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鲜生CTO王曦若:从天猫到盒马,最大的挑战是认知的转型

一提起新零售,盒马鲜生就是绕不过的话题。作为盒马背后的“技术掌舵人”,王曦若如何用技术剖析盒马的体系?新零售的定义五花八门,她对新零售又是如何理解的?一手将天猫从零做到一,而后投入线下的盒马,她又是如何完成这个巨大的转变?

盒马鲜生CTO王曦若:从天猫到盒马,最大的挑战是认知的转型

阿里巴巴副总裁&盒马鲜生首席技术官王曦若

新零售就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重构人货场

卢刚:王总不光在盒马,之前在新零售上做了很长时间。你把天猫从0做到1,在天猫做这么长时间,都在线上的。什么让你决定从线上做到线下,我感觉盒马是线下的,这个驱动在哪里?

王曦若:我在阿里待了十年,从淘宝到天猫,而且很有幸负责了天猫0到1平台产品的建设和“双11”。2013年底,我看到很多商家已经有线下服务的诉求。我也有一个思考,我觉得线上只是商业的一个销售渠道,它不会代表商业的全部。第二,互联网的本质是数字化,数字化商业,而不是线上化。

在这样的驱动下,我觉得只有用互联网思想全面重构商业才是未来。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的拐点,流量已经去中心化了。我背后的思考是,对于互联网来讲不仅仅是做流量,一定是做价值。面对生鲜最难做的数字化体系去全面重构供应链,给消费者提供价值,这是一个时机。这样的生鲜场景是未来。

卢刚:您眼中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概念?

王曦若:新零售背后的本质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全面重构人、货、场,实现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端到端的数字化。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效率。

对于人,我们在做盒马第一天是“购买即会员”。也就是说,每个会员线上线下数字化了。第二,我们有会员多渠道、多场景的会员画像,通过各个场景给到消费者更好的,个性化的场景化服务。

货,消费者需要买得好,买得方便,买得放心。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对供应链体系和服务体系做了重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货品。

场,场的原则是线下生意线下做,线上生意线上做,给到消费者所想即所得的体验。我们的店实际上承载了几种功能,一、体验中心;二、社区中心。同时,它又是一个物流的分发中心。我们对店和仓做了重构,对物流做了重构。

总结一下,对人、货、场三大要素,基于消费者的体验和供应链全链路做数字化。背后的基础是互联网架构,云技术、大数据、IoT、算法。

盒马背后的云技术、大数据、IOT

卢刚:刚才提到云,数据也好,IoT也好,很少有人会说把这些技术放在盒马,或者零售、生鲜场景下谈三个技术本身。比如说到云,云在盒马大体系里,驱动盒马?

王曦若:首先,移动互联网架构。本质上盒马背后是一个分布式架构,这个架构和去中心化流量、去中心化的物流体系非常完美地结合。这样的结合,使得盒马整体架构具备弹性,具备复制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的业务单元实现高效的复制和规模化。还有,我们是基于店的分布式网络,社区网络,所以形成3公里社区会员网络,实际上可以帮助会员实现更加高效、多场景、个性化互动。

全链路数字化,盒马的技术从会员、商品、交易、履约、供应链、物流、配送,全领域全面数字化。所以它形成的链路不但是数字化,而且实现了链接协同,协同背后代表的就是整个链路数据是可定义、可识别、可运营、可优化。

互联网重构体系,深度重构之后形成了一个新零售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真正和商业高度融合,沉淀出来的零售云。零售云可以助力零售企业升级为新零售,这样的技术是普惠的。

卢刚:对数据来说,因为30分钟之内必须送达,很多是数据达成这个目标是吗?

