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的时候如果不传位雍正,雍正会造反吗?

草莓味屠夫

当然会造反。

其实在《雍正王朝》中,众阿哥都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比如八爷党,就提前夺取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还试图收买九门提督隆科多,以方便控制京城,此外在西北还有十四爷的大军随时策应。一旦康熙未传位给老八胤禩,他即可调动京畿的兵力实施夺位。



而在剧中,老四胤禛在邬先生的谋划下,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邬先生首先帮胤禛分析了局势,指出了一个铁定的事实:

手里没兵,即便皇上传位给你,你也无法顺利继位。

胤禛默然不语,算是认可了邬先生的观点,可见从此刻开始,胤禛就下定决心要夺位了,即便康熙未传位给他,他都会尽力去夺。

而从他之后的部署上也可看出,如果康熙真的未传位给他,他也会调动自己的所有力量,将皇位拿下。



第一,他拿着丰台大营的将士名单,冒险硬闯宗人府去见老十三,让他看看名单上的人哪些还能用。

十三爷胤祥在宗人府被圈禁了十年,胤禛去看过他几次?你可以说宗人府有规定,不允许探视,但为何这次即便不允许也要冒险硬闯?这就是胤禛铁了心要夺兵权的明证!

第二,康熙去世前曾召胤禛去畅春园,邬先生让他将钦差官防大印交给他,一旦有事便用此印赦出十三爷,然后让十三爷去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



由此可见,十三爷是胤禛夺位成功的关键。按邬先生的设想,如果胤禛能继位成功,那皆大欢喜,如果不能顺利继位,那就用钦差官防大印赦出十三爷,并接管兵权。只要十三爷能从宗人府出来,胤禛无论如何都能继位成功。但如果十三爷不能出来,那即便传位给他,他也没法顺利继位。

八爷党千算万算,没算上十三爷这枚决定性的定海神针。他费尽千辛万苦,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却在顷刻之间被十三爷收了回来,这可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啊。


达摩说

但凡踏上“皇储”争夺战,就如同大唐的“玄武门之变”一样,是一条不归路,胜者王侯败者贼,皇四阿哥胤禛也一样!

说历史,话太长;那么就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再有历史人物的背景下,以虚构、填料的方式为朋友们解读一下关于雍正登基的事!

由于康熙帝的过早确立太子胤礽,即使不是胤礽,或者是其他的皇子被确立为太子,兄弟又多,只要太子出现失误,得罪了老皇帝,必然招致横祸而导致血流成河。

康熙帝后来自己也承认早立太子的弊端,不必说“结党营私”这一关,正常人也很难过去,如同行贿受贿一样推不开门,因为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自然有人巴结“蛊惑”,长此已往,按太子胤礽的话说:好人也会逼疯了!

九王夺嫡的势力形成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赶下台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冬,热河;首先是太子胤礽的不检点,然后是对十八弟胤衸的病逝漠不关心被康熙帝训斥,深夜至康熙帝行宫帐外窥视等等;太子的这一系例举动使康熙帝认为胤礽的做法异常,怀疑他有谋逆之心,立即昭告天下把他给废了。

康熙帝的二十四个儿子,个个精灵古怪,特别是其中的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塘、老十胤娥、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加上太子胤礽这九个闹得最为突出,在历史上康熙朝被称为“九王夺嫡”即是他们。

这九个皇子又形成四个集团,老大老三单干,算两股势力。太子胤礽阵营有老四、老十三。以八阿哥胤禩为首有九、十、十四等四位。

康熙帝驾崩前夕的搏弈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黜,九王夺嫡也同时剩下了两股势力集团,即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胤禛就剩下自己在搏斗,因太子胤礽被废,十三阿哥胤祥圈禁。

随着康熙帝的一天天衰老,看似平静的众皇子,实际是暗流涌动,朝廷上下看好的“抚远大将军王胤禵”远在西北大营,他的支持者八爷党也不死心,特别是八阿哥胤禩,此刻的他闹腾了这么久,不甘心失败,却忽略了以静制动的老四胤禛!

