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说到国内的大都市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步行街,成都的春熙路、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等,都是展示城市风采的一张明信片。如果再放眼全世界,同样地,世界很多知名的都市也都有自己的步行街。为此,还有个世界步行街的排行榜,很可惜的是中国的步行街并未进入前十大的名单。这十大步行街按次序排名是这样的,NO.1 纽约第五大道 NO.2香榭丽舍大街 NO.3牛津街 NO.4 东京都新宿大街 NO.5 明洞大街 NO.6乌节路 NO.7库达姆大街 NO.8维也纳克恩顿大街 NO.9 阿尔巴特大街 NO.10 蒙特利尔地下城。这十条大街我去过九条,只有德国的库达姆大街还没去过,依照我个人的喜好,排名最后的蒙特利尔地下城恰恰应该排在第一位。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步行街

不过即使这样我仍然不满意,因为这十大步行街里根本就没有我在全世界最为中意的一条步行街。就像看到世界十大海滨城市排名,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巴塞罗那!这可让我感到太匪夷所思了,没错,巴塞罗那是海滨城市,风景也的确不错,但它最吸引人的应该是人文景观吧?高迪的奎尔庄园、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圣家族教堂,以及加泰罗尼亚博物馆、音乐厅和魔力喷泉、哥伦布纪念塔。单论海滨的景色,我个人绝对推崇南非的开普敦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那才是把海滨城市美到了极致的代表。开普敦上帝的餐桌—桌山,里约全世界最高的俯瞰整个科巴卡巴纳海滩的上帝像,开普敦的十二门徒山,里约那景色各异的72沙滩无一不在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怎么会让一个以人文景观闻名的城市超过它俩夺得第一呢?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上卖唱的年轻人

说回世界十大步行街,我个人绝对选择加拿大魁北克老城里的小香普兰街,山下是蜿蜒流淌的圣劳伦斯河,山上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费尔蒙芳缇娜城堡酒店,在它俩中间隐藏着有着大名鼎鼎的断头阶梯作为始发点的小香普兰街。尤其在金秋时节,在五彩斑斓的加拿大枫叶伴衬下,在魁北克老城悠久历史底蕴的熏染中,在加拿大新鲜到发甜的秋高气爽的空气里,鼻腔迎着街边店铺飘出来的浓郁咖啡味道,身体被湿润的富含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所浸泡,耳朵里充斥着同样充满绅士意味却不同于巴黎的法语口音,脚底轻触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石板路街道,在这里哪怕什么不干,发一天的呆都是值得一生留恋的享受。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两边的商家

今天我来的是排名第九的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这条紧邻莫斯科河的购物街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位置。这条街名字的来源据说根本就不是俄语,有这么一个传闻说“阿尔巴特”是阿拉伯语,意为近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从前阿尔巴特大街附近住着许多阿拉伯商人,他们经常用板车装载货物,人们就用板车的俄语发音,来命名这条街。在有关莫斯科城的史料里,阿尔巴特街最早被记录是在1493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终身一夫一妻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当政的弘治年间。转眼间五百多年一晃而过,阿尔巴特大街历尽沧桑,它既目睹过阿拉伯商人的驼队,也承受过侵略者的铁蹄,眼看着金帐汗国的灭亡,以及经历近代拿破仑、希特勒带来的战火洗礼。所以说来莫斯科不来阿尔巴特大街就看不到它的历史,虽然今天的阿尔巴特与几百年前的样貌已经大相径庭,但当我走在有着沧桑感的街道上,那种厚重的历史韵味都会安然地趴在脚下每一块方砖之上。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最多的就是街头艺术家

感慨了半天就跟我多懂得历史的厚重似的,其实我就是爱看八卦的俗不可耐的混子而已,而且今天来这里就是看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超级大八卦——发生在普希金和他的妻子冈察罗娃身上的,并且八卦到要了一代大文豪性命的超级大八卦,也就是为了伟大的爱情而牺牲了生命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真爱传奇!听着有点费劲吧?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一个被媳妇儿戴了绿帽还不知死地找人家姘夫拼命,最终丢掉自己小命儿的,俗得不能再俗的,发生在普希金身上的,随时能在街头小报上看到的烂俗剧情。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

