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管哥说

叮地一声,2018年只剩下了一半余额。

回顾上半年,华语影坛涌现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比如年初的《无问西东》——谁也没想到一部搁浅多年、姗姗来迟的“校庆电影”,最后会突破文艺片的票房局限,拿下了7.5亿的好成绩。

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是它自带的品格。

电影洋溢着一股抑制不住的高洁之气。

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里,这样的精神气仿佛成了一种奢侈品,让人时不时地会感叹一句: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当这样的气息,对着海外观众喷薄而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呢?

1、


突然提笔写《无问西东》,是因为它这两天又在戛纳电影节亮相了。

导演李芳芳带着主演黄晓明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展映现场,和当地观众进行映后交流。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导演李芳芳(左二)和主演黄晓明(右一)在戛纳奥林匹亚戏院#

这不是电影第一次面对国外观众,早在5月6日,剧组已经在法国巴黎开启了海外首场展映,观影过程中,响起了25次掌声。

电影浓郁的人文气质,让国外的观众们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魅力。

据媒体报道,这次的戛纳展映,也有大量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留下了眼泪。

——虽然隔着不同国度的文化隔阂,但欧洲观众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能感知到文艺力量的一波人。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不为现在的年轻人所知太可惜了,感谢李芳芳导演做了这件事。”

“沉重中有感动,有温暖。”

“百年中国历史让我敬畏。”

“四个时空的交织美轮美奂!”

——这些观后感和国内观众的观后声音,也没多大差别。

来自专业电影人的评论也差不多。

欧洲电影节选片人Devant看完说:“非常感动!影片传递的主题很动人,认识到自己的珍贵,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有多重要,都感受到了。最震撼的是章子怡与黄晓明演绎的爱情故事。”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法国制片人Bossi表示,“非常喜欢!很宏大,同时细节又做得非常好。”

他还特别提到了这次荣膺戛纳电影节评委的张震,“最喜欢张震的部分,张震的表演很克制,却又充满力量,因此感受到了人物的真实。这段故事让我想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想到在现代社会,对自己真实有多难。”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一直很好奇,外国人眼中的《无问西东》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来自现场的声音告诉我们,好电影自有其灵魂,哪怕语言不通,也能感染到来自不同文明和文化的魅力。

导演李芳芳对此也很有自信,她在现场表示自己拍的的电影不是单层的明信片,“它是时光,是花园,是一个立体的空间,里面有亭台楼阁、花鸟树木、湖泊溪水……你走进去,有什么感动了你,你就会爱上什么。”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电影在大量真实细节还原的基础上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审美意境#

“《无问西东》的故事是有百年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但是它描绘的母子情,恋人之间的爱情,对陌生人的善意和同情,是人类共通的。”

在李芳芳看来,这种情感上的“共通性”也是电影能“无问西东”的内核所在。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接下来的5月28日,电影还将作为开幕影片,在巴黎揭开第八届法国中国电影节的序幕,并随后在七个城市进行两个月的展映。

2、


不过,我重点关注的倒不是这一点。

因为像《无问西东》这样的文人电影,对于知识层面越高的人,其感染力会越强,所以在欧洲的展映,备受欢迎应该是意料中的事情。#别怀疑,我是真心在赞美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们#

真正让我惊讶的是——在首映现场的交流中,李芳芳透露,她在《无问西东》之后,正在筹备的新电影,名片叫:《士》。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片方发布的概念海报#

士,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但这个字,太有力量了。

一股宏大的气息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一个才拍过2部长片的年轻导演会敢于碰这样的题材,但想一想《无问西东》所承载的人文气息,又觉得这部《士》又极其理所当然地会成为李芳芳艺术方向的选择。

“士”是什么?