看了《雍正王朝》后,再了解一下满清的康熙王朝历史就会更加明白,不过;邬思道是虚构的,但是四阿哥胤禛必定有高手支招,看看邬思道的分析更加清晰!


邬思道鼓劲四爷坚定信心

不争是争,这是邬思道的哲理,康熙五十七年以后,皇四阿哥胤禛开始发力了!主动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王绝对是高明,不但得到了康熙帝赞许,又支开了这位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对手!

四阿哥胤禛的暗渡陈仓,让十四阿哥胤禵感动,出于权利的交换,十四阿哥大将军王胤禵提名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达到了胤禛的目的。

内里,四阿哥胤禛暗通被圈禁的十三弟胤祥,获得了昔日胤祥的老部下,现任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可以在关键时刻听自己指挥的部将名单,这些都是四阿哥胤禛志在必得的举动,何况自己还是领侍卫内大臣!就差一个隆科多看天意!

胤禛大有舍我其谁的气魄

此刻的四阿哥胤禛如同一个复活的雄狮,平常就被称为“冷面王”的雍亲王,武功不怎么样,韬略深奥!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以上条件不具备,即使康熙把皇帝位置给你,你也坐不住,反过来;自己安排布置严密,即使传位的不是你,马上翻转也未可知,邬思道太狠了!

当张五哥来雍亲王府传旨的这一刻起,皇四阿哥胤禛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上了,特别是临行前邬思道说把“令箭”留下的那一刻,四阿哥胤禛已经没有退路,即使传位遗诏不是我,我也要翻转,皇帝当定了!


不过,在沈阳的博物馆发现了康熙帝的传位遗诏,我发现有人又提出疑问,这个遗诏怎么现在才亮出来,让后世人们猜了这么久?

(图片来自网络)


日尧居k古史

历史上会不会造反,我不知道。但是《雍正王朝》电视剧和小说中,如果康熙没有传位给雍正,他一定会造反。

理由是电视剧第19集,八爷党策划“送死鹰”的事件之后,邬思道对雍正的一番推理中说到的三句话:『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只要你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

小说中也有同样的描写:

十七爷和西山绿营管带有舅甥亲谊,由十七爷去稳西山,丰台大营的军官一半是十三爷使出来的……,十三爷不出牢狱,就算传位给你,你也坐不住,十三爷但出牢狱,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你只要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局面翻转也未可知!



电视剧中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邬思道神机妙算,仿佛是“开天眼”了一般。凡是都在他的掌控中,搞得好像邬思道从头到尾力都在压宝雍正,断定康熙就一定会让雍正继位似的。

其实并不是如此,我觉得邬思道只是擅长造势和布局罢了。从始至终,他都在给雍正留“兵变”的后路,这个线布了很久,久到邬思道最早认识老十三时,在与老十三对话过程中,偷偷的记下了他的心腹将领名单……



邬思道记下这份名单,只有可能是出于两个目的。

其一、康熙传位给雍正,邬思道害怕老八会造反,所以给雍正留了一条应对措施;

其二、康熙没有传位给雍正,干脆直接使用兵变的办法,强行夺权。

第一个目的比较牵强,因为邬思道当时在记名单时,老十三还没有被圈禁,他在十年前就能料到康熙传位给雍正,却不传给他兵权?这也太玄幻了吧?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邬思道早就留好了兵变这条后路,只是一直隐忍未发,他在等待机会的到来。直到雍正被康熙罢免后,他才拿出名单,直截了当的跟雍正摊牌,“如果大位不是传给你,也要调兵遣将,武装夺权”。

说到这里,额外插一句。也正是因为邬思道如此能掐会算,导致雍正后来杀他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这个想法,电视剧没有拍出来,但是在小说中,有露骨的描写:

听着邬思道侃侃而言,句句鞭辟入里,胤禛陡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忌妒和恐惧:此人精明到这份儿上,将来怎么驾驭?他闪了邬思道一眼……




而此时的雍正呢?从脸上坚定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是默认了邬思道的计划。当天,带着名单就到老十三那里去了,还是瞒着所有人偷偷去的。意欲何为?

老十三被囚禁了十年,雍正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他,偶尔的几次还是让五阿哥胤祺代他去的看望的。现在有需求了,才想到老十三的利用价值。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要利用老十三牵制老八一伙人?

