長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獨立以後,尤其是在自己組織了新的家庭以後,才會開始思考究竟父母給予的是好是壞,逐漸開始對原生家庭產生質疑。

其實,在這個時候,你應該意識到,這是一件好事,哪怕你開始對父母給予的東西產生恨意,這至少也證明你開始獨立思考,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你開始逐漸脫離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這是學會獨立生活的重要一個環節。

父母給予我們什麼,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即便是父母給了我們非常致命的弱點,造就了我們非常致命的性格,我們也無需太過責怪他們。因為他們絕對也是為我們好,沒有絲毫惡意,這點應該是很清楚的。

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路是自己走的,獨立是必須的。

擺脫原生家庭,才是你獨立的真正開始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調整和修正自己,這種調整和修正是非常難的事情。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幾十年形成的深入骨髓的東西,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調整過來的。在調整的過程中,會有反覆,甚至會與父母發生矛盾,更甚至會迷失人生的方向……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不管怎樣,一定要堅持,只要方向是正確的,是適合自己的,就一定要堅持下來。

減少原生家庭對自己影響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當你碰到問題的時候,儘可能不要向自己的父母求助。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你的問題可能恰恰是原生家庭的基因造成的,這個時候求助於父母,可能適得其反,不但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容易把問題弄得更糟。

真的需要求助,可能找找師長,好友。

對於父母,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你可以傾訴,但最好不要讓他們建議,要學會獨立,只有脫離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才能啟動獨立的第一步。

這種獨立,不是跟父母斷絕關係,甚至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說,要在心理上完成獨立。

從今天起,你的心理離開原生家庭,走上一條全新的,專屬並適合於自己的心理之路。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