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多月的宝宝偶尔抖,跟大人打寒颤一样,什么原因?

FCG冯春光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纤维还没有完成髓鞘化,神经兴奋性容易扩散,所以,宝宝会出现一些全身颤抖或者惊跳现象。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大脑不断的发育,神经系统髓鞘化(在传出神经纤维包裹上一层物质,这层物质主要原料就是我们常说的DHA)完成,这种情况就会逐渐消失。不自主的动作将会自然地、慢慢地减少,以至最后消失,而被有意识的、自主的动作所代替。 

 

另外,当宝宝在活动性睡眠也就是浅睡眠状态时,有一部分脑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另一部分脑细胞仍处在兴奋状态。此时,若出现灯光变换或声响,宝宝就会出现手脚不自主抖动。即使没有光线和声音刺激有时也会出现手指、眼睑、脚趾不规则抖动,一般持续时间都很短,在进入深度睡眠期后,这种现象就消失。我们称它为“睡眠肌阵挛”。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睡眠生理现象。

 

妈妈们如何面对宝宝的这种现象呢?

当宝宝出现抖动或惊跳时,妈妈用手轻轻安抚宝宝身体或双手,让宝宝产生安全感,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另外,睡觉时也可以将宝宝包裹紧一点,让他有回归妈妈宫腔的感觉,宝宝也会很快安静下来。每天坚持给宝宝做抚触按摩,也是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好方法。





儿科徐妈妈

偶尔抖是正常现象,这在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中十分常见,且常常出现在睡眠状态中,原因主要是因为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受刺激后容易引起兴奋,再加上婴儿神经对肌肉运动的控制不成熟,所以经常会有手脚不自主的抖动,尤其是在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时,这些抖动会随着神经的逐渐消失。

只要抖动动作幅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家长就不用担心,一般可以通过抚触宝宝、抱宝宝或者裹襁褓来给宝宝安全感,从而中止抖动。


1. 手脚抖动的幅度很大;

2. 持续时间常,怎么安抚都无法停止;

3.哭闹、发热、神情痛苦;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有脑损伤,或足月儿有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造成脑损伤的病史,在生后头几个月可表现夜间哭闹,睡眠不安稳,经常伴有抖动或惊跳,这是脑损伤引起的激惹症状,可以通过搂抱安慰或让宝宝俯卧在妈妈胸腹部,宝宝能睡得安稳。或用绵包布将他舒服的包裹起来,也能有助于宝宝的睡眠。另外,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IU,也有利于神经系统稳定。一般过2~3个月将逐渐好转。


儿科医生鲍秀兰


儿科医生鲍秀兰

宝宝打冷战不是问题,是生理反应。😄无论多大的宝宝身子偶尔抖,我们常“打冷颤”。不是冷了,就是该尿尿了,一般就是该尿了,宝宝打冷战的时候最好把把尿,一把尿就灵!这也是我照顾两个孩子的经验!也不容易尿裤子!下次遇到宝宝打冷颤时你可以试试把把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