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渠首」!當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建設工地見聞


1、中國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當年號稱跨世紀工程,如此宏大的工程,重頭在龍頭:渠首。如今這裡已是南水北調渠首景區。讓我們現在回顧一下渠首大壩和水渠是怎麼建成的。

2、 渠首工程是20世紀60年代末以“遠景南水北調,近期引丹灌溉”為藍圖,由10萬大軍歷時10載建成的。九重丹陽引丹工程乾渠渠首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渠首”。這是2012年4月3日,河南省淅川縣陶岔重新建設中的渠首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大壩往西不遠便是丹江。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4、新建大壩左側的大壩便是上世紀60年代建設的。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5、舊大壩上邊立著一根鋼柱,上邊分別新大壩的蓄水水位、洪水水位和壩頂高程分別是170米、172.2米和176。6米。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6、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7、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8、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9、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0、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1、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2、、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3、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4、2012年建設中的大壩。渠首景區瀕臨水勢泱泱的丹江水庫,規模宏大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和丹陽、宋崗兩大電灌工程等現代水利工程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畫卷。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5、這個男子曾經參加過舊大壩和引水渠的建設,還失去了一隻右臂,如今他被安置在渠首看場子。他說,過去的工地勞動和生活極其艱苦,尤其是打眼放炮是個危險活,運土也是全靠人工。最後死傷很多人。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7、2012年6月10日,我載淅川策劃《南水北調大移民》的展覽時,又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了渠首,然後又沿著引水渠工地、宋崗大型電灌站等現場參觀,整個工程果然是氣勢恢宏,場面巨大,震撼人心。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8、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9、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0、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1、引水渠工地。引水渠逢河架橋、遇山開山、平地壘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2、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3、由於南水北調要求水要自流背上到達京津,從南到北千里引水渠道,必須形成一個高程。這裡便是在平地上在兩側堆起龐大的引水渠渠道。中間的空間完全可以隨意跑車。 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4、引水渠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5、過河灌渠與平地渠道相接的地方。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6、過河渡槽由三個大型水槽並排構成。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7、渡槽體量巨大,裡面完全可以開進去一輛轎車,綽綽有餘。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8、渡槽正在建設。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9、向下挖掘的引水渠道。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0、宋崗特大電灌站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1、工地上塵土飛揚,車輪滾滾。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2、宏大的引水渠和電灌站工地。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