王曦若:是的,讲一下数据的应用。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30分钟达,30分钟达的背后,我们从下单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每一个链路,做到了实时履约各个状态还有实时库存数据跟踪。这样的体系下,我们通过算法、智能调度,确保30分钟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通过数据来实现规模化订单履约实例。

第二,我们做了供应链全面自动补货,通过算法和数据做的智能预测、销量预测。

第三,对于数据来讲,我们清楚消费者在各个场景下的画像,通过数据对消费者做个性化推荐,数据引导的成交占比很高。

卢刚:这一块为了实现闭环,IoT在中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王曦若:是的,我认为IoT的本质是实现虚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全面链接。这也是数字化商业的必要条件,所以说全面数字化一定是需要大量的,不同的智能硬件设备。在这一块中,无论是在消费者体验,还是在供应链和履约、物理链路中,都需要大量IoT智能硬件设备,我们已经在这样的设备上做了大量实践和使用。

举个例子,我们的自助POS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智能硬件设备。这个设备背后在消费者端相当于是消费者的智能导购,做到消费者快速体验交易和结帐。 这个POS对商家也很好用,一是实现了和消费者的连接互动,二是完全是在云上实现整个部署、升级和运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POS,背后也是沉淀了很多新零售技术。电子价签,可以通过云服务做实时变价,让消费者看到线上线下实时同价。还有智能捡货硬件设备的智能机器人,这个背后需要边缘计算的智能芯片。这些智能芯片、IoT设备、智能硬件,有一个被广泛需求的空间。

卢刚:很多创业公司都在做新零售,新零售哪些领域是创业公司不要碰的,还有哪些新方向是他们可以做的?

王曦若:大家可以看一下技术架构,Iaas,PaaS、SaaS,还有上面的各种技术,特别基础的公共计算东西,我自己看来是一些大企业去做的。很多垂直化的东西,行业垂直化的东西,一定需要大量伙伴在上面共同创新。就像电,发电厂在初期,一个企业发电,做用电应用,这个时机是过渡阶段。最终是把真正发电交给基础设施,才会有丰富的电器的到来。

盒马鲜生CTO王曦若:从天猫到盒马,最大的挑战是认知的转型

从天猫到盒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卢刚:你把天猫从0做到1,你觉得做盒马简单,还是做天猫简单?

王曦若:做盒马有巨大的挑战,我也非常庆幸曾参与过天猫,因为天猫给了我机会,做一个规模化的平台。盒马的复杂度是基于规模化和业务复杂度,两个维度集中在一起,更加复杂,需要对一个领域有很深的洞见,要敬畏商业。同时DT时代的云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原来纯线上平台,一定是超过纯线上平台。

卢刚:最开始您做盒马的时候,是整个体系已经设计好了,还是这个体系也在慢慢演变?

王曦若:因为我原来在阿里就是做一些非常新的事情,所以面对一个云的平台如何架构是有经验的,也看到复杂的平台是如何架构的。在盒马面对业务时,第一天就抱着规模化来做的,这样明确的商业目标和技术目标背后,可以说真的必须是基于DT思想定义整个架构。

卢刚:您怎么去看盒马的未来,或者新零售终极的场景,您觉得会是怎么样?

王曦若:我原来是做线上,后面做盒马,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冲击背后如何能够面对新体系把它做好,这对我最大的挑战是认知的转型。我们从IT到DT,意味着我们的认知也是要有一个改变,这样的改变是不可能用过去的思维做未来的事情,一定要是具备未来的思维。这个思维背后,从IT到DT核心的转变是从企业到行业,从系统到平台重构的业务,技术和业务的充分融合。从流程到数据,从控制到开放,这样的改变是在做DT应该具备的认知。未来是更加开放,数据共享达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会让整个体系不再是孤立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孤岛,而是整个生态通过数据的链接变成智能的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是靠每一个企业联手起来去做,所以开放和共享是非常关键。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对数据本身,大家都在讲人工智能,我认为数据本身首先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数据到算法到AI,对于数据我们要经历可识别、可定义、可运营到可优化,将来到规模化数据,演变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第三点,DT的时代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因为生态还没有形成,会出现很多云技术、智能硬件的技术、智能芯片、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还是在初期。我认为DT科技时代是数字和商业充分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充满机会和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