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劉亞洲,66歲跑完馬拉松,軍人何時都要有拼搏精神氣

上將軍劉亞洲,66歲跑完馬拉松,軍人何時都要有拼搏精神氣

文/劍客晚成

軍人完成馬拉松,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因為日常的摔打和磨鍊,不僅僅給了軍人以出色的身體素質,更讓他們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這兩者也成了完成全馬的必備條件。

然而,一名66歲的上將完成全馬,還是很值得關注的,不僅僅在於這件事本身,而在於將軍通過此事,所展現出來的精氣神。

1

前兩天,劉亞洲上將在雲南騰衝完成了個人首個全程馬拉松,用時間5小時25分鐘。

66歲的他,已經退休了,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說,“對於跑步和健康,有著信仰般的狂熱。”

視頻來源/秘境百馬

正如他退休之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的書名“精神”一樣,這位上將軍,即便是退休之後,也一直保持著軍人特有的精氣神。始終堅持跑步,正是這種精氣神的完美體現與折射。

開始全程馬拉松的征途之前,劉亞洲將軍因為擔心組委會為年齡原因而不讓自己跑完全程,故給組委會開了個“小玩笑”——自己最多跑個半馬。

但是,內心早已定下決心,要跑完全程,即便是第一次,即便賽道累計爬升570米——遠遠超過城市馬拉松的平均累計爬升。

其實,馬拉松跑的不僅僅是體能,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和思維水平。完成全馬的過程中,涉及到諸多問題,比如體力分配、能量補充、身體調節等等。

劉亞洲將軍在66歲的年紀,在騰衝完成這一賽事,毫無疑問,體現了中國當代軍人的精神和氣概,贊!

上將軍劉亞洲,66歲跑完馬拉松,軍人何時都要有拼搏精神氣

2

上將軍劉亞洲,66歲跑完馬拉松,軍人何時都要有拼搏精神氣

需要注意的是,劉將軍的首個全程馬拉松選在了騰衝完成,雖然無法考證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僅僅只是巧合。但一個將軍在騰衝跑完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本身就具備了某種特殊的意義。

眾所周知,自從中國遠征軍充滿榮光的那段歷史鮮活地走到前臺,騰衝,這個西南邊陲重鎮,就開始成為了人們極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這個曾歷戰火的地方,也成為了軍人心目中的聖地。那場歷時近5個月的騰衝戰役,被世人傳為“玉碎騰衝”。

當年,中國軍人付出了軍官傷亡1234名、士兵傷亡17075名的代價,殲滅了孤立無援的日軍。戰局極度的艱苦和慘烈,展現出了遠征軍將士拼死犧牲的愛國精神。

因為厚重的歷史,因為慘烈的記憶,因為軍人的犧牲,騰衝對於軍人便有了特殊的含義。而軍人的家國情懷,會催促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誓死捍衛加腳下的土地和身後的人民,不論是哪個年代,都是如此。

3

當然,劉亞洲將軍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在2016的那個冬天,呼籲給年輕的官兵以“人文關懷”面感動了無數人,也溫暖了無數人。

上將軍劉亞洲,66歲跑完馬拉松,軍人何時都要有拼搏精神氣

那年,劉將軍擔任國防大學政委,學校的老師徐如燕因為長期工作的勞累而患病離世。為此,在當年教師節當天的演講中,劉將軍發表一篇後來火遍網絡的演講,表達了對徐老師的懷念及哀慼,更表達了對軍人辛勞和付出的理解,以及對年輕軍人的關心與肯定。

至今都還能完整地背誦出他說的那段樸實話語——

“大家在單位都是一棵小草,但在家裡都是大樹。單位裡缺了哪一個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家庭不能沒有頂樑柱!一個人倒下,一個家就跨了!”

話語質樸,情真意切,引得無數人為之動容。無論是當時坐在臺下傾聽的國防大學的官兵,還是之後抱著手機觀看的諸多網友。

淚目,幾乎成了每個人便聽將軍演講時的狀態,而伴隨期間的,則是每個人都想起了曾受的委屈和辛勞,以及那一刻有人理解和關心的溫暖及感動。

一個解放軍的上將,不遺餘力地為年輕官兵呼籲“人文關懷”,他懂你的苦累,也請大家保重身體,沒有更多的華麗辭藻,卻為大家流下了淚。

個人感覺,做到這一切,已經足夠!

4

最後,還是回到將軍寫的那本書吧!

那本《精神一精神一變天地寬》,再回望一下,他在軍旅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段,對我們軍人的希冀,對中華民族年輕人的囑託。

誠如斯言,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氣質和文化品格,深刻影響著民族的生存發展。精神,對於國家和民族如此,於個人而言何嘗不是呢?

今天,無論是身處改革大潮的現役軍人,還是脫下軍裝投身社會浪潮的老兵,都需要葆有軍人特有的精氣神,不懼艱難,不懼風險,不畏挑戰,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昂揚向上的鬥志去直面一切風雨。

恰如奔跑在賽道上的劉亞洲將軍,不論道阻且長,不論風雨侵襲,不論體能消耗、極點到來,都不停下前進的步伐,都不放棄起步時定下的目標。

精氣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且保持的,時時刻刻!

向將軍致敬,也請追尋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精氣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