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良革命傳統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建軍90

週年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勝利70週年徵文摘登

弘揚光榮傳統為打贏創文攻堅戰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 魏春陽 李志強

1947年7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強渡黃河,向大別山挺進。8月23日,劉鄧大軍到達我市正陽縣汝河北岸,在敵軍前堵後圍的險惡情況下,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精神,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和敵軍的兇猛阻擊,在汝南埠大小雷崗一帶殺開一條血路,架起了浮橋,成功強渡汝河,從而完成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實現瞭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70年過去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豪言壯語至今在天中大地迴響。

當前,我市正在深入開展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已經到了衝刺階段,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還面臨十分艱鉅緊迫的任務。我們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革命壯舉,就是要銘記歷史啟示,繼承和弘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光榮傳統,凝聚全市幹部群眾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弘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光榮傳統,奮力打贏創文攻堅戰,需要統一思想、提升認識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根據解放戰爭形勢的重大變化,作出了實行戰略反攻的重大戰略決策,並選擇地處中原的大別山區作為戰略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指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承擔這一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劉伯承、鄧小平正確認識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意圖,迅速調集、組建南征部隊,肩負起重返大別山、實施戰略反攻的歷史重任。在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進程中,劉伯承、鄧小平多次召開會議,傳達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激勵全軍指戰員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堅決實現黨中央的戰略意圖。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最高榮譽,這個榮譽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牌和形象,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市委、市政府作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決策部署,既是駐馬店發展的內在要求、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也是提升中心城區形象的客觀需要、中心城區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事關市民福祉,關乎發展大局。根據中央文明委統一部署,今年是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之年,中央文明委將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隆重表彰全國文明城市,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豐碩成果向黨的十九大獻禮。可以說,我市創文工作已經到了衝刺收官的關鍵節點。只有提升認識、堅定目標,才能行動有力、達成實效,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來,進一步增強創文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勢在必勝的決心、以志在必得的勇氣、以爭分奪秒的幹勁做好創建工作。

二、弘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光榮傳統,奮力打贏創文攻堅戰,需要堅定信心、下定決心

黨中央和毛主席指定由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擔負進軍大別山的光榮任務,以十幾萬大軍遠離根據地,一舉躍進敵人的深遠後方去作戰,這種獨特的進攻方式是史無前例的。當時,毛主席既估計到躍進大別山的有利條件,又充分估計到了到外線作戰的種種困難,提出可能有三個前途: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轉回來;二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打游擊;三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他告誡要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最壞處著想,努力爭取最好的前途。劉伯承、鄧小平在挺進過程中不顧連續作戰的疲勞,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儘快“直出大別山”。鄧小平強調,我軍必須勇往直前,不向後看,堅決勇敢地完成這一光榮艱鉅的戰略任務。當然,我們馬上行動會有很多困難,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戰略區的有力配合下,有廣大指戰員的艱苦奮鬥,任何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也一定能夠實現毛主席所預料的三個前途中最好的前途——在大別山站穩腳跟,建立根據地。

2015年初,我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成功獲得參加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通行證。通過近年來的城市建設,特別是近兩年的創文創衛工作和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城市面貌有了明顯變化,市中心城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明顯提升。2016年以來,市中心城區各級各部門堅持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為核心,以完善城市功能為基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功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市,創文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人民群眾對城市滿意度提升,社會各界對城市變化充分肯定,我市在2016年度階段性考評中成績上升到創建提名城市全省第二名和全國第十五名,得到了省委和中央文明辦的高度認可。但放在全國、全省創建大局中來看,我們的城市創建水平還很落後,與先進創建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堅決克服盲目樂觀、厭戰鬆懈、僥倖闖關等不良情緒,牢固樹立“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牢固樹立一拼到底、決戰決勝、勇爭第一的信念,堅定信心、鼓足幹勁,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堅決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攻堅戰。

三、弘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光榮傳統,奮力打贏創文攻堅戰,需要全面行動、合力推進

