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與樓市,大學畢業生的艱難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全國的多個城市之間掀起了搶人大戰,尤其是各個省會城市尤為激烈,甚至出現了不用本人來,網上即可落戶情況,有網友戲稱自己到某找朋友旅遊,在火車站被值班的民警詢問到這裡來的目的,當聽說是來見同學的,瞬間就告知他符合某某落戶條件,帶到派出所落戶。雖然文章有誇大的成分,但是也可以看出,如今對於很多城市來說 ,重視人才已經成為了自己必須要說的宣傳語了。

與這些省會城市的人才政策形成對比的是,北京上海的一線城市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未曾放低自己的標準。即使是出臺的所謂人才政策,也是條件苛刻的,不為大眾所能符合的。

在這波人才政策中,很多人看得迷惑了,先是嚴厲的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使得各城市的房價的上漲勢頭有所遏制,在這樣似乎人人都有希望去大城市或省會買房生活的時候,人們發現自己錢夠了,但不一定能買得了房。

因為戶籍制度的存在,各個城市,尤其有中心功能的城市,在落戶方面都有自己的比較嚴格的要求,所以很多以前只是對樓市隔岸觀火的人,現在發現樓市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其實這一波的樓市調控,發現了一股新的剛需,以往認為樓市的主要購買者是本地的居民,但是在房價上漲變緩的時候,城市周邊的非戶籍人口,成了樓市的新的具有強烈需求的人。從剛需和考慮到人民利益的角度來講,幫助這部分的居民解決住房需求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問題來了,樓市的調控,本來就是通過抑制需求來實現的,雖然這些需求原先是來自於炒房團等外來的,不會在未來對本地的發展做出貢獻的群體。

但是樓市的降溫帶來的還有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降低,而政府的很多工作就是依靠強大的財力的支持。

如何在城市的長期發展和政府的收入穩定之間保持平衡,成了各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時候,一個新的現象引起了處於尋找方法的地方政府的注意,就是大學畢業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每年幾百萬,現在簡直要接近一千萬了,而這些上了大學的人,從統計數據來看,家境還是普遍可以的,並且大學教育也促使畢業生更加願意留在城市發展,這也符合城市長期的發展需求。

大學生的標籤就已經作為條件篩選出了很多東西。

於是,就出現了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但是看熱鬧的群眾逐漸發現不對勁了,現在的人才政策的放寬,得到的結果是本來降溫的樓市又逐漸升溫了,有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火爆的情況,這是與國家整個政策相違背的。從大的方面來看,人才政策屬於地方性的政策,而樓市的調控政策屬於全國性的政策,是從國家整個經濟政治角度出發的政策,更具有優先的地位。

從這個角度考慮,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北京上海的落戶政策還是那麼嚴格,因為那裡的樓市在可預見的時間類是不會將的,而且購買的主力還是高精尖人才。

對於廣大普通的畢業生來說,雖然畢業之後生活比較艱難,還是應該考慮好自己未來要去哪裡,未來的生活是怎樣的,不應因生活受到了打擊,就看哪個地方對自己友善就去哪個地方。

我們還年輕,我們的未來還充滿無限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