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農村普通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新華社石家莊7月3日電題:一名農村普通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劉永田 劉春興

72歲,49年黨齡,42年巡護長城,26年帶領村民創業,22年義務護路……這是一名農村普通黨員的不平凡經歷。他就是“最美承德人”“承德市道德模範”“善行河北·河北好人”——河北省承德縣東小白旗鄉榆樹底村老黨員劉宗林。

(小標題)一句承諾,他整整堅守42年

在承德縣與北京交界的崇山峻嶺間,有一段地勢險峻、長達9公里的明長城,長城上9座相互呼應的碉樓,像一排守衛首都的士兵,屹立山巔。

“我就是飯不吃、覺不睡,也要把它看護好”。

劉宗林從入黨那天起,就一直尋找機會給組織幹件像樣的事,經過積極爭取,他被選為縣裡義務文物保護員,任務就是巡護這段明長城。舉行儀式那天,他向縣鄉領導做出了鄭重承諾。

從此,一把鐮刀、一個挎包、一隻小狗成為他巡護長城的必備“行頭”。鐮刀磨了又磨,挎包補了又補,小狗換了又換,而他,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

巡護長城的路多半在山崖上,他多次遇到過危險,摔斷過肋骨,有一次滾到半山腰,有幸讓樹掛住才死裡逃生……就這樣,為了那句承諾,為了保護好民族的記憶,他堅守整整42年。

(小標題)一個夢想,他苦苦奮鬥二十六載

“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是他的夢想,為實現這個夢,多苦多累他都認。”鄰居朱恩傑這樣評價劉宗林。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先後擔任專業隊隊長和民兵連長。當時村裡農業生產條件差、缺少致富項目,他不等不靠,每天起早貪黑,組織全村村民平土地、修梯壩、打水井,改善村裡的農業生產條件。他遠赴遼寧等地學習旱地蘋果種植技術,帶領村民建成“百畝果園”,果品遠銷北京,年收入達30多萬元,村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由於工作出色,他2002年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干又是9年。其間,他上下溝通協調,多方籌措資金30餘萬元,讓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整修了村組道路、翻建了小學校舍,村裡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小標題)一顆紅心,他默默奉獻一生無悔

“他就是太傻,什麼事兒都是寧可自己吃虧。”老伴兒簡短的話語,道出了劉宗林的為人。

當村幹部的26年間,他不但沒拿過公家一分錢,沒佔過公家一絲便宜,還在村裡財務支出困難時,自掏路費出差辦事,自備飯菜招待公家的客人。當文物保護員和護林員時,有人想取長城上的古磚,有人想砍山上的樹木,全都被他嚴厲制止。有人罵他一根筋,有人罵他死心眼兒,甚至有人在他兒子找對象的時候背地裡說壞話,但他始終堅守一個信念:公家的東西,誰都不能動!

村前的黑溝梁坡陡彎急,為保證村民出行安全,他22年來堅持義務掃雪、護路;為解決村小學學生到鄉里學習計算機問題,他讓兒子出車免費接送;為帶動村民支持修路,他做媳婦工作拿出準備買電視的1500元錢僱車拉土墊路基;為解決村裡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他四處奔波拉贊助,爭取回來10萬元資金,按當時地方政策個人可獲獎勵3萬元,他不顧家人反對,全部交給了村裡,自己一分沒留……

在劉宗林的帶動下,村裡先後有10多位村民志願參與巡護長城工作,有30多名黨員群眾加入義務掃雪護路隊伍。

“在劉宗林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情懷、艱苦創業和大公無私的精神,他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表率。”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立峰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