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入選全國首批大數據精準扶貧標準化試點城市

從十堰市質監局獲悉,國家標準委近日將十堰納入首批全國大數據精準扶貧標準化試點城市。此前,該市在全國首創“標準化+精準扶貧”模式,廣受認可。

為落實“六個精準”要求(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十堰市從標準技術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抽調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成立工作專班,開始扶貧標準的研製。工作專班深入20多個貧困村和300多戶貧困戶調研,對可行性和必要性反覆比較分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16年12月,十堰市質監局發佈實施6項精準扶貧地方標準,即《扶貧對象識別規範》《扶貧項目管理規範》《扶貧資金使用規範》《“四雙”幫扶派駐規範》《幫扶措施確定規範》《脫貧成效評價規範》。

“用標準化助推精準扶貧,不僅在十堰,在全國也是一件新鮮事,沒有經驗可循,必須廣泛開展宣貫培訓和試點示範,使全體扶貧工作隊員和廣大貧困戶瞭解標準、掌握標準、使用標準。”十堰市質監局負責人介紹。

十堰市探索的“標準化+精準扶貧”模式,推動了扶貧開發工作從最初的“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準確地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突出問題,有效提高了精準扶貧的質量和效益。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十堰市在全國第一個制定精準扶貧標準,以標準化助力精準扶貧,提升了精準扶貧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形成了自己的經驗特色,走在了全國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