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二、紅二方面軍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其前身主要是賀龍領導的湘鄂西農民軍、周逸群領導的洪湖地區游擊隊及湘鄂贛邊地區的地方武裝。。1934年10月24日,賀龍領導的紅3軍(由紅2軍團改稱)與任弼時、肖克、王震領導的紅6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勝利會師。其後紅3軍複稱紅2軍團,併成立了總指揮部,總指揮賀龍,政委任弼時,統一指揮紅2、6軍團行動。此後一年中,紅2、6軍團發動湘西攻勢,恢復和建設了湘鄂川黔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剿”,有力地配合了紅1方面軍的長征,部隊發展到1.2萬多人。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1935年11月19日,紅2、6軍團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長征,於1936年6月到達西康甘孜,同紅四方面軍會師。7月初,以紅2、6軍團及紅32軍(原紅9軍團改編,在紅1、3軍團北上後隨紅四方面軍行動)合編組成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政委任弼時,副總指揮肖克,副政委關嚮應。

紅二方面軍成立後,在賀龍、任弼時等領導下,和紅四方面軍指戰員一起,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迫使其放棄反對黨中央和分裂紅軍的活動,同意紅二、四方面軍北上。1936年10月,紅2方面軍到達甘肅靜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之後與其它紅軍部隊一起參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戰鬥。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歷史沿革】

1、紅2軍團

1928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派賀龍、周逸群到湘西北領導當地人民武裝鬥爭。3月,賀龍、周逸群到達桑植,率賀龍舊部舉行起義。4月初失敗,賀龍收集散部300餘人,在桑植、鶴峰堅持游擊戰;周逸群轉移至湖北洪湖地區領導當地農民鬥爭。7月,賀龍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改稱紅軍第4軍)。軍長賀龍,政委惲代英(未到職),參謀長黃鰲。

1929年秋,紅4軍撤離桑植北移,轉向鄂西地區發展。1930年春開始東進,尋機與洪湖地區紅6軍會合。與此同時,在洪湖地區堅持鬥爭的游擊隊,在周逸群領導下不斷髮展壯大,1929年12月改編成紅軍中央獨立師,1930年2月改稱紅軍第6軍。軍長孫德清(後為鄺繼勳),政委周逸群,副軍長段德昌,參謀長許光達。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1930年7月,紅4軍與紅6軍在公安會師,組成紅2軍團(紅4軍改稱紅2軍)。總指揮賀龍,前委書記周逸群兼政委,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轄紅2、紅6軍。紅2軍軍長孫德清,政委朱勉之,紅6軍軍長鄺繼勳,政委段德昌,全軍共一萬人。10月,為配合紅一方面軍進攻長沙,紅2軍團離開洪湖蘇區渡江南征。

此後近一年的時間裡,紅2軍團在無根據地依託的艱苦條件下,轉戰湘鄂西地區,部隊遭受很大損失。在此期間,1931年3月,紅2軍團進行整編,改稱紅軍第3軍,軍長賀龍,政委鄧中夏,原第2、第6軍分別改編為第7、第8師,開闢了鄂西北創建蘇區;4月,以洪湖蘇區部分武裝組建紅3軍第9師,堅持蘇區的反“圍剿”鬥爭。此間,黨中央派夏曦到洪湖蘇區,並於3月組成了以夏曦為書記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開始貫徹王明的“左”傾主義錯誤路線。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1931年9月,紅3軍主力離開鄂西北蘇區南下,與在襄棗宜蘇區活動的第9師會合,重返洪湖蘇區。1932年10月,湘鄂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敗,蘇區全部喪失。紅3軍轉戰豫陝湘鄂川黔地區(1933年2月縮編為第7、第9兩個師),於1934年5月進入貴州。6月,中央分局在貴州沿河楓香溪召開了重要會議,清算了“左”傾主義錯誤路線。紅3軍重新得到建設和發展,並創建了黔東蘇區。

2、紅6軍團

1932年2月,以湘贛軍區地方武裝組建湘贛紅8軍,李天柱代軍長,王震代政委。11月,正式組建軍部,軍長肖克,湘贛軍區總指揮蔡會文兼政委,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袁任遠,下轄第22、23、24師。1933年2月,以湘鄂贛軍區地方武裝組建湘鄂贛紅18軍。軍長嚴圖閣,政委徐洪,下轄第52師、第54師(後兩師合編為第52師)。

