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细数电影史上最恐怖的角色之一,一定少不了食人狂魔汉尼拔·莱克特的身影。

作为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系列悬疑小说中最出名的角色,同时也是同名小说改编的奥斯卡金像奖影片《沉默的羔羊》的男主角,汉尼拔无疑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的化身,他即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精神学医生,同时也是一个残酷冷血的杀手。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与恶的结合体,一个危险又迷人的男人,却被如同迷途羔羊一般的女主角史达琳所吸引。这绝非玛丽苏式的爱情,而是一种人性之间的共鸣和吸引。

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的针锋相对,一个是被关押入狱看守的食人狂魔,一个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实习女特工,后者要向前者讨教精神学方面的案件帮助。这种交锋,是从里到外方方面面的博弈,被困在牢笼里的汉尼拔如何占据对话的主导权,一个卑微的实习生如何反攻邪恶的精神专家,从年龄、性别、成长经历、性格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是如何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乃至一种惺惺相惜。

那沉默羔羊的寓意,就藏在史达琳的梦境和过往里,这已然是女性的成长史,它洞悉了社会上所有的偏见,对女性所有的恶意,而偏偏史达琳不破不立,即便是在汉尼拔面前,依然保持着超凡的冷静和坚强——要知道,这是一个让太多警员铩羽而归的杀人犯,他拿警员的肝脏拌豆子,活生生撕裂了精神病院的护士。

所有人都开始好奇,能够得到汉尼拔的爱意,史达琳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啊?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人性最深处的隐秘情感

人性最深处的一种隐秘的情感莫过于贪念,也就是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促使人作出出乎意料的举动。

小说的女主角史达琳心中也有贪念。这个童年漂泊,寄人篱下的女人,曾因无法救助牧场上可怜的羔羊而持续的做着噩梦,她开始明白任人宰割这四个字背后的血腥,明白弱者二字如何书写。史达琳无法接受这样的命运,她唯一出逃的路,便是读书,最终进入了联邦调查局,成为了一名实习特工。

可故事中有一个场景,是当史达琳来到停尸的房间,她站在一群警察中间,这些男人都用异样的眼神打量她,她显得格格不入、孤立无援。警察通常被视为一个男性职业,故事中的警界无疑是象征着男权社会,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其实已经将史达琳与社会的矛盾推向了极致,她最大的欲望也随之而出,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尊重——得到女性应有的尊重。

而这,也正是汉尼拔被她吸引的原因,她心中看似沉静,却早已熊熊燃烧,抑制不住喷薄而出的欲望,已经掩饰不住,促使着她的人生齿轮向前转动。汉尼拔医生是一个玩弄人性的专家,可就像你知道的那样,绝大多数人都即无聊也无趣,而史达琳的出现让他对卑微的人性又产生了试探的兴趣。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有一种说法,是说汉尼拔并不是在帮助史达琳,他的种种试探其实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直到他知道史达琳内心羔羊的惨叫,才决定继续对人性的验证。验证人性,这是汉尼拔的贪念,这种贪念能够在史达琳身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所以他选择了帮助这个迷途的羔羊。

史达琳表现出的极度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欲望,使得汉尼拔找到了共鸣,他觉得他们应该是一类人,是可以互相帮助甚至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的。

欲望和行动力的叠加,这样一个年轻却理智到极点的女人,散发出了超乎常人的魅力,她也就是因为如此才得以吸引汉尼拔。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男人到底会被什么样的女人吸引

史达琳在作者笔下是一个美丽聪明,坚强冷静外表下隐藏着蓬勃的野心的女人,她虽然出身微寒,但是内心孤傲,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在学校里是全优生,但进入联邦调查局里只能做个实习特工,因为“人手不够”,方才被领导挑中,有了接触汉尼的机会。

生活中不乏有女性拥有和史达琳一样黯淡的过去,谁都想着跳出自己的阶级,跳出自己的框架和束缚,但始终难以如愿。因为这个社会对女性诸多限制和不认同,你也看到了,职场歧视,生育歧视,屡屡发生,从未改变。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前段时间热播的一部都市剧《北京女子图鉴》,讲述了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陈可在北京奋斗的故事,有人曾经吐槽这部电视剧,说里面传递出了一种“女人不靠男人就根本无法生存”的价值观。几个镜头,就抹杀了太多女性的努力,她们同样在这个城市加班到深夜,同样蜗居在几平米的小房间,同样花几个小时奔波在地铁里,她们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脚踏实地。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其实北漂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许多选择北漂的女性,在这个城市里得到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机会,还有更多的平等,除了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之外,也想收获一份独特的爱情,她们最害怕的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个世界却依然没有为我发生任何改变”,然后在无数的压力之下,在无数如剩女这般的标签之下选择了妥协——毕竟世人的眼光,不是那么容易坦然面对的。

但我仍旧想说,再坚持一下,就像史达琳的选择那般,抓住每一次机会,牢牢抓住,绝不放手。一个人想要完成梦想的样子,从眼神里就散发光芒。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既是野心的完成也是一场自我救赎

《沉默的羔羊》用悬疑惊悚的外壳,讲述了史达琳的奋斗史,讲述了她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救赎。

很多人会费解,即便人手不够,联邦探员克劳福德为什么会将水牛比尔的案子交给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还让她去跟“食人狂魔”汉尼拔“合作”。这仅仅是因为史达琳学业上的优异表现吗,不,是因为克劳福德深知,那些有经验的探员根本无法与汉尼拔交流,克劳福德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史达琳产生了好奇,并且通过了解发现了她与汉尼拔身上存在可交流的共性。这是史达琳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展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并且适当暴露自己的野心。

史达琳与汉尼拔之间,有着父女、病患、情人甚至更复杂的关系,汉尼拔自己身陷囹圄,但是却用上帝姿态,一步一步拯救史达琳这只迷途的羔羊,帮助她身上的女性意识觉醒,完成自我救赎。在一次次的信息交换中,汉尼拔都在试图抚平史达琳内心的伤疤,史达琳也确实如他所愿,在不断地解放自我。但是史达琳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单单是完全靠着汉尼拔的帮助,更是依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敏,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完成了自我救赎和蜕变,与此同时她的野心和欲望也得到了满足,她赢得了尊重。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在绝大多数的主流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是制定规则的主体,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改变,而女性一直作为附庸和陪衬而存在。在《沉默的羔羊》中,哈里斯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描写有所偏差,例如在克劳福德探员带着探员们飞往他们自以为的比尔的藏身之地时,笔下是对男性愚昧的自以为是的嘲讽文字,这种带有明显主观意识的描写实在不常见。史达琳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成功代表,这一点在小说中通过直接的手法被表现出来,比如她的出现使得联邦调查局没有继续陷入对待汉尼拔的尴尬局面,为野牛比尔案件找到了线索——史达琳终于破解了这个以年轻女性为猎杀对象的案件,她保护了那些弱者。

在小说的最后,克劳福德与史达琳握手,这既是对她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敏感细腻的女性主义的赞扬。此时的史达琳已经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她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她不再沉默。

还有什么比一个既能接纳自己,又能拯救他人的女性,更迷人的呢?

《沉默的羔羊》:什么样的女人最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