在我国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乾隆驾崩那年的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后来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在莫斯科出生了。12岁的时候去了圣彼得堡皇村读书,在读书期间开始展露他非凡的文学天赋,同时在这段时间还认识了一些十二月党的人,开始接触自由、反对沙皇专治等激进思想。步入社会后就进入外交部,可谓年少得志的代表。后因反对沙皇专治被变相流放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逐步开始受到器重,1831年搬到圣彼得堡一直到1837年生命结束之时。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普希金和妻子冈察洛娃

在普希金生活的19世纪初期,俄国因为学习法国崇尚自由、释放天性的新思想,在贵族中形成了偷情的风气,贵族男女都为自己有几个情人而感到自豪,当时贵族家庭中丈夫和妻子对彼此有情人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基本不加干涉。甚至作为一国之君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本人也公开追求过普希金的妻子冈察洛娃,可见当时俄国社会的风气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普希金作为这种社会风气的见证者也被裹挟其中,普希金的研究者曾确认他一生中大约爱过150余位女性,这个结果从普希金一生写过两百多首爱情诗歌分别献给一百多位不同的女性也多少能得到证实。另一个佐证,普希金在婚后不久曾经无所顾忌地告诉妻子,“你是我第113位恋人”,甚至在4个孩子们陆续降生的过程中,他依然与昔日情人罗谢特、凯恩、奥西波娃及其两个女儿保持密切关系,不断向她们献诗,而且还公然爱上了库图佐夫元帅的女儿希特罗娃和孙女多莉,并以多莉为原型,塑造了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的丽莎形象。不说别的,能同时爱上一家人中的两代人,这种能力要是没有爱上150个女人的能力还真很难达到这个高度。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上的雕像

在西方诗歌史上,有像但丁、彼特拉克这样一生只为一位女性写爱情诗的人。但是但丁终生没能和贝亚特尼齐在一起,彼特拉克和劳拉也是有缘无份。而普希金不一样,他总是能够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虽然和每个女人在一起的时间都不长。不得不说,普希金对于爱情是极为专一的,他用更换了150个女人的行为证明了他从未抛弃过爱情,这点的确令人敬佩。在今天的人还徘徊于到底是该爱一行干一行还是该干一行爱一行的时候,两百年前的普希金已经做到了见一个爱一个并且爱一个上一个的壮举。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就像你不可能找到一张只有正面而没有背面的纸一样,普希金在对爱情极为专一的路上不但有香艳的美女,还刻着无数被戴了绿帽子的男人的名字。真等自己要结婚的时候,普希金不由得开始紧张于自己的名字哪天也被刻在别的男人追求爱情的路上。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莫斯科的七姐妹楼之一

才子佳人的结合一般都会被文人描写得极为浪漫,但普希金的经历彻底打破了常人对这种美好结局的臆想。首先在他俩结婚前3个月,也就是1830年11月5日,普希金给好友写信,抱怨未婚妻冷漠,说“摸不透她的心,想必这颗心外面包着坚硬的橡树皮,还佩有三把青锋剑。她写给我的信语气殷勤,但毫无热情”。然后是在结婚仪式上,普希金给冈察洛娃戴戒指时不慎把戒指掉在地上,他慌忙俯身去拣,碰落了诵经台上的十字架和《圣经》,手中的蜡烛也灭掉了。普希金面色苍白,几天后在他给妹妹写信中说这起婚姻未必善终。最后是结婚后,有一次诗人写了一首特别成功的诗,他手舞足蹈、兴奋不已地跑上前来念给妻子听,不曾想却换来她不耐烦的抱怨:“上帝!普希金!又是你的诗,快把它们拿开,离我远些,我厌倦极了!”。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远眺莫斯科

从婚前到结婚以致婚后的生活,并不像今天的人们和他俩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在他俩6年的婚姻生活中,与冈察洛娃一直相伴的不是普希金而是没完没了的盛大舞会,她每天频频周旋于权贵们的珠光宝气和迎来送往之间,总是要在凌晨四、五点钟才回家。入寝很晚,起床也晚,晚上八点钟是她用午餐的时间,这种昼夜颠倒,紊乱自身生物钟的生活一直支撑着这个家庭。这种作息方式不但毁了自己的身体更要命的是毁了自家的钱包。据记载,普希金结婚的前四年时间一共让他背负了六万卢布的外债。怎么就说前四年?光找大数据说事吗?好吧,我再说后两年,也就是结婚六年以后,普希金的外债已经涨到了十二万卢布。每日周旋于权贵之间需要如此大的破费啊!那可是两百年前的十二万卢布啊!我估计我要是活在那个时代,就是给姥爷上坟都不舍得烧这么多纸钱。不由得今天暗自庆幸伴随自己一生的贱民现状,面子先放一边,首先不会整这么大饥荒活着。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在街边抽烟的少女

