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甲骨文:老

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很明顯,“姥”這個字最初的本意一定是指“年老的婦人”。

所以。你看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是這樣用這個字的:

思黯南墅賞牡丹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還有宋代大才子陸游
阿姥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姥龍鍾七十強。
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可見,從來沒有見過“姥姥”兩個字連用的,而且也沒有指外婆的,都是指年老的婦人,或加上特殊稱謂。

《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南朝。

《說文解字》沒有收錄“姥”字。按《康熙字典》的解釋是:

“與母同。諸韻書分母姥為二”。

那麼,“姥姥”代指外婆,最早是怎麼來的?

“女婿稱妻父曰爹,妻母曰媽;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母之母曰姥姥,呼舅母曰妗子。”——明朝/沈榜《宛署雜記》
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而作者對這一篇章的命名就是《民風二》,“民風”,即指方言,作者開篇就寫到:

“輦轂(京城)上民聲音可入律呂,第民雜五方里巷中言語亦有不可曉者。姑記其略。”

“民雜五方”——明確說的就是方言。

“里巷中言語亦有不可曉者”——作者表示他聽不懂。

沈榜何人也?
答:正是明朝時的順天府宛平知縣也。

沈榜既是讀書人,又是官員,他肯定會官方語言,而且他所寫的文字,鐵定100%是標準官方語與書面語,他說“姥姥”的叫法他聽不懂,又是“五方里巷中言”。

這就說明,明朝的時候“姥姥”還僅僅只是宛平一地之方言。

沒想到,僅僅500年後,它到成了“標準”詞了?


《爾雅·釋親》: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母之王考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

傳統漢語裡,女方的母親之稱呼,一直就是“外字當頭”。

可見“外祖父/母”、“外祖母”,以及外公/外婆才是正確的叫法。

當然,本人其實也並不反對使用“姥姥”代替“外婆”的傳統稱呼。因為:都是漢字。

只是,把外婆說成方言的,顯然是故意挑事,其心可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