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刚刚有消息曝出,蒋勤勤二胎得子,目前母子平安,恭喜恭喜呀!据悉蒋勤勤不到7点被推进产房,9.30工作室发微博公布喜讯,生了近2个小时。话说这个儿子得来也是相当不易,原本预定的23号预产期却迟迟不见动静,这几天一家人为此相当焦急。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今天一大早就有不少消息曝出有网友在产房门口偶遇陈建斌,背影看上去十分担心老婆状况。而进产房之前陈建斌还不忘甜蜜亲吻蒋勤勤额头,给她加油打气,超级恩爱啦。也有消息表示这次二胎陈建斌是想要一个闺女,结果又得了一个儿子,会不会小小失落呢。其实只要是自己亲生儿子,谁还能不喜欢啊~~蒋勤勤陈建斌于2005年拍摄《乔家大院》结识,2006年结婚,第二年就生下儿子小老虎,如今已经11岁了。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生活中蒋勤勤也时不时分享一家三口近况,又是高颜值得一家啊.如今三口之家升级为四口之家,幸福ing,不过话说回来了,二胎“和谐”家庭如何打造?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做:

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了,怎么教孩子处理兄弟姐妹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可是我觉得,二胎家长要心怀感激,因为你的孩子们不必出到社会,每天就都有机会"练习"人际关系。这并非风凉话。还有谁比自己的兄弟姊妹更了解你的痛点,知道怎样好好戳你一下,知道怎么对付你,对你爱恨交加,既合作又竞争?这一切不正是社会上各种人生场景的缩影吗?比较起独生子女来,手足之争岂不是得天独厚?

好吧!家长们还是觉得苦不堪言,每天不得安宁,是公亲也是事主,手心手背都是肉,却怎么做两边都不是人!永远是:不公平!有妈妈告诉我,即使是拿出盒子里的两块饼干,(这总一样大了吧!)还是可以争,"饼干先给谁!"

我觉得处理手足之争,以约翰高特曼博士(John Gottman)的情绪调节五步骤来思考是很有用的。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一、 察觉情绪:

孩子当然不用说了,不是生气,就是委屈(当然也有洋洋得意!)但是家长也要对自己的情绪多多察觉。我们传统文化上,希望兄友弟恭,孔融让梨;可是事实上,在年幼的孩子心理,这些道理无法就这样填塞下去,丝毫不顾虑到他们的情绪。所以家长不能因为他们争吵,就自己跟着发脾气。使得情况由"手足之争",提升到"全家大混仗"了!如果家长自己生气,想办法先让自己冷静:深呼吸,数到10,洗个脸,或到阳台冷静一下!有时候,你这些冷静的行为还在进行中,孩子们已经很识相地把问题解决了。因为在这当中,他们已见到你的身教---"想法子让自己冷静一点"!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二、 体认亲密: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家长要能体认到这些手足之争是他们人际关系的第一课。这个课可以在家中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是很幸运的了。所以别急着动怒,也别急着长篇演说,更别马上跳下去当法官。稍等一下,给他们一点时间去抒发,去反应,去解决。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三、 同理倾听:

在爱戴尔法柏的书(sibling without rivalry),很生动的协助家长去同理手足之争。

想一想:有一天你的配偶回家,告诉你说:宝贝,你真是个好太太(先生),我决定找一个跟你一样好的来家里!你要记得跟他分享衣服,食物,珠宝喔! 。每次三人一起出门时,就有人会说:这个新来的好可爱喔!,或是这个大的很贤慧懂事喔!在家里时,新来者越来越会说话,开始对着"旧人"说:这个我想要!那个我想玩!

现在把配偶换成手足-----不容易吧!比较能够同理了吧!无论是兄姊或是弟妹,其实都有很大的压力的!成人们千万别以为孩子们应理所当然,兴高采烈的和睦相处!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四、 标示情绪:

哥哥:弟弟真爱哭,把他送给吴阿姨好不好?

(X)妈:怎么可以?弟弟好可爱啊!你小时候也很爱哭啊!

(O)妈:弟弟哭的时候,你会心烦气躁!希望他变不见了。

姐姐:爱玩又不遵守规则,你走开啦!

(X)妈:当姐姐的要多让弟弟一些啊!越大要越懂事才对!

(O)妈:如果弟弟可以先把规则弄清楚,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弟弟:哥哥还不去上课,还在玩,要迟到了!

哥哥:干你甚么事!你这只猪!

(X)妈:去把你的嘴洗三次,你本来就要迟到了!

(O)妈:你舍不得放下玩具去上学,弟弟的提醒在你听来像警报器,使得你大发脾气! (这个涉及言词暴力,必须设限及解决问题)

蒋勤勤二胎得子,她表示将这样打造二胎“和谐”家庭?

五、 设限及解决问题

设限及解决问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与练习,而且不能太急!家长太急着跳下去解决问题,往往弄巧成拙。

就以动手打人或说脏话为例。

弟弟:我要,我要!给我!给我!

哥哥:才不要,你会弄坏!哎哟!!好痛!妈妈!弟弟又咬人!!

(X)妈:你又咬人,真是个坏小孩!说那么多次都不听,去罚站。哥哥你也真是的,借给弟弟玩一下会怎样吗?每次都要搞得鸡飞狗跳!

(O)妈:哥哥的手臂都红了,一定很痛! 弟弟要学着用说的,哥哥才会愿意分享。],[妈妈帮哥哥擦药,弟弟等一下告诉我们,你要怎么说,怎么道歉!

在这个设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哥哥的情绪被标示及被接受;并且妈妈暗示只要弟弟用对方法,哥哥会愿意分享。因此虽然没有人真正被处罚,但是弟弟该怎么做已经被明确的指出来。

当然,这种梦幻过程未必如你所愿,但是重点是持之以恒。如果家长以为做了两三次没有效,就又回到"用打骂的比较快"的老路子上,那么这种手足间的勾心斗角,恐怕也很难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