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限制外國獲得美國關鍵技術,新的世界環境開始了?

這些一系列的舉措在向世界展示美國的實力,這些在大眾們看來極為不合理的要求,卻偏偏最後能夠實現,雖然不得不說美國確實是以超級大國,但也說明在如今的世界上,即使是西方的內部也是發展不均勻的,而且科技的發展也並不如想象中進行的那麼順利。

從資本的角度來說,除美國外,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在美國的投資是處於領先的地位,相對於中國的經濟體量和發展速度,歐盟這樣的團體對美國的威脅更大,這也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從經濟方面實施,而歐盟就是一個更偏向於經濟的共同體。

所以說,美國這一屆政府的政策並不是針對中國的崛起的,按照以往歐美國家的習慣,對於中國發展的阻礙往往都是進行政治和軍事上的挑釁。

固然可以認為這屆的總統原來是個商人,對於經濟手段更加在行,但是這種猜測就忽略了總統背後的整個顧問團隊的作用,對現代的政治體系缺乏基本的認知。

美國自上個世紀末從星球大戰計劃,到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政策發展,促使了在互聯網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如今的高科技公司,大半都在美國,並且影響的範圍具有世界性。

但是在經歷了幾次高科技股的泡沫之後,美國的經濟在08年的經濟危機後一直沒有起色,經濟增長掙扎在底層上徘徊,而原先大力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也沒有在經濟的增長中提供助力作用,或者遠遠沒有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在這種情況了勢必需要對之前的政策進行考慮,而且在現在可以感覺到整個科學領域的發展放慢了速度,雖然理論方面偶有發現,但是在工程技術領域鮮有大的作為,而其它的國家則通過模仿不斷拉近與美國的距離,美國的最新的科技成果又不能為自己保持優勢,所以限制技術的外洩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僅僅美國需要考慮自己的發展政策,作為與美國處於同一個地球上的其它國家也需要靠慮一下自己的未來的道路,以美國的發展方向為指引不一定是正確的,自己對於發展的理解是否足夠使自己在當下劇烈的國際環境的變化中保持不變。

有時候會覺得人類面對的問題離自己很遙遠,但是這是因為有其它的人在之前走過相同的路,就如魯迅所說的,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有路了。但是當你和拓荒者處於同一前進隊列中,在茫茫荒野上又如何確定未來的道路在哪裡呢?

有時候對於知識的鑽研、對世界的理解看似是無用的,但當你真正面臨領先者所需要面對的問題的時候,就會明白真正有價值的正是以往所忽略的。

在新的國際大環境下,作為個體的人,也應當為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