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像蜗牛一样去散步

喜欢请关注我

教育需要像蜗牛一样去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智者一个任务,叫智者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智者不断的催促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智者,仿佛说: “我已经很尽力了!”智者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爬得更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智者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下,智者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智者牵着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智者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智者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的身后,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智者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是花园。接着,智者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好远。等智者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未等智者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另外一个“驿站”爬去。智者忽然明白: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这只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这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 ——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棵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精英、尖子生毕竟是少数,那么对待大多数普通的学生,就需要慢慢来,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老师们最好常常问问自己,今天我对学生耐心了吗?是不是有些急躁?心中要有一个原则——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的意义就在于,当大家都浮躁于教育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时,有人大胆地和你谈“慢”,颇有些振聋发聩的味道。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张文质先生在谈到教育的“关键词”时,提及了“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姿态和心态。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读这本书,你会慢慢变得冷静而从容、睿智而洒脱。书中,你可以读到一个学者的关切与悲悯,一个诗人的激情与忧愤,一个父亲的“爱与怕”……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家长而言,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会捋直你对教育的思路。

我的脑海里一直闪耀着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描绘的美丽的教育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