為了實現躍進大別山、奪取中原的戰略計劃,毛主席作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周密部署,除由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實施中央突破直趨大別山以外,還由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為左後一軍,挺進蘇魯豫皖地區,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兩個縱隊另一個軍為右後一軍,自晉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三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布成“品”字形陣勢,互為犄角,逐鹿中原,機動殲敵,同時以陝北我軍出擊榆林,調動進攻陝北的敵人北上,以山東我軍在膠東展開攻勢,繼續把進攻山東的敵人引向海邊,便利前述三軍的行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成功實現,也正得益於陳謝部隊和陳粟部隊的戰略配合及其他部隊對敵軍的有力牽制。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工作面廣,需要全市上下、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的通力配合、全面參與和大力支持、合力攻堅。全市上下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夯實責任、加壓推進,舉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努力形成黨政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創建格局,建立健全“市區互動、城鄉互動、幹群互動”機制,各區和鄉鎮(街道辦)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紮實做好轄區內的創建工作,市直各職能部門要把好關口,切實履行好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確保創建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尾巴”。同時,要強化宣傳引導,推動創建工作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提高社區居民的知曉率,真正使創建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激發全市上下參與創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強大合力,確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有序開展、高效推進。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雷崗激戰發生在我市汝河之畔,劉伯承司令員“狹路相逢承者勝”的誓言猶在耳邊,我們要大力繼承和弘揚劉鄧大軍的優良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以創則必成的信心、背水一戰的決心、真抓實幹的作風,堅決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為加快推進“四個駐馬店”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作者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黨史研究室)

堅定不移執行中央戰略部署的光輝典範

□ 張 健

70年前,按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兵出太行山衝進敵人腹地。他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膽略,衝破了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殺出一條血路挺進了大別山,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他們用史無前列的勝利,為我們樹立了堅定不移執行黨中央戰略部署、創造性落實中央決策的光輝典範。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學習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精神,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信念堅定,執行中央決策不動搖

大別山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顯要,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把大別山作為戰略進攻的主要方向,正是從全局著眼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全軍上下始終堅守必勝信念,毫不動搖地執行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在戰略全局上取得了完全成功,建立了不朽功勳。

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堅定地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主席致電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不要後方依託,不靠根據地接濟,千里直插敵人心臟門戶,難之又難,將會面臨巨大的犧牲。接到中央密電後,劉鄧立即覆電中央,決定大軍“半個月後行動,躍進到敵人後方去,直出大別山。”8月7日,劉鄧大軍取消休整,兵分三路挺進大別山。

堅持大局意識,為黨分憂。1947年7月29日,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了一份標有三個“A”字母的加急絕密電報:“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如陳賡、謝富治及劉伯承、鄧小平不能在兩個月以內以自己有效行動調動胡宗南軍一部,陝北不能支持。”此時,劉鄧大軍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作戰,已經極度疲勞,傷亡較重。但劉鄧馬上覆電:“完全服從中央決定。”隨即取消部隊休整,於8月7日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充分體現了黨的軍隊顧大局、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的崇高責任感。

堅守核心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毛主席權威。在全軍挺進到大別山當天,鄧小平同志就起草了以中原局名義向所屬部隊發出的指示,明確指出:“應向全軍說明,我們有完全勝利的把握……特別是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全軍上下一致的決心和信心,勝利是有把握的,雖有困難也是能夠克服的。”

高揚看齊意識,萬眾一心爭勝利。劉伯承在談到挺進大別山時指出:“我軍南下大別山,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這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的一切考慮,都必須服從這一戰略全局。”劉鄧大軍為完成黨中央賦予的偉大任務,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為黨的利益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二、敢於擔當,勇對強敵能勝利

劉鄧大軍用挺進大別山的偉大勝利完成落實好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

強渡黃河,激戰魯西南,戰略反攻揭新篇。黃河防線被國民黨號稱抵40萬大軍,為強渡黃河,劉鄧大軍做了周密部署。政治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連級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思想上,鄧小平親自為營以上幹部作動員報告,制定了《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大綱》,進行思想動員。戰略上採取“兩翼牽制、中央突破、三軍配合”的方針。戰術上由劉伯承詳細地寫了《敵前渡河戰術指導》。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一舉渡過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拉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經過28天連續激烈戰鬥,殲滅了5.6萬敵軍,打開了躍進大別山的道路。