在中国有2500多年历史的士族群体、士之精神很难用简单的一篇文章概括,倒是有一个典故可以在这里引用一下。

一代鸿儒钱钟书先生故去的时候,作家冰心曾感慨说:“中国现代不缺少知识分子,缺少的是士”。

这句话,很好地区别了“士”和普通文人的不同所在。

士,是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心怀家国,有智识、有风骨、有操守的文人阶层,形成于战国,完善于魏晋,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讲的是文人的操守,又说君子以厚德载物,不为五斗米折腰,讲的是为人的修养和气节。

以魏晋风度为显著特征的士大夫精神,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调。

如果说《无问西东》讲的是年轻学子在独特历史背景下,追求学问真理,立徳立言,无问西东,强调的是年轻人在浊世洪流中对“自我”的认识和坚持“自我”的难能可贵。

那么这部《士》很显然,野心更大,立意更深,要探索的是几千年以来的文人精神命脉。

一联想到这,我就忍不住为李芳芳捏了一把汗。#从片名就能知道这片拍摄的难度系数会爆表#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查阅了戛纳现场的所有报道资料,关于这部影片,李芳芳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介绍:“《士》的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是关于人如何在天地间、在朝堂上、在江湖中,得自在。它是我很想拍摄的一个故事。”

只交代了时间、主题和诉求。

和我理解的差不多,从《无问西东》的“叩问自我”,这次要进一步地探讨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在浊世中“求自在”,精神层面上会更进一步内化。

但是,故事呢?为啥连故事梗概都没有,一千多年以前这个时间线也太广了,实在想不出来会截取历史的哪个横断面、选择哪个大家来表现文人风骨。

于是,我不死心地又去翻了相关部门的电影立项备案记录。

果然,查到了署名李芳芳编剧的一个新片备案:《八仙之东晋风云》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我勒个去!

差点被惊到风中凌乱。

《八仙之东晋风云》讲的是八仙过海的那个八仙?故事梗概里确实出现了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讲述这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展现了亲情和友情的可贵。

对,没错,就是这家喻户晓的八个仙人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如果去年立项的这部《八仙之东晋风云》就是现在的这部《士》,我只能说,导演,旧瓶怎么装新酒这个层面上,我给你100个赞。

这么奇幻的神话题材,用来表达“士族精神”?我想不出来,这个故事该怎么重新挖掘和解构。

当然,也有可能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电影项目。

3、


只是从片名里透出来的时代气息上推断,还是有可能是同一个项目的。

“东晋风云”,点明了这讲的是八仙在东晋的故事。

而魏晋时期,由于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恰恰形成了独具标志的“魏晋风流”,奠定了士大夫精神的完整体系。

现在我们常常放在嘴边的“发现自我”,“坚持自我”,“活出真我风采”,其思想脉络就源自这个时期。

而“八仙”里的各个成员,恰恰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朝堂、江湖、市井……不正应了导演所说的,关于人如何在天地间、在朝堂上、在江湖中,得自在的主题么?

如果,真的是同一个项目。

那么现在,我真是非常、非常、非常好奇,传统的“八仙”故事,是如何折射出导演想要表达的“士人精神”了。

以上,其实纯属乱猜。

反正,自从看完《无问西东》后,对李芳芳的电影至少有一点很有把握,这是个做事喜欢举轻若重,负重而行的导演。

她骨子里有自己深信的东西存在。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再加上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毕业生这样的金牌履历加持,这样的题材,于她虽难,却肯定能一路“扛”下去,并最终呈现出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作品来。

拍完《无问西东》的时候,李芳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最感动的一点,是看到钱穆在抗战期间写《国史大纲》,说希望借这本书激发民众对本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所以她也希望自己的电影也能为此出点力。

现在看她选择的新作,是去拍《士》这样的电影,就觉得这个人在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地前行。

现场的黄晓明也已经非常热情地暗示导演,新片里继续合作了。“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接任何电影或者电视剧了。我不想再做我不喜欢的项目,犹豫的项目。我想多陪陪家人,然后把自己的热爱和精力投入到我真正感兴趣的作品中去。我也希望能够和芳芳导演一直合作下去。”

《无问西东》亮相戛纳,李芳芳宣布新作要拍《士》

好吧,如果讲的真的是八仙的故事。

黄晓明演哪个神仙比较合适呢?

蓝采和还是吕洞宾?

……

静待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