德国女占卜师A·F·克赫戈夫曾经对普希金命运有种预言:发财、升官,命中有两次流放,将备受国人尊崇,以及如果普希金在一生的第三十七年不遇到来自一名高个子金发白肤男人的不幸,他就可能活到长寿。今天看这个预言简直就是在描述大文豪的一生,可在当时谁会在意呢?但事后的发展真就像占卜师说得那样,普希金不幸遇到了那个高个子金发白肤的男人——丹特士,这个疯狂向冈察洛娃献媚的法国人。社会上的留言开始飞速蔓延,说来也是凑巧,冈察洛娃这时与普希金也反目成仇,不让普希金再进她的房间。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匿名信,说绿帽子协会一致推举他做副会长,颁他《绿帽子荣誉勋章证书》。这次普希金被彻底激怒了,决心采取当时已经取缔的决斗方式,维护自己的荣誉。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起床后,来到涅夫斯基大街18号——两兄弟甜食店——喝完黑咖啡,拒绝朋友劝告,乘马车前往小黑河决斗。在荷兰公使监督下,这位曾经是上尉的情敌丹特士先打两枪,不知什么原因第1枪居然偏了,第2枪打碎了普希金前胸铜扣之后进入身体。普希金忍住剧痛,在公使发令后打出第1枪,丹特士应声倒地。普希金很兴奋,以为情敌死了,宣布放弃第2枪。其实,丹特士只是被擦伤,却十分专业地躺下装死,荷兰公使刚一宣布决斗结束,人家立马儿从地上爬起来,普希金一看当时傻了眼,有点撒娇似的要求补上第2枪,当场被丹特士的干爹——荷兰公使拒绝。普希金只好带着剩下的一颗子弹和即将结束生命的身体回到了他和冈察洛娃的家。两天以后的2月10日,在经历了无数次难熬的痛苦之后,我们的大文豪终于与世长辞,他的情敌也被俄国驱逐出境,后来他进入了法国的议会,冈察洛娃带着孩子搬到了圣彼得堡的郊区生活,七年以后改嫁又生了三个孩子,于51岁离世。这就是结局,三个人各自的结局。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莫斯科麻雀山上的游客

其实普希金决斗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贵族维护荣誉和尊严的个人之间的战争。17世纪,法国贵族死于决斗者达到12000人,意大利3000人,德国2600人,英国4000人,西班牙4400人。彼得大帝时代决斗传入俄国,先后有7000多名俄国贵族死于决斗,大都为了尊严和荣誉。俄国众多诗人作家都曾卷入决斗:普希金、莱蒙托夫、格里鲍耶多夫死于决斗,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

早在决斗22年前的1815年,16岁的普希金就写下了《我的墓志铭》,为自己未来的一生做了这样的预测和定位: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

在爱情和懒惰中,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生,

他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可是他心地善良,

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1963年,普希金研究家奥布多夫斯卡娅和杰缅季耶夫经过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珍贵的新史料,冈察洛娃给自己娘家的书信,其中包括普希金和冈察洛娃的法文亲笔信札,有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新发现。随后他们又着手研究冈察洛娃写给第二个丈夫兰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两个姐姐的信件。断定冈察洛娃是深爱着普希金的,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这一看就是普希金的疯狂爱好者爱屋及乌的一厢情愿,希望普希金在世时有着完美的生活。但实际上作为家庭主妇的冈察洛娃在普希金身背着超重的负债时,对这些家庭生活经济上的困难一点也感觉不到窘迫,她甚至一点也不关心,从不过问,继续去享受她的奢华生活。面对这样的妻子,普希金在给自己朋友的信中痛苦地写道:″您是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

