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早期的共产党员林野

闽西早期的共产党员林野

林野(1902-1934),又名林文杏,龙岩市新罗区中城石埕巷林厝人。1924年龙岩省立九中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了广东革命军东征和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暴动。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黄埔军校五期经理科中尉教育副官、黄埔六期第二总队经理科第二期队长。

1927年脱离汪部回到家乡闽西参加革命。1929年6月,林野参加红四军,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第三纵队参谋长,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反“会剿”斗争。1929年12月,林野以第三纵队参谋长的身份参加古田会议。1930年6月,林野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参谋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在宁都县,专门与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和红五军军长邓萍商谈了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的事情。毛泽东说:“国共合作时有黄埔,我们现在要办一个‘红埔’ 。新旧军阀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需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根据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倡议,11月,中央决定在瑞金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 ,“红埔”,这诙谐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既鲜明又通俗易懂,既说明了两个阵营的不同之处,又说出了办学校的重要性。创办红军大学这个后来事关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决策,就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

1931年12月,林野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红军军事政治学校训练部部长。1933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扩编成立5所军校,即红军大学,校长何长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又称彭杨步兵学校,校长陈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又称公略学校,校长林野;红军特科学校,校长胡国杰;地方游击队干部学校,校长滕代远。

林野担任红军公略步兵学校校长,致力于红军学校的建设和红军干部的培养,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基层军事政治领导干部以及各类专业人才,对当时红军的发展壮大和红军素质提高,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林野夫妇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后被执行王明“极左”路线的人秘密杀害于瑞金附近的红林山洞。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林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军人。2010年2月,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林瑞荣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