恐怕未必吧!此时的雍正肯定也想好了逼宫造反的后路。


此时此刻,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夺位失败,必然是死路一条。雍正已经没有退路了。(老八也一样,知道继位无望,早就预谋了兵变的后路,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所以,我觉得电视剧中的雍正,最早或许还没有兵变的勇气。后来邬思道替他分析时局的厉害关系,替他造势和布局。不停的替他加油打气、灌迷魂汤,成功的把雍正拖下水,加入了兵变的队伍之中。

PS:以上胡说八道,只适用于《雍正王朝》电视剧。至于历史上的事,由于太复杂,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了。


Mer86

题主讲的是雍正王朝,并非完全正史,我给出的答案是会造反。

小说中康熙晚年基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传位这件事上,专门建造了穹庐,请来了布衣宰相方苞,给了隆科多两道圣旨,并把十四阿哥排出去,基本上为四阿哥雍正做了所有可以做的。

再看四阿哥这边,有同样的布衣邬思道在,为四阿哥上位立了大功,首先是通过一些列动作,让四阿哥以及弘历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就是做好了如果不传位就要兵变的准备,一个是提前和十三阿哥要来了可用的名单,这个名单后来怎么用的,小说里没细说,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肯定是利用十三爷拉拢了这些人为四爷效力,而这些人,几乎全是打过仗的,干什么用,不用再说了。

还有,当康熙召见所有阿哥时,邬思道就预料到了今夜就是传位之时,在送四阿哥出门时特意说了:如果传位给四爷,我们就负责把反对四爷的控制住,如果不传位给四爷,我们就带兵进去兵变上位。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十三爷。


新零售刘一杯


九子夺嫡是一场兄弟相残的悲哀,胜利者成为名垂青史的皇帝,成为当时天地的唯一主角,失败者莫过于被圈禁之后不久莫名死去。

成王败寇莫过于此。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将九子夺嫡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通过春秋笔法将雍正的腹黑和阴险刻意淡化,给人一种正大光明的孤臣作风。但仔细看看全剧,分析分析某些细节就会发现雍正才没有那么孤臣那么呆的!

如果康熙驾崩的时候没有传位于雍正,那么他当然会造反。只不过造反的名义肯定是高大上,必然是康熙死后,雍正打着被逼无奈或者自保的名义对于被传位的老十四亦或老八下手。

至于造反原因无他,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只是雍正这种人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这其实可以通过全局的两处细节显示。

一、谋划大将军王时邬先生的话

邬先生说的话中透露两个关键。

一是西北的战败是八爷党搞的鬼,他们想借机换取自己的人来掌控兵权。康熙看的很明白,但无可奈何为了前线的战事,早已经内定八爷党中的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这样同为八爷党之人,最起码老十四不会被后方的八爷党捅刀子。

二是打仗拼的是粮草,老四的人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负责老十四的粮草供应。莫说他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不足为患。

雍正之后果然是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换取年羹尧来出任陕甘总督。


这说明雍正和邬先生当时已经末雨绸缪了,提前算计好了在西北手握重兵的老十四,掐住他的命脉。说好听点是为了以后自己的顺利登基,说不好听点,当时康熙并没有明显传位给雍正的意思,雍正是想万一不是传位于自己时为造反做铺垫。

二、二次废太子的幕后黑手之雍正

后来随着年羹尧屠了江夏镇,这封太子亲笔书信落入老四之手。老十三想要毁了,老四却总是借口留着若是将来太子对老十三下手,这也是个反击利器。

后来八爷党收买了老四府邸的高福,老四被老十三提醒以后,却装聋作哑任由邬先生让高福把太子的信送给了八爷党,使八爷党靠着这封信逼得太子兵变造反再次被废。而高福送完信以后,平常对邬先生挺尊重的老四压根没通知邬先生,直接毒死了高福来杀人灭口。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二次废太子雍正才是幕后最大的黑手,巧妙的借着八爷党的手再次废了太子。这个具体分析我前几期也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这说明雍正并非真正为国为民的孤臣,而是一个隐藏很深的阴谋家。

