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十一)商汤灭夏,一场教科书式的灭国计划

通古鉴今(十一)商汤灭夏,一场教科书式的灭国计划

商汤我们都不陌生,后世一提起贤君来就是“尧舜禹汤”,说明在中国人的眼里,这四位都是君王的典范。

商汤统领商族的时候,正赶上夏桀把夏朝搞的一塌糊涂,也许一开始商汤仅仅只是想做好商族的首领,像他之前的历代商族首领一样,让商族在诸方国中有一席之地,但是历史选择了他。

商族的始祖是契,契大约和禹是同时代的人物,不过最初的契比禹的地位要显赫,因为契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

在契以后,商族一直居住在北方地区,一直到了相土当首领的时候,商族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别的不足不同的是,商似乎自从建立开始,就不断迁徙。相传相土训练马作为运输工具,因此商族的活动区域不断扩大。

到成汤时候,商族已经非常强大了。因为商族的产业主要是畜牧业,有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意思,所以,为了商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商汤带领着商族人民向南迁徙。

商汤和他的族众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亳(今河南郑州一带)。

这里距离夏都很近,有人说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才来,也有人说商汤是别有用心,为了方便进攻夏才来这的。

我觉的这就是历史的巧合。要知道,从契到汤,商已经迁都了八次了,所以说商族一直就有迁都的传统;其次,这时候的商族虽然已经相当强大,但却仍然不能与夏正面对抗;最后,亳的附近有韦、顾、昆吾三国,这三个国家那可是夏的铁杆属国,整日对新来的外来户商族心怀不满,自告奋勇监视商族的一举一动。

商汤经过了一番周折才得以在亳筑城立足,《吕氏春秋》记载“汤尝约于鄣亳”的说法,这里的“约”是约束的意思,表明商汤曾在亳陷入过困境。

后来商汤最终还是取得了亳地,并且在亳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开始了灭夏的计划。

通古鉴今(十一)商汤灭夏,一场教科书式的灭国计划

灭夏第一步:人才

商汤在亳稳定下来以后,觉得自己智商虽然够高,但还没有达到足够灭夏的地步,于是,他开始网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伊尹,原来居住在伊水流域,后来可能因为家里比较穷,入赘于有莘氏部落。伊尹在有莘氏并不得志,《墨子》上说“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说明伊尹在有莘氏只是一个厨子,成汤发现了他的才能,为了得到伊尹,便与有莘氏结为婚姻,伊尹便以有莘氏随嫁的奴仆的名义来到了成汤的身边。《史记》中说是伊尹主动求见成汤的,无论如何,成汤与伊尹,明君贤臣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伊尹不仅帮助成汤处理各种军政要务,而且还“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总结历史经验,帮助成汤筹划灭夏方略。

灭夏第二步: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在商汤与夏直接冲突之前,商汤已经四处征伐了,与夏桀的征伐不一样,商汤的征伐却受到大家的拥护。后来的一位牛人孟子曾这样描述商汤的征伐:“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意思就是,商汤往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商汤往南征伐,北狄就埋怨,说:为什么要最后征伐我呢?我们的人民盼望您,就像大旱季节盼望大雨一样啊!

虽然孟子说的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这也显示出,此时的商汤威望与影响力已经非常高了,以至于“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为了联系更多的部落来反抗夏,商汤在景亳这个地方召开了诸侯会盟,相传在会盟期间,商汤在野外打猎的时候,命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并且说:“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其实,商汤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诉诸位诸侯:

第一,你们想干嘛干嘛,我是非常民主滴,我不像夏一样强迫你们

第二,你们可以站在我这边,也可以不站在我这边,都没关系,但是你们不能站在夏的那一边,不然我可就不客气了……

其实就是标榜了那个时候的原始民主平等的原则。

灭夏第三步:剪除夏的羽翼

当时的夏虽然已经众叛亲离,但是还是有几个不识时务的诸侯,对夏忠心耿耿。最典型的,就是韦、顾、昆吾之国。要想灭夏,首先就是先除掉这三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中,实力最弱,距离商汤最近,最好打的就是韦国,所以商汤决定灭夏第一战,就是先把韦国灭了。伊尹和仲虺为商汤制定了堪称完美的作战计划,可是还没行动,商汤就接到了夏桀的诏书。

原来夏桀听说商汤最近不大老实,就下诏让商汤去夏都面见自己。

接到诏书后的商汤,赶紧召集伊尹与仲虺商量。

对话如下:

商汤:“夏桀召集我去面见他,你们觉的怎么样?”

