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場擴建看惠州對外交往的「國際范」

日前,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開工,項目建成後,現有的國內航站樓將改造為國際航站樓,C類停機位達到8個。按照工程計劃,該項目將於2019年完成並投入運營。

如果說此前惠州與國外城市的往來更多通過石油等大宗貨物以及工業製成品的運輸、交換來體現,國際航站樓的建設則意味著惠州將在歷史上首次擁有直通國外城市的固定航班,這為惠州在對外交流中人員快捷往來帶來極大便利。

據報道,惠州機場在國際航線中將首先推動開通韓國航線,這也與惠州自身特點相一致:截至去年年底,惠州韓資企業涉及從業人員近4萬人,約有3500名韓國人在惠州工作和生活。可以預見,隨著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的不斷推進,惠州與韓國的經貿文化往來也將持續增強。

筆者建議,隨著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在惠州工作、生活,越來越多的惠州人到韓國旅遊、走訪,在產業經濟之外,不妨在體育、文化等方面也積極推動雙方的交流合作。實際上,早在2016年5月19日,惠州市就與韓國城南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2017年10月惠州還派出青少年交流代表團出訪城南市,參加了為期5天的“第二屆城南市國際青少年會議”。

而在今年6月底,惠州國際朋友圈再添新成員——惠州與英國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簽署友好城市協議書,伍斯特郡成為惠州與歐洲國家締結的首個友好城市。

作為英格蘭中部的重要區域,伍斯特郡產業結構豐富,是摩根汽車生產基地及總部所在地,擁有世界最著名的激光粒度儀專業生產廠家,教育業發達。

如果加上2004年與美國加州米爾皮塔斯市締結友好城市、2009年與加拿大卑詩省北溫哥華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諒解備忘錄,惠州目前至少與亞洲、美洲和歐洲的4座城市建立好友關係,惠州的國際城市朋友圈逐步成型。

一座城市的“國際範”要從哪裡體現?不論是中國古代的長安還是現在的紐約、北京等國際大都市,最為直觀的一個數字是城市中長期工作生活的外國友人數量,其次是國際交往活動的數量、頻率和規模。惠州要實現這兩點的提升,以開通國際航線為代表的對外交通建設是第一步。換言之,如果說國際航站樓的建設體現了惠州在對外交往中的實際需求,更快捷的對外聯繫又會不斷帶來新的機遇。

更重要的是,預計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70萬人次的惠州機場,其服務範圍並不限於惠州。《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惠州機場將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和東莞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的功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國內,通過與高鐵等軌道交通的合理對接,惠州機場將發揮惠州作為區域門戶城市的窗口,對國外,惠州也將通過這一干線機場成為國際交往人員往來的重要集散地。當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通過惠州機場快捷來往,並在惠州駐足逗留,乃至於融入這座城市的生活圈、創業圈和產業創新的熱潮,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自然而然擁有更加包容、開放、活力盎然的“國際範”。

王彪

評論交流QQ群:2583495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