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五华县,旧名长乐县,民国初改现名,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为中央苏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之间,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梅州市丰顺县、揭阳市揭西县、汕尾市陆河县交界,西南与河源市紫金县接壤,西北与河源市龙川相连,东北与梅州市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26.06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

五华县辖水寨镇、河东镇、郭田镇、双华镇、棉洋镇、安流镇、梅林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周江镇、长布镇、潭下镇、岐岭镇、转水镇、华城镇等16个镇。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151.6426万人,常住人口为108.6795万人。

中文名称

五华县

别 名

长乐县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下辖地区

水寨镇,华城镇,安流镇等16个镇

政府驻地

水寨镇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为了朝拜汉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以后以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在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时,因县治所在取名为长乐县。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属南越 。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

东晋时为东官郡兴宁县地。

南朝齐时属齐昌县,梁初废齐昌县,属兴宁县。

隋朝时属循州(治归善县,驻今惠州城区)。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

917年(南汉乾亨元年)析循州置祯州(治归善县,驻今惠州市区),循州移治雷乡县(今龙川佗城)。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属祯州;齐昌县(今兴宁市)升格为齐昌府;龙川县、兴宁县(今五华县)属循州。

1071年(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记载,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筑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

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是惠州府七县之一。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

1914年(民国三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1936(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1949(民国38年)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县治迁至水寨镇。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2]

1996年,五华县面积3226.1平方千米,人口约108万人。辖30个镇:水寨镇、河东镇、大坝镇、转水镇、华城镇、新桥镇、岐岭镇、双头镇、潭下镇、长布镇、大田镇、周江镇、中兴镇、横陂镇、锡坑镇、小都镇、油田镇、郭田镇、双华镇、平南镇、安流镇、文葵镇、大都镇、棉洋镇、桥江镇、梅林镇、华阳镇、龙村镇、硝芳镇、登畲镇。县政府驻水寨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五华县常住总人口879286人,其中:水寨镇60914人,河东镇46955人,大坝镇34001人,转水镇45914人,华城镇73223人,新桥镇16957人,岐岭镇34617人,双头镇20433人,潭下镇33816人,长布镇28967人,大田镇11857人,周江镇16819人,中兴镇14146人,横陂镇43743人,锡坑镇17279人,小都镇12539人,油田镇18840人,郭田镇24465人,双华镇23480人,平南镇21464人,安流镇65967人,文葵镇16483人,大都镇11271人,棉洋镇41848人,桥江镇18380人,梅林镇32150人,华阳镇32365人,龙村镇32873人,硝芳镇16723人,登畲镇10797人。

2002年,五华县辖水寨、大坝、河东、郭田、平南、双华、棉洋、安流、横陂、梅林、硝芳、龙村、华田、周江、长布、潭下、双头、岐岭、转水、华城、油田、大都、桥江、锡坑、文葵、登畲、中兴、小都、大田、新桥30个镇,共有411个村委会、34个居委会。

五华知名的旅游代表分别是:七目嶂风景区,汤湖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长乐学宫,长乐台,李惠堂故居等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山清水秀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山清水秀

七目嶂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大田镇青冈村,北与龙川县博石下交界,东与东源县黄村镇毗邻,南与紫金县中坝镇相连。周边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山16座。其中主峰七目嶂海拔1318米,因可眺望五华、东源、龙川、紫金、连平、和平、博罗7县而名,占地58.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1990年7月设立七目嶂天然次生阔叶林保护区,1995年5月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12月获准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七目嶂保护区内物种繁多。经专家考证拥有植物191科601属1055种,野生动物23目53种。其中,有属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被誉为“粤东明珠、物种宝库”。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群落面积大,树高超过2米的13棵,最大的一棵胸径26厘米、高近9米、冠幅达20平方米,据专家称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目前发现的最高的一株,誉称“桫椤王”。珍稀动物有云豹、蟒蛇、雉鸡、穿山甲等,还有从广西引进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现已繁殖有2~3群。

七目嶂自然风光秀丽,群峰峻峭,这里有距今6000多年前的中生代森林景观,有形象逼真的天然崖景。其中有称为“精卫填海”、“木石驼鸟”、“观音出浴”、“仙女浣沙”、“鳄鱼上山”、“乌龟觅食”的奇异景观。离主峰200米处,有个被称作“高山海底世界”山坳,散立着千万个酷似海洋生物的岩石,有“海龟望月”、“仙蛙斗歌”、“龟牛亲吻”、“海螺相亲”、“海蛙幽会”、“海贝开屏”、“螃蟹爬岸”等景观。

汤湖热矿泥山庄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洗汤湖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欢乐的游客们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尤其是温泉地矿资源丰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泥”。就中国而言,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有此资源外,五华热矿泥汤湖便是第二处,这在全球也是不常见的。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广东中心实验室等部门评估鉴定,该山庄的汤湖热矿泥是中国发现的第二处得天独厚的自然宝藏。。

益塘水库景区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与潭下镇之间。水库库容量1.6亿立方米,是梅州最大水库。库内有300多个库湾,10多座特色各异的孤山小岛。1993年,县政府批准益塘水库为旅游风景区,着手规划建设。1999年,深圳西湖公司投资购置电动游艇等设施,兴办游船、品果、度假旅游项目。至2000年,已建成益塘大佛、杜鹃花径,正在建会务中心和荔枝园别墅。

长乐学宫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长乐学宫位于今五华县华城镇,坐北向南,左右两厢对称,规模宏伟。长乐学宫始建于宋朝,为古代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设有照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东庑、西庑等,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把“长乐学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故居

安居乐业,永享晚年的首选——五华

世界球王 李惠堂故居是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的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 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 、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墙体用灰沙夯筑,顶为悬山式木桁桷瓦顶。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厅檐柱均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横屋底屋檐柱为圆石柱二层为圆木柱。门窗框均用石制,正门、侧门、转斗门均有楷书题刻,上、中、下厅和左右横屋所置屏风梁架等构件,均刻有狮、凤、鳌鱼、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艺品。故居中栋右廊房为李惠堂幼年时住房,右横屋门侧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时练射的“球门”。右横屋第一间为李惠堂抗日战争时期回乡组建足球队时的住房。

当你老了,是想隐居山村还是想在大城市享受?是想呼吸自由的空气还是想照顾儿孙?没错!就是梅州五华了!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空气极优!民风淳朴!是你养老的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