1933年6月,紅18軍調湘贛蘇區與紅8軍會合,組成紅6軍團。轄第17師(紅8軍改編)、第18師(初只有由52師改編的第52團,後陸續組建第53、54團),未設軍團領導機關,由第17師師長肖克、政委蔡會文統一指揮,隨即配合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7月,紅6軍團奉命撤出湘贛蘇區,向湘中轉移與紅3軍會合,並以任弼時、肖克、王震三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任弼時任主席,領導紅6軍團西征。8月,軍團領導機關在桂東正式成立,軍團長肖克,政委王震。此後,紅6軍團經湘南轉戰桂黔,於10月24日抵達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勝利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3、紅2、6軍團會師

會師後,紅3軍恢復紅2軍團稱號,並由紅2軍團部兼軍團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兩軍團行動。此後,為策應中央紅軍的行動,紅2、6軍團進軍湘西,創建了湘鄂川黔蘇區,紅軍人力也由7000餘人發展12000餘人。1935年11月19日,紅2、6軍團主力由桑植出發,轉戰湘黔滇(西)康,於1936年7月2日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1936年7月5日,組成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政委任弼時,副總指揮肖克,副政委關嚮應,轄第2軍團、第6軍團和第32軍。此後,紅二、四方面軍並肩北上,紅二方面軍於10月22日抵達甘肅靜寧,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1937年8月,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繼續新的光輝戰鬥歷程。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長征】

1、紅2軍團西征

1932年6月至10月,湘鄂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敗,蘇區全部喪失。紅3軍被迫轉移,從隨縣以北越過桐柏山進入豫西南,轉向西經伏牛山進入陝南,由洵陽、安康間渡過漢水,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接著搶渡長江,攻克巴東,於12月抵達湘鄂邊鶴峰地區。1933年2月,縮編為第7、第9師。此後轉戰湘鄂川地區,計劃建立新蘇區但未能實現。

1934年5月,紅3軍西渡烏江,進入貴州。6月,中央分局在貴州沿河楓香溪召開重要會議,清算了“左”傾主義錯誤路線,紅3軍重新得到建設和發展,創建了黔東蘇區。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2、紅6軍團西征

1934年7月,紅6軍團奉命撤出湘贛蘇區,向湘中轉移與紅3軍會合,並以任弼時、肖克、王震三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任弼時任主席,領導紅6軍團西征。8月,紅6軍團南下抵達桂東,正式成立軍團領導機關,軍團長肖克,政委王震,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張子意。隨後,紅6軍團由桂東西進,經桂陽抵達零陵,準備西渡湘江。改而轉向南,經道縣向西進入廣西,在界首地區順利渡過湘江,進佔資源。繼而經城步、通道西進貴州。其後轉戰於西阡、施秉、餘慶之間山區,突破敵軍圍困,於10月24日抵達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勝利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沿革和編制——紅二方面軍

3、紅2、6軍團長征

1935年11月19日,紅2、6軍團主力由桑植出發,進行長征。全軍先行南下經湘中抵武岡,轉向西進,於次年1月至貴州江口、石阡地區,轉向南經甕安、平越、龍里,直逼貴陽。繼而繞貴陽向西北進至修文、扎佐,造成北渡烏江之勢,旋轉向西進,經黔西、大定、畢節地區進入烏蒙山區,於3月下旬突破敵人包圍,進佔盤縣。

1936年3月30日,奉朱德、張國燾要求紅2、6軍團北上到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命令,紅2、6軍團遂改向滇中急進,沿普渡河南下至富民,轉向西經賓川進至麗江,在石鼓、巨甸渡過金沙江,沿玉龍雪山西麓北上,於7月2日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936年7月5日,組建紅二方面軍(轄紅2、6軍團、第32軍),與紅四方面軍並肩北上。紅二方面軍於8月上旬抵達班佑、包座地區,然後經哈達鋪東進至甘南成縣、康縣和兩當地區。10月4日,紅二方面軍奉命北移,於22日抵達靜寧,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