通过以上两件事来说,雍正这个人并非雍正王朝中表面所表现的那般孤臣。他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总是不着痕迹的完成自己的阴谋诡计。这种人根本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如果康熙不是传位于他,雍正肯定会打着自保的名义对新君暴起伤人,借自保或者其他借口来达到造反的目地的。

第51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电视剧里有点模糊,但小说里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老十七也是老四的人,当时京城里边儿有三大军事阵营。分别是西山锐健营、丰台大营和九城防务。老十七搞定了西山锐建营,而丰台大营除了主帅成文运之外全部都是老十三的人,可以说成文运就是个光杆司令。

当时计划用西山锐建营的兵夺了成文运的兵权,这样过后最大的两支军事力量都在老四的手中。而隆科多的九门提督虽然在内城,一是顶不住外面的力量,二是兵少,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敢听老八的。隆科多跟佟国维有秘密协定,佟国维跟老八,隆科多跟老四不管谁输谁赢都能保证家族的繁荣。

所以即使没传位给老四,坐皇位的也一定是他。


我来嘘个嘘

会。因为就小说或者电视剧而言,老四确实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推荐老十四领兵西北,同时安排年羹尧经略川陕,安排亲信为西北用兵筹措粮草。一旦京城有变,可将老十四的兵马阻隔在西北。

就京城而言,丰台大营兵马大多是老十三的部下。况且隆科多统领九门,因为根据小说后来部分隆科多被囚禁时,与雍正的对话可以看出,为保佟家富贵,隆科多在九子夺嫡时就投靠了老四。所以此时京城内外都是老四的兵马,一旦皇位没传给老四,老四也有能力夺过来。

因为老四也深知,一旦老八当了皇帝也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随园说

在电视剧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邬思道,我们所说的邬先生。这个人似乎是bug,神人一般的存在。



无论是对康熙还是后来的雍正,“把脉”心思一直很准,在19集的时候,雍正被派遣出去办差事,张廷玉等一帮臣子被贬,邬先生心明眼亮着,知道康熙的用心。

因此,连忙劝雍正,让他掌握隆科多和他手里的兵权。雍正此时已经在别人懵懵懂间先谋划了,又是找十三弟,又是拉拢隆科多,目的就是控制兵权。



后来康熙病危,隆科多掌握遗诏,无论怎样,都是自己人,兵权在手,怎么不是皇帝?

是不是皇帝,不是嘴上,而是看准时机,背后的先一步谋划……这样一来,才是高。什么谋反,都是下成计策。


非常茴香豆

客观的说,如果康熙并未传位于雍正,雍正会不会造反,个人认为不可能,满清王朝不同于以前的王朝,皇子都是居住都城,手中并无兵权,这就在根本上杜绝了皇子作乱的企图。康熙时,太子谋逆,迅速就被剿灭了就是例子。所以,雍正很聪明,内结隆科多,外结年羹尧,以便在危机关头策应,至于造反,他是万万不能的。


结局开始的时候

就电视剧而言,不太可能。

《雍正王朝》康熙驾崩前夕,连续贬斥了雍正、张廷玉和马齐等人。雍正此时大失所望,认定接班人与自已无缘了,所以叫来了邬思道,对他说,你虽然有房玄龄、杜如晦的才能,可我没有李世民之命,这些是我一辈子攒下的银子,你就拿着离开吧!

很多人据此认为,雍正自比李世民,是不是想发动又一个玄武门之变?此前,雍正已经暗中和隆科多走得很近,而且收买了西山大营中层骨干将领,这些人都是十三爷原来的部下。手上有了这些兵马,雍正发动兵变岂不顺理成章?

但实际上雍正并没有这个心思,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无论谁有机会当上皇帝,都要有自已的兵权,而否怎么坐稳皇位。此前拼命想争得太子位的雍正,当然也不例外,拉拢和收买军中势力,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逼宫。

再者,雍正想发动政变,怎么能缺少邬思道这样的谋臣,在大事未定前,不可能轻易放走邬思道。如果他不用,很可能被八爷一常所用,或者八爷党势力要挟邬思道打击雍正,因为邬思道知道太多秘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