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岁女娃脚趾长出“黑痣” 竟是只吸血蜱虫

“完整拔出一只蜱虫不容易,酒精闷不翻,还是利多卡因管用。看来不光野外有蜱虫,小朋友在家不穿袜子也有风险啊!”上周末,浙大儿院皮肤科医生郑磊发朋友圈说。

郑磊接诊了今夏第一例被蜱虫咬伤的小患者。眼下,杭城潮湿闷热,进入蚊虫叮咬的高发季。浙大儿院皮肤科副主任李云玲统计,目前,约四成小患者来就诊都因蚊虫叮咬,被蜱虫咬伤每年都有3-4例。

女孩脚趾长出“黑痣”

“医生,快替我孩子看看!脚趾里有什么!”上周六,家住滨江的楚楚一家冲进了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皮肤科,还没等郑磊医生发问,楚楚爸爸就扒开楚楚的脚趾,焦急万分问:“今天突然发现女儿脚上有这样一颗‘黑痣’!”

“这是只蜱虫,估计咬伤孩子的时间不久,脚还露在外面,但身子已嵌入脚趾中。”郑医生边替楚楚检查,边表扬了楚楚爸爸的行动果断。

“很多人发现被蜱虫叮咬后,第一反应是立即摘除。殊不知,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有倒刺,摘除不当,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从而引发感染。所以,及时送医是最保险的做法。”郑医生用酒精试图闷倒蜱虫,但过了半小时,蜱虫依旧没有松口,最后只能用麻药闷,等到蜱虫松口,才将它整个取下。

“蜱虫有绿豆那么大,虽然用了麻药,但依旧到处乱爬。”楚楚妈妈看到张牙舞爪的蜱虫,尖叫连连。

虫咬皮炎患儿多

“在家被蜱虫咬伤的患儿不多,大多都是在野外被蜱虫咬伤的。目前门诊中的患儿大都是因为虫咬皮炎来就诊的。”郑医生说。

郑医生手机里存了一些虫咬皮炎的患儿伤口图片,不少咬伤都是触目惊心。“普通的孩子被蚊虫咬伤,只是一个包,而一些过敏性体质的孩子,一旦被蚊虫咬伤,肿起一大片,有的甚至左右腿相差了一倍。”郑医生说。

6岁的小童就是如此,幼儿园放暑假,她跟父母去千岛湖游玩。半夜,小童的哭声把大家吵醒了,怎么哄都哄不好。父母开灯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小童的左眼皮又红又肿,连睁开都困难,左脚脚背也肿得老高,上面还有不少小水疱。

小童烦躁不安,一双小手在身上抓来抓去。第二天,小童被送到浙大儿院就诊,郑医生诊断其患了虫咬皮炎,因为小童是过敏性体质,所以症状尤其明显。

“蚊子等昆虫叮咬后出现的红肿现象,被称为虫咬皮炎,也叫丘疹性荨麻疹。蚊虫叮咬时,会释放毒素,大多数儿童会表现为红色丘疹,严重者还会出现水疱、大疱,抓破后产生皮肤糜烂、渗液等情况。”郑医生说。

衣裤上喷防蚊液最靠谱

“夏天又到了,看到这种虫子千万别打!100%致命!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

网络上,类似的传言很多。对此,郑医生表示:隐翅虫落在皮肤上被拍打,的确会放出大量强酸性毒汁刺激皮肤,导致发炎。但说‘死定了’的说法,就太夸张了。今年还没有接诊感染隐翅虫体液的患儿,在往年,被隐翅虫体液感染的患儿一周总有一两例,过敏性体质的儿童症状会更明显,要特别注意。

郑医生提醒:如看到小虫子停留在脸上,千万不要用手拍击,正确的做法是,拨落在地、用脚踩死。另外,如果从户外回家,建议进入家门前,先清理一下衣服,避免将蜱虫等带回家。

另外,不少妈妈在夏天全副武装,从时令的驱蚊环到驱蚊手表,一应俱全。对此,郑医生表示:要防蚊驱蚊,做好这几点。

外出游玩时,应尽量少去草地、树林等蚊虫的栖息地;户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比如灯笼裤这种可扎紧裤脚的长裤,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婴幼儿不妨在衣物上喷洒驱蚊药水。

“小孩子皮肤敏感,驱蚊防蚊药水喷在衣服上,同样起效,建议去超市购买正规厂家出品的防蚊药水,含有避蚊胺成分,2个月以上的孩子即可使用。”郑医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