千里出擊,勝利躍進大別山。1947年8月7日開始到8月27日到達大別山地區,短短20余天,劉鄧大軍從黃河南岸乘勝跨隴海,跋涉黃泛區,快速過沙河,英勇戰汝河,險中奇兵渡淮河,殲敵3萬餘人,勝利到達大別山。這期間,劉鄧大軍一路血戰,既有出奇制勝的謀略,也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沖天豪情,更是劉鄧大軍敢擔當能勝利的光輝寫照。

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經略中原。到達大別山的當天,鄧小平同志就起草了向中央軍委的報告。報告指出,我軍已勝利完成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之躍進任務,敵人追擊計劃完全失敗。今後的任務是全心全意地義無反顧地創造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並與友鄰兵團配合,全部控制中原。

為創建鞏固的根據地,劉鄧大軍採取了正確有效的策略。一方面,拿出三分之一的野戰部隊地方化,建軍區,設立軍分區;另一方面,機智靈活地奪取軍事勝利。

三、依靠群眾攻難關,創新贏得新局面

眾所周知,劉鄧大軍挺進與轉戰大別山,經歷瞭解放戰爭史上可謂最艱難的歷程,付出了巨大犧牲。那麼,劉鄧大軍又是怎麼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偉大勝利的呢?

嚴明紀律,取信於群眾。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抵達大別山當日,劉鄧首長即向部隊發出指示,我軍嚴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整軍風軍紀,是樹立良好影響、使群眾敢於接近的先決條件。各級必須專門檢查實現,萬勿忽視。9月2日又專門召開全軍整頓紀律大會,宣佈三條紀律:搶拿民財者槍斃,槍打老百姓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鐵的紀律使劉鄧大軍在無後方依託的情況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根據地建設模式。

廣泛宣傳,動員群眾。鄧小平同志歷來對宣傳工作都非常重視,他在《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中強調“強化宣傳教育,無論在軍隊在地方都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他還在《關於今後進入新區的幾點意見》中要求:“廣泛使用一切宣傳武器……宣傳我們的主張和政策,駁斥敵人的造謠和欺騙,可以佔領思想陣地,安定民心,造成新區的新氣象。”劉鄧大軍經略中原從困難走向勝利,正是由於對廣大群眾的宣傳動員和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

建立基層政權,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是劉鄧大軍創建根據地經略中原的法寶之一。早在進入根據地之初,劉鄧大軍就迅速展開,預先配好分區、地委、專署及縣級黨政軍的一套機構和部隊,縣、區武裝政權都組織起來。在農村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大量吸引農民自願入會。除了農協,還逐漸建立了青年、文化、婦女、兒童組織。在城市則建立工會和團結青年的組織,在已有初步工作基礎的地方建立黨支部,以團結、教育和組織一切群眾。正確的群眾工作策略和方法有力支援了對敵軍事鬥爭。將消滅國民黨反動地區武裝放在重要地位,對還鄉團進行堅決消滅,也為建立黨的基層政權、組織群眾提供了堅實保障。

求真務實,大膽創新。劉鄧大軍千里轉戰大別山的每步都充滿了艱辛,但所走過的每個階段的勝利都閃耀著求真務實、大膽創新的光輝。劉鄧大軍挺進轉戰大別山經略中原的勝利,充分向我們證明了貫徹執行中央決策不僅要政治堅定、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還要有勇於擔當的氣魄和決戰決勝的本領;不僅要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還要大膽創新,根據實際情況將中央決策創造性轉化為實際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駐馬店市驛城區委黨史研究室)

弘揚革命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 孫 慧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黃河,直趨大別山”的戰略方針,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大軍,從山東陽穀以東150餘公里的8個地段上強渡黃河,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拉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然後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中殺開一條血路,在8月底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完成了千里躍進的壯舉,並在大別山站穩腳跟,建立了穩固的大別山根據地,從根本上改變了全國戰局,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今天,我們要繼承革命傳統,弘揚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一、發揚劉鄧大軍忠誠於黨、顧全大局、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盡職盡責

