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80後第一書記的「駐村癮」

在擔任水城縣阿戛鎮電光村第一書記前,蘇維是六盤水市質監局辦公室主任,今年,是他任村“第一書記”的第三年。

蘇維:80後第一書記的“駐村癮”

蘇維查看貧困戶王富的養蜂情況。(圖片源自:六盤水日報)

“要先讓村民有獲得感!”

來到電光村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走訪調查,建檔立卡,分析原因再找對策。“貧困的最大的問題是留不住人,這裡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勤快的年輕人都到煤礦或城裡打工去了。”

電光村致貧困的第一原因就是“不通路”,於是蘇維一邊向六盤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彙報尋求支持,一邊向水城縣交通局申請修建公路項目。並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動員村民自願讓出土地。

在蘇維駐村的3年時間裡,在電光村實施道路建設項目11個,現已建成里程數有20公里,正在建設中的里程數有20公里,提前實現了組組通。通路的同時也通了水,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接通了自來水,寨子裡接入了光纖,手機有了4G信號。

在走訪中,蘇維發現苗族群眾有養牛的傳統,發展養牛項目前,他一邊學習一邊寫可行性報告,挨家挨戶去徵求老百姓養牛的意見。沒有資金,他就幫申請貧困戶辦理“特惠貸”,每戶5萬元貸款入股合作社;沒有技術,他請六盤水市管專家到現場指導,帶貧困戶到外地考察學習養牛項目;不會管理,他請村委委員或退休老黨員擔任合作社法人,由村民投票選出管理人員。

2016年12月,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模式,高中村集中養殖、統一管理、自主經營的合作社正式成立。“現在我們成立了1個總社和2個分社,已有102戶貧困戶主動申請加入。”

看得見的效益,讓村民對發展產業充滿熱情。

蘇維:80後第一書記的“駐村癮”

蘇維發放蔬菜種子。(圖片源自:六盤水日報)

“有激情和底氣,才有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未來!”

“駐村首先要尊重民意,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到自己的“駐村經驗”,蘇維笑說,其實就是要讓村民見證自己的改變過程,有激情和底氣,才有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未來。

在擔任第一書記的3年中,電光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平坦寬闊的路修進了苗寨,乾乾淨淨的串戶路聯起各家各戶,村民家裡再也看不到人畜混居的現象,幫扶企業給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村裡喝酒打牌的陋習減少了,學著種草、種烏洋芋、養牛、養蜂、養雞技術的村民多了……正是這些生活細節的改變,才讓電光村的村民逐漸感受到什麼是“獲得感”。

提到獲得感,蘇維還說起了一個小故事。

這,也是貴州在脫貧攻堅戰中,每一位駐村幹部共同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