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中的战斗机防护问题,真相是这样

高考题中的战斗机防护问题,真相是这样

图为作战飞机弹孔示意图

每年高考作文题不仅是考生和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圈外人士争相讨论的话题之一。而这是许多军事爱好者开始讨论这个话题的原因:战斗机保护这个话题已经成为高考的作文题目。 很明显,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很多女孩对军事自然不感兴趣的前提下,因此老师将把原来故事中的主角轰炸机改成了战斗机。

当然,不管这个话题是否专业,也不管故事本身,保护战斗机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还是新生事物,即使在空战中,手枪、冲锋枪和机枪也是用来碰碰运气或者近距离攻击的。太长的飞行距离子弹在空中击中对方机身的动能概率不高,没有必要加以保护。

二战初期,许多国家的飞机型号仍坚持这一点。比如日本的经典战斗机“零式战斗机”,虽然与日本落后的发动机技术有关,但也表现出当时战斗机对装甲防护的“态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和英国空战中,结果表明装甲防护在战斗机尤其是飞行员防护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题中的战斗机防护问题,真相是这样

图为日军飞机与P47的防护差距

我们把话题回到今年的作文话题上。经过统计研究,飞机的装甲防护应该首先着眼于飞行员和操纵机构,而不是容易被击中的机翼。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后来研制的许多战斗机,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都装备了“浴盆”式的装甲来保护飞行员。特别是在执行轰炸任务的各种战斗机上。无论是在欧洲进行战略轰炸的大型水平轰炸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冒着密集防空火力攻击日本舰艇的美军潜射鱼雷轰炸机,都大大提高了飞行员的生存率。从此,盟军的胜利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二战后,“浴缸盔甲”仍然在战斗机中盛行,虽然此时已经不再是机枪与机炮的天下,面对导弹有弹射座椅和电子对抗,但装甲保护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进行地面打击的攻击型飞机,厚重的护甲反而是它们生存的资本。

高考题中的战斗机防护问题,真相是这样

图为德国空军Bf109战斗机

海湾战争中,一架a - 10遭到伊拉克军地面防空力量的集火打击,它的引擎罩完全被打掉,仍顽强地飞回基地。这样,极难被击落的飞机就赢得了“空中坦克”的美誉。地面攻击飞机和更注重地面任务的攻击直升机也是如此。俄罗斯mi - 28直升机和美国ah - 64“阿帕奇”直升机都非常重视装甲防护。在冷战后的许多战斗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被导弹击中回国的成功案例。由此也足见,战斗机全身上下,最需要防护的正是驾驶舱和操控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