1947年7月,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山東和陝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黨中央毅然決定實行戰略轉變、把戰爭引向蔣管區去的戰略方針,戰略反攻的首攻方向是地處中原的大別山區,黨中央把這一光榮任務交給了晉冀魯豫解放軍。要完成這一戰略任務,在敵我力量還很懸殊的情況下面臨的艱難困苦是巨大的。但為了全局的利益,劉鄧大軍義無反顧地挑起了這副重擔。可以說,堅定不移的信念、顧全大局、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是劉鄧大軍取得千里躍進大別山鬥爭勝利的精神力量。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劉鄧大軍顧全大局、勇挑重擔、開拓進取、奉獻自我的革命精神,樹立大局觀念,一切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這個大局出發,維護好國家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在政治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和戰略思維水平,善於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髮展全局,為決勝全面小康、加快改革發展建設步伐而盡職盡責。

二、發揚劉鄧大軍不怕犧牲、英勇頑強、善打硬仗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勇往直前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體現出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深入敵人腹地後,面對重重困難,劉鄧大軍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到1947年10月底,在大別山地區33個縣建立了民主政權,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站穩了腳。今天,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徵程上,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目標,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個歷史目標。但應該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著眾多困難與挑戰,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劉鄧大軍的大無畏精神,勇往直前、不怕犧牲、敢於戰勝一切困難,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去奪取更大的勝利。

三、發揚劉鄧大軍作風優良、精誠團結、步調一致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齊心協力

劉鄧是團結的楷模,在黨內軍內一直傳為佳話。鄧小平在回顧 “二野”歷史時曾經說過: “二野的內部關係是非常團結、非常協調的。上下級之間,各縱隊之間,甚至於更下層一點,關係都很協調。”劉鄧大軍尤為重視與人民群眾的團結。團結出形象,團結出戰鬥力,為了打破敵人的圍攻,劉鄧首長利用大別山的複雜地形,在內線進行遊擊戰爭,打擊與牽制敵軍,同時分兵乘虛向桐柏、江漢、淮西實施戰略再展開。鄧小平率前指揮主力二縱、三縱、六縱留在大別山內線堅持鬥爭,劉伯承率後指揮北上,指揮跳出外線作戰的一縱。從1947年12月11日,劉鄧正式分兵,至1948年2月24會師,歷時75天。鄧小平後來回憶說:“這樣搞了兩個月,我們向中央軍委、毛主席報告,大別山站穩了,實現了戰略任務。”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精誠團結的精神,從黨性原則出發,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在工作中坦誠相待、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促成工作目標的實現,要像鄧小平、劉伯承那樣,時刻關心人民的利益,密切聯繫群眾,認真體察民情、瞭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所民用、利為民所謀。

四、發揚劉鄧大軍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勇於探索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開拓進取

大別山區是國民黨統治的要害部位,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劉鄧大軍主動出擊,變被動為主動,千里躍進大別山,猶如在敵人的腹部插上了一把利劍,完全打亂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部署,另一方面,挺進國民黨統治的戰略腹地,必然面臨著許多具體困難與問題。為最大限度地取得勝利,劉鄧首長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真理,勇於探索實踐,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將黨中央的指示精神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繼續發揚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的那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革命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務實肯幹、改革創新,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講實話、辦實事、務實效,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利益,以紮紮實實的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中共遂平縣委黨校)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對桐柏解放區形成的歷史貢獻

□ 馮建海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至1947年6月,經過近兩年的解放戰爭,全國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由全面進攻轉入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由長期防禦轉入全面反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運籌帷幄、胸懷全局,適時毅然作出了人民解放軍“舉行全國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敵”的決定,指出向南進軍,問鼎中原,奪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戰略部署上,按照“大舉進攻、經略中原”和“預定向大別山實施主攻”的戰略計劃,具體作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突破黃河、飲馬長江、逐鹿中原”的戰略部署。自此,三軍逐鹿中原的鬥爭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波瀾壯闊和驚心動魄的輝煌歷史。