冈察洛娃虽是家庭主妇,但除了给普希金生孩子之外,其他职责一概不问。甚至连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娅力山德拉照管。不过反过来说,风流成性的普希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自传体小说中他诚实地写道:“我承认,她的胴体绝世无双般的迷人,但终日的数次满足过后,我还是感到了厌倦。”这应该是他在外声色犬马的动机吧?著名性学家海蒂评论说:“普希金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审美疲劳这一概念的人。”生性风流的大文豪娶了“俄罗斯第一美女”,一个同样风流成性的社交名媛,其结果总的来说并没有太出人们的意外。至于决斗后被抬回家的普希金对老婆说的那些什么没有你的事儿,我死后找个正经人嫁了之类的话,不外乎也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托词,不会再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街口的外交部大楼

三个甲子的180年过去以后,我这个来自北京的混子站在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53号普希金的故居前,望着这栋有着怪异颜色的房子,想象着当年他俩在二层的那五间房子内度过的婚后生活,真琢磨不透要是知道这个结局,这俩会对自己的余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安排?普希金故居对面是他和妻子的雕像,1米73的冈察洛娃和1米68的普希金手拉手向前奔跑的造型还真挺阳光,明明他俩是从这里走向黑暗的结局,可看着这尊雕像还是能让人有种不切实际的联想。在他读书的皇村和圣彼得堡以及现在我所在的莫斯科,我都见过普希金的雕像,真不明白为什么俄罗斯的雕像为什么都是全身的,明明身高是普希金的短板却非要塑造出整体伟岸的效果,逼得我只能放低机位以仰拍的角度给这个雕像拍照。皇村那个雕像是坐着的,还说得过去,尤其现在我面前这个,男主角比女主角还矮,总觉着这是冈察洛娃的雕像。还是咱们上海的普希金雕像好,就到胸的位置,显得普希金特别英俊挺拔。

今天的天很冷,加上联想起普希金如此灰暗的故事,身上不自觉地开始打寒战,赶紧顺着大街快走以赶走身上的寒气。向远处阿尔巴特大街终点望去,一个大楼的整个侧面都被一个人的肖像占据,那就是苏联时期最著名的元帅朱可夫身着军装的画像,今天满脑子都是普希金,这个朱可夫就留在以后给大家讲吧。憋了一眼旁边的街道,有一辆彩绘喷漆的奔驰车,这种视觉的感受我想是俄罗斯人骨子里天生带出来的吧。就像教堂,明明是极为庄严肃穆的建筑,俄罗斯人却能把教堂外观粉刷成五颜六色带有卡通色彩的样子,你看圣母升天大教堂,简直就是迪士尼里的童话城堡,总觉着每当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欢乐的音乐和无数欢蹦乱跳的动物会直接冲出教堂向你奔来。紧挨着彩绘奔驰车的是一辆保险杠撞碎了一角的破车,尾灯掉了还开呢,这两辆车放在一起喜感十足,好像是莫斯科市政府特意放在这里给我们游人逗乐的。

世界十大步行街之一,居然摆放着因被戴绿帽而丧命的大文豪的铜像

阿尔巴特大街可以看到朱可夫的画像

阿尔巴特大街也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巴黎圣心院后面的画家村,大街上的画摊极多,作品的风格各异。除了匠气较重的大多数风景油画外,少部分画作还是有两下的。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人像速写比较接地气,不像那种什么后现代主义的以及毕加索那类体现人类脑洞有多大的画作,看着就让人头大。人像素描的画师画得既快又逼真,花个几十卢布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拿回一幅最起码咱们都比较认可的大头像。在这里我感觉可以安心坐下来让画师给咱们画,不像在巴黎画家村,一个个都标榜自己是未来的梵高和毕加索,一次管你要个一二百欧元还愣说你占了大便宜。咱就用脚后脚跟想一想,你们每天在这里收个几百欧元的现金不是什么问题,而且还不用交税,就这个生活水平在巴黎绝对算是富人了,你怎么还能成为大师?梵高、毕加索在画家村的时候可是连温饱都不能满足,贫穷逼迫着深藏于心的灵感喷薄而出,窘迫让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百分百地在艺术层面。哪儿像现在的画家村,一个个富得流油,白天糊弄游人,晚上美酒美女,能出个大师可真是见了鬼了。还是阿尔巴特大街好,画家一个个大师安分守己的感觉,让人觉着逛画摊儿是来阿尔巴特大街的最大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