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連長——何萬祥

“我們記得在西北高原上,你離別了你的牛羊,走進毛澤東隊伍,從此一生在戰場。革命是你的家,黨把你養成了英雄榜樣,你百戰百勝鋼鐵強。……還記得黃河激流裡,你射擊在小船上,穿過千軍萬馬般波濤,虎一樣地衝到呂梁山崗。戰鬥是你的生活,十三年天天不分晝夜,你時刻進攻打敵人。……你挺起粗眉大聲吼,不投降就得死亡,你一手兩顆手榴彈,兩手吼起四聲響。聽到你這名字,敵人們嚇得狼狽逃亡,你英名流遍海濱上。……單說那險峻的甲子山,難防守的郯馬道旁,又能衝鋒又能守,最後一人也抵擋。提起贛榆火戰,鋼牆鐵壁的石溝崖上,你更是表現了勇無雙。……你這戰士的旗幟,不幸犧牲在大泉山上。可你永遠活在咱心上,我們的連長啊何萬祥!”

這首名為《我們的連長何萬祥》的歌曲,1944年以後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廣泛傳唱,經久不衰。它高度讚頌了英雄連長何萬祥為抗日救國而英勇戰鬥的革命精神,表達了人們對英雄的深摯感情。

何萬祥(1915-1944),寧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從小給地主放牛。1931年參加劉志丹領導的紅軍游擊隊,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何萬祥本來姓朱,由於紅軍在陝甘邊界活動時,家裡人幾次找到部隊讓他回家,遂改名為何萬祥。他在別人面前很少談論自己,因而有關他的家世及入伍前的情況鮮為人知。

何萬祥個頭不高,站隊時老是當排尾,打起仗來卻總是衝在最前頭。1936年2月,中央紅軍東渡黃河,何萬祥所在的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擔任右翼第一梯隊,何萬祥被選為“渡河先遣隊”隊員。他和其他隊員一起駕著5條小船,冒著敵人的炮火,英勇衝殺,一舉攻破了閻錫山吹噓的“攻不破的黃河防線”,獲“渡河英雄”稱號。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萬祥隨所在部隊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先後任一一五師晉西獨立支隊直屬隊特務連連長、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四團八連連長、教導二旅六

團二連連長、濱海軍區一營二連連長等。平型關戰役中,一一五師官兵與日寇短兵相接,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1000餘人,擊毀敵汽車100餘輛,繳獲大批武器、食品、衣被,取得了八路軍出師抗日的首戰大捷。當時,一線衝鋒的身影裡,就有何萬祥。

1941年1月下旬,濱海軍區部署的殲滅漢奸朱信齋的戰鬥打響。何萬祥接受任務後,冒著連天炮火,用駁殼槍加手榴彈,轟開了敵人的一個地堡,接著又帶領一個班一口氣佔領了幾個地堡和一座炮樓,將朱信齋部從東南角逼入西北角,最後用“煙攻”使朱信齋束手就擒,為濱海人民除了一大害。

1943年1月21日,何萬祥帶領53名戰士在城北門阻擊從馬頭鎮增援郯城的400餘名日軍。在彈藥耗盡的情況下,他率部同敵人展開白刃戰,頑強打退敵人的4次瘋狂進攻,勝利完成阻擊任務;同年11月19日夜,何萬祥率24名突擊隊員化裝成老百姓,巧妙打開贛榆城門,埋伏的兄弟部隊迅速進城,將1600多名日偽軍全部俘虜。

1944年春,魯中軍區集結萬餘兵力及14個民兵中隊,以魯山為中心,在周圍300裡的戰線上,發動了第三次討伐“鐵桿漢奸”吳化文的戰役。何萬祥所在的六團一營參加了這次戰役。戰鬥中,何萬祥衝在最前面。3月25日夜,敵人一挺重機槍對我軍造成很大傷亡。為拔除這根“釘子”,何萬祥挺身而出,壯烈犧牲在敵人槍口下,當時年僅29歲。在英雄精神的鼓舞下,這次戰鬥歷時25天,消滅吳化文部7000餘人,活捉敵軍官432名,解放土地1200平方公里,人口30萬,取得了打通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重大勝利。

在13年的革命生涯中,何萬祥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400多次,5次負傷,3次榮獲“戰鬥英雄”稱號。1944年7月7日,山東軍區授予二連“戰鬥英雄連”稱號,並將何萬祥生前所在的連隊命名為“何萬祥連”。當時,受懷念之情的驅使,全連點名時總要情不自禁地集體呼點一遍老連長的名字。也就是從那時起,這一獨特的點名方式在紅二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整整延續了74年。

何萬祥犧牲後,沂源縣抗日民主政府呈報上級批准,將其犧牲地老虎山改名為“萬祥山”。解放後,沂源縣人民政府將縣政府所在地南麻鎮一條公路命名為“萬祥路”,並在南麻烈士陵園為何萬祥修建了墓碑,雕塑了石像。1952年,何萬祥烈士的遺骨遷到沂源烈士陵園。

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時,山東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專題片《我們的連長何萬祥》,播出後引起熱烈反響。1986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放軍英雄傳》一書中介紹了何萬祥的生平及英雄事蹟。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佈了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何萬祥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