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没有情怀的策划都是耍流氓”,真正的策划高手,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和创意能力,一定要有跨界的知识和视野;一定要有政策的消化能力与市场营销知识;一定要有良好的文化功底与写作能力,还应该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可见,策划是关键,是灵魂。是决定项目存活率、盈利率的核心节点。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项目策划呢?真正的策划高手,应该具备什么情的条件、素质与能力呢?优秀的景观策划人,应该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1、强烈的情怀与使命感

在浮躁的年代,经济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某些“大内高手”们看了我这个观点,可能会嘲笑:“这年代,谁还信这个,不赚钱,一切都是耍流氓!”

持这种观点的人,顶多只是一个做策划粗活的写手或抄手,或者只是一个投机取巧分子。因为,他们把因果关系搞返了:本末倒置,缘木求鱼,急功近利,没有半点智慧。

景观策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融合了一、二、三产业,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热情、时间、精力与智慧。面对这么严肃、庄重、宏大的项目,没有情怀与使命感,怎么可能去做细致周全的调研?怎么可能克服各种困难?怎么可能深思熟虑地去创新与创意?怎么可能用极致的精神对待项目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

或者,直白地说,唯有情怀与使命感,才会对项目拥有强烈的兴趣和责任感,才会倾注自己的热情与智慧,才会象打磨艺术品一样打造项目。如此投入与用心,做出的项目才可能是精品,才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看看行业内那些经典之作的操刀者,比如乌镇的陈向宏,绿城的宋卫平,哪一个不是抱着一种强烈的情怀与使命感在“雕琢”自己的项目?

相反,国内很多项目之所以是“千镇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之所以精品少、次品多,就是因为策划人太浮躁,太精明,太急功近利,用纯商业的心态做具有艺术品特点的景观项目。

基于太多的事实与现象,笔者认为“情怀与使命感”是策划高手应具备的第一素质。有这种素质的策划者,他做的项目绝对不会差到哪里。

所以,“没有情怀与使命的策划都是在耍流氓”。

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讲情怀与使命感,并不是不要求专业能力,也不是否定经济效益,不要钱白干活;而是强调,有这种特质的策划者,更有担当精神与责任感。交给这种人来做,更靠谱,更有可能出精品。

2、卓越的创新创意能力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3、极致的工匠精神

创新创意与工匠精神是一体两面。有创新能力的人,大多具有工匠精神;有工匠精神的人,都会追求创新与创意。

工匠精神,是指从业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目的是打造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简而言之,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景观项目其实也是一个“产品”,只是这个产品更宏大,更复杂,涉及的面更宽广。因此,景观策划,更需要工匠精神。

景观策划中的工匠精神,一是体现在前期调研的投入和细致程度上;二是体现在对相关资料、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与较真程度上;三是体现在对整个项目的立意、定位、架构、内容方面的创新程度上;四是体现在整个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及相关细节上,甚至只要看一下他做的策划方案,字里行间,表里图外,都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工匠精神。

把项目交给有情怀与使命感的人,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人,有工匠精神的人,最靠谱。但奇怪的是,很多地方,选择项目策划方时,首先看中的是策划者的“门面”:比如,会不会吹牛;是不是大牌;是不是高大上的公司;做过多少所谓成功的案例……这是典型的政府风格与思维。也正因如此,很多地方总是被忽悠。

4、专业知识与跨界视野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5、政策拿捏度与市场敏感度

所谓政策拿捏度,是指对政策的了解、消化及把握程度,对趋势及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景观项目,首先吃的是政策饭。做景观项目的策划,就必须及时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政策,这样,策划才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争取到政策的支持。做出的项目,才能适应国家及当地的发展趋势。

所谓市场敏感度,是基于对市场及消费者了解基础上的感知力、把握力、预测力和营销力。

策划项目,如同制造产品,先要明确自己的产品属性、功能需求、市场定位、消费群体、服务要求等,才有针对性和生命力。很难想象,一个毫无市场营销知识或经验的人,会提出好的品牌宣传口号;会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

笔者曾经在某大型服装公司工作多年。在每年的订货会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名牌大学刚毕业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样品,确实好看,他们自己也很陶醉;但奇怪的是,客人就是不下单。相反,那些经常在市场上跑的设计师,文凭不一定很高,但他们设计出来的样品,客人往往更愿意下单。

“价值至上,实战为王”,这就是懂市场与不懂市场的差别。不懂市场,没有营销经验,弄出来的策划,图片再美,也是花架子,不抓心,难落地;懂市场与营销,做出的策划,或许有点“土”,但是,直达本质,抓住要害,创造价值。

6、理论与实战的驾驶力

景观策划,既考验策划人的理论水平,又考验策划人的实战经验。理论,体现高度、密度及前瞻性;实战,体现针对性、应用性及地头力。

优秀的策划人,应该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如此,做出的策划才是理想的、适到好处的。看看国内那些经典之作,一般出自这种人之手。

但是,目前存在一个普通的现象是,大多数策划方案都是理论有余,实战不足,华而不实。根本原因是因为当前从事策划的人或机构,大多是学院派的,什么研究院、什么设计院、什么教授、什么博士、什么专家等等。

笔者没有半点贬低这些机构或个人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些机构与个人,很多因为从业经历比较单一,没有在市场或一线做过,做出的策划往往过于理论和理想化,无法落地。而且,这种机构或人员,因为名头响,业务多,往往是几个策划方案之间抄来抄去,应付一下赚点策划费,哪里会真的当作精品来做。中国之所以有太多雷同的项目,就是这样来的。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大家心知肚明,不必一一举例。

因此,从某个方面来讲,找这些人或机构,还不如找那些虽然出身不是很正、头衔不是很大,但是有跨界的知识,有市场的能力,有很多实战的人或中小机构,更靠谱,更实用。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人,在这些机构或个人中,还是有一些高手的,只是他们用不用心,就另外一回事了。

7、良好的文化功底与写作能力

无论自然景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还是生态农业或其他景观类项目,文化是少不了的元素,甚至很多景观项目,文化是其灵魂。

这就要求,策划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此,他才能够更好的理解项目,把握项目,从而挖掘、提炼、激活项目的文化元素,使文化成为景观项目最活跃最具价值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这里说的文化功底,不只是文化知识与文化修养,更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感悟、提炼和创新能力。这一方面,很多学院派的专家倒是不成问题,只是那些刚出来从事这行业的大学生,即使毕业于什么名牌大学生,文化底子还是不够的。

除了文化功底,写作能力,也是策划人必不可少的“硬件”和标配,要不,怎么能够精准地呈现你的定位和构思?有时候,好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弥补经验和内容的不足。

8、 足够的人生阅历

最后,再补充一点,做景观策划的人,相对来说,年纪还是大一点好,最好30岁以上。年纪大一点,意味着他的阅历会比较丰富,知识面会更多,思考事情更成熟。

前面讲过,景观策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需要策划者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吃透项目,把握核心,做出成熟的有价值的判断与分析,而这些东西,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勉强不得。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城镇化及小城镇研究专家乔润令曾在一次座谈会上举例说,现在,失败的景观项目案子之所以那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许多做规划的人,年纪轻轻,通常倒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学了点理论,看到一个村庄后就说布局不合理,三笔两笔就给改掉了,另起炉灶搞一套新的程式化的东西,特别可笑,但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

总之,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哈。年纪,真的也是优秀策划人的标配(当然,也不是越大越好,超过六十,可能就太大)。

先策划,后规划,没有这些能力,你的项目策划案只能是赝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