一、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舉確立了桐柏解放區的形成

1947年6月30日,由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兼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二、三、六縱隊12.4萬餘人,在魯西地區強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勝利突破黃河天險,於7月7日至10日攻克山東省鄆城,殲敵2個旅和第55師師部約1.5萬人。14日六營集戰役殲敵3個半旅和2個師部。至18日戰取羊山集,共殲敵9個半旅和4個師部約5.6萬人,打開挺進大別山的道路。8月7日,劉鄧大軍從魯西南的金鄉至荷澤以南一線向南推進,11日越過隴海路,接著陸續跨過渦河、黃泛區、穎河、汝河、沙河,於26日渡過淮河,27日抵大別山地區。至1947年12月,經3個月戰鬥,劉鄧大軍共建立包括整個桐柏區(涵蓋駐馬店、信陽、南陽、隨州、襄陽五地)共計33個縣、市的大片人民解放區,開闢了廣袤的大別山根據地。至此,新生的桐柏人民解放區初步形成。

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創建穩固了桐柏解放區社會政治局勢

桐柏區是中原主要戰場,特別是二地委所轄的泌東、泌西、確山、信陽、桐柏等縣系敵我雙方拉鋸戰的中樞。為了扭轉被動、爭取主動,鞏固人民政權,各地委、軍分區制訂了剿滅地方團隊和土匪的戰鬥計劃,並相繼取得歷史性輝煌戰果。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一系列戰役的勝利使桐柏區國民黨殘餘勢力迅速土崩瓦解,大小匪眾或逃竄、或隱蔽、或被剿滅。至1949年初,全區殘匪基本消除。從此,桐柏區社會秩序得以徹底穩定和鞏固,為土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鞏固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催生鞏固了桐柏解放區新生人民民主政權

1947年7月 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了沒收地主階級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中國土地法大綱》於1947年10月10日頒佈後,各解放區立即貫徹執行。

1948年3月2日至22日,桐柏區委在唐河縣湖陽鎮召開各地委和縣委書記聯席會議,制定了《桐柏區土改剛要》。會後,各地委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桐柏區委的領導下正式進入貫徹《中國土地法大綱》、深入開展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權階段。

4月底至5月初,劉伯承、鄧小平攜十縱駐泌陽縣泰山廟鄉苗莊寺村,指揮“宛東戰役”。陳再道率三野十縱隨劉鄧駐其臨近村莊。期間,鄧小平針對出現的土改“急性病”狀況召開會議(稱“毗河會議”或“苗莊寺會議”)。“苗莊寺會議”後,5月9日,鄧小平就土改調研情況給毛澤東同志寫了一份報告,其中對新區土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了科學分析。5月24日,毛澤東同志給鄧小平同志覆電,完全贊同鄧小平同志在報告中的分析和建議。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了《1948年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指示,參照泌陽土改情況,彙總各地實際,對新區的土地政策作了重新調整。6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發出了由鄧小平同志親自起草的《關於執行中央5月25日指示的指示》(也稱“六·六指示”),對停止土改,實行雙減的必要性和方法步驟作了詳盡說明。

桐柏區各地委認真學習了黨中央、毛澤東、鄧小平和中共中央中原局 “六·六指示”等有關新區政策的指示,深入宣傳黨的新區政策,對土地工作作了新的部署。

四、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我們積澱了革命勝利的豐厚歷史經驗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成功壯舉和桐柏解放區的率先形成及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鞏固,為我們積澱了革命勝利的豐厚歷史經驗。

一是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步調一致聽指揮是革命勝利的前提。在躍進大別山和桐柏區獲得解放的過程中,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給各戰區指揮員發了許多指示電報。在每個戰略節點,劉鄧在堅持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術指示的同時,採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

二是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相信群眾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石。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和各地政權建立過程中,無不顯示出軍民的魚水情懷和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泌陽人民為全國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是堅持紀律和團結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在桐柏區建立和鞏固的過程中,嚴明的革命紀律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為全黨同志提供了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大黨史教育課題。我們要在歷史啟示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牢記使命擔當,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做好當前扶貧攻堅等各項中心工作,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凝聚必勝信心和磅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