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以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爲出現

北京市檢察院7月4日召開發佈會,發佈《金融檢察白皮書》,通報其2017年金融檢察工作。姜淑珍介紹說,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持續增長,大案要案有所增多。此類重大案件中,涉案公司在短時間內製造一定數量的公司群,波及多個地區,公司間彼此關聯、互相掩護,對投資者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實施非法集資人員和被集資人員數量均巨大。

據統計,2017年,北京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889件1342人,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820件1480人。案件數量與涉案人數上升。以受理審查起訴案件為例,相較於2016年,2017年受理的案件數量增長4.33%,涉案人數增長20.03%。

非法集資案件方面,2017年,共受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審查逮捕案件428件817人,審查起訴案件302件817人,與2016年相比分別上升26.63%和40.47%。

北京檢方通報金融犯罪:以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出現

姜淑珍分析說,金融犯罪案件目前還存在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爭議多等問題。如非法集資案件,取證量大、跨地區取證難,罪與非罪、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等爭議。

另外,金融法律規範對金融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等規制相對滯後。姜淑珍舉例,如近期出現諸如“華強幣”、“五行幣”等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違法犯罪活動,央行等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及時提醒公眾警惕代幣發行融資和交易的風險隱患,起到良好效果,但代幣的含義如何,具體以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哪一種違法行為予以規制,尚缺乏執法規範。針對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新業態中暴露的問題,應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