伊尹:“去,有生命危险;不去,就会让夏桀对我们产生怀疑。”

仲虺:“对,假如夏桀对我们产生了怀疑,联合韦、顾、昆吾三国发兵讨伐我们,您觉的我们能打得过吗?”

商汤:“打不过。”

伊尹:“那就去吧。”

商汤:“不是兄弟我怂,万一我这一去回不来咋办?”

仲虺:“您放心,这有我们呢!您作为一国之君,夏桀不会贸然杀你,顶多就是囚禁您,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把您弄出来……”

这样的难题,数千年后同样是伟人的毛爷爷也遇到过,不得不说,能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弥天大勇。

在权衡利弊之后,商汤做出了和毛爷爷一样的决定,去!不但要去,而且还一个随从都不带,光杆司令地去!

于是商汤就独身一人去夏都面见夏桀了。

夏桀一看,商汤自己来的,连个随从都没带,心想:“呦,看来商汤还是忠心的,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你就别走了,去夏台享福去吧。”

就这样,商汤被夏桀囚禁在夏台。

得到消息的伊尹与仲虺,立马着手营救,进贡大量美女财宝给夏桀以表忠心。贪财好色的夏桀瞬间就被美女财宝晃花了眼,乐呵呵的把商汤放了。

后来夫差和勾践的故事,就抄袭了这一情节。

被释放回来的商汤,尝尽了监禁之苦,灭夏之心也更坚定了。

夏桀囚禁商汤,不但是对商汤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商族君臣们的一次考验,假如君臣之间有一点间隙,可能商汤就回不来了,所幸这些人都不是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的。

类似的故事,后来发生过许多次:周文王、夫差与勾践、重庆谈判……

回来后的商汤,直接出兵灭韦,一夜之间,大军兵临韦国城下,韦国甚至都没来得及求援就被灭了。灭韦之后,商汤顺势把顾和昆吾也灭掉了。

这时,伊尹建议让商汤停止对夏的进贡,来试探一下夏桀的底牌。

结果夏桀一听不来进贡了,大怒,命令九夷之兵前来讨伐商汤。商汤一看,我滴乖乖,夏桀还能调动九夷的兵啊,赶忙恢复进贡,继续猥琐发育。

夏桀的祖宗们经营数代的九夷,成为了夏桀的最后一张底牌,可是夏桀不珍惜,随随便便就打出来了,商汤于是运用外交手段去摆平九夷,经过伊尹的筹划与仲虺的行动,九夷最终也看出了夏桀可能长久不了了,得,还是你们中原人自己去折腾吧,我们不趟这趟浑水了。

通古鉴今(十一)商汤灭夏,一场教科书式的灭国计划

于是成汤和伊尹率军在鸣条与夏桀决战,号称实行“天罚”,大败夏桀,夏桀逃窜,商汤追击,最终将夏桀放逐到历山。

《淮南子》上说:“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

读到这里,令人唏嘘。曾经夏桀得到琬、琰之后,冷落妹喜,妹喜才与伊尹相交,“间于夏”,等这些“帝王将相江山事”尘埃落定之后,伊尹却没有收留妹喜,不可一世的夏桀,也丧失了所有荣光,和妹喜泛舟浮江。最苦的恐怕还是妹喜,接连遇到两个负心的男人。

通古鉴今(十一)商汤灭夏,一场教科书式的灭国计划

不知道在南巢山的夏桀,对妹喜是愧意还是怨恨?

不知道在亳都已封相的伊尹,对妹喜是遗忘还是惭愧?

更不知陪着夏桀的妹喜,是怎样的一个尴尬境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