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涡阳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东临蒙城县。 [1]

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亳州市中心位置,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辖25个镇(场、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64万。 [2]

涡阳有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之称, [3]

境内人文景观众多,现存有天静宫、东太清宫、东岳庙、尹喜墓、范蠡冢、遗履桥、嵇康墓、陈抟卧迹、红城子遗址、张乐行故居等众多古迹。涡阳地处皖、豫交界,有“皖北门户”之称,铁路、公路、水运“三通汇流”。青阜铁路纵贯南北,连接京沪、京九线。S307、S202两条省道交汇县城,即将建成的济祁高速纵贯涡阳。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横穿境内,通淮河、入长江,四季通航,单船最高通航能力达800吨以上。 [2]

2016年最新消息亳州机场将建在涡阳县标里镇。 [4]

2014年,涡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5.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9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124元。

涡阳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安徽省文明县城、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

建制沿革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置郡县,涡阳故地分属铚和城父两县,皆属泗水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郡。下城父聚在今县城附近。

西汉初,改泗水郡为沛郡,县境分属铚、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铚、城父、山桑、扶阳四县属沛郡。汝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初,城父、山桑改属汝南郡。涡阳县境在沛郡与汝南郡交接处。东汉属豫州刺史部(今安徽亳州)。

汉魏之际,曹操统一北方,县境属谯郡(今亳州)。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礁为“先人旧郡”,称为瞧国。县境地接礁南。晋改谯国为谯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将丹城并入临涣;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十八年(598年),将浚仪恢复为城父县,属亳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淝水县又改为山桑县,属谯郡(今亳州)。此时,县境分属城父、山桑、临涣、汝阴等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山桑属谯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谯州,割属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城县属亳州。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从宿州割临涣,与谯、城父、邓、蒙城等县同属亳州,隶淮南东路。宋南渡后,县境属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成,以淮水中流划疆。金将蒙城改隶寿州。此时,县境分属颍、亳、宿、寿4州。

元朝统一中国,一度以民户稀少,并城父入谯县,后又复置,属亳州。

至元八年(1271年),从汴梁路分置归德府,下辖亳、宿两州,县属亳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分置汝宁府,下颖顾州。此时,蒙城属安丰路寿春府。上述3府均由“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统领。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从归德府划出宿州;三月,从汝宁府划出颍州,与蒙城县同属凤阳府,直隶南京。

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设义门巡检司。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县境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康熙六年(1667年),使左司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二年(1724年),将蒙城改属亳州;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亳州、蒙城同属颍州府。宿州属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县境一度属淮泗道。后在颍州设立阜阳专署,辖涡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1930年),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共产党成立涡北抗敌联合会,辖原涡阳下属8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5年-1947年),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共产党在县境北成立雪涡县,县境西设立涡亳县,县境南立涡阳县,县境东立宿蒙县,隶属皖北专员公署第三公署。

1949年3月,将4县占有的原涡阳县境,仍归并为涡阳县。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后,阜阳专员公署驻阜阳县城,辖涡阳县。

1965年5月以前,县境属安徽省阜阳地区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初,废专员公署,设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立阜阳地区行政公署,仍辖涡阳县。

1996年7月,撤销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改设阜阳市,仍辖涡阳县。

2000年5月,县级亳州市升格为地级市,涡阳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

旅游景点

东岳庙

东岳庙又称天齐庙,位于太清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天静宫

天静宫坐落在涡阳城北的闸北镇郑店(正殿的谐音)村,为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为纪念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宫内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 [15]

东太清宫

东太清宫又名天静宫,现在涡阳县曹市镇境内,其遗址又名老君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涡阳县东太清宫

殿遗址。老君殿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后多次重修又多次毁坏,现仅存破败不堪的后大殿三间,并为太清小学所用。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物,涡阳县千方百计给予财政拨款维修。 [16]

红城子遗址

红城子遗址(北平城遗址)位于涡阳县曹市集北。汉代山桑城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故址,夯土城墙,有东西二门。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城址面积约1.3平方公里,长方形外城为夯土筑成,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1430米。西城墙今平整作大路,残高1.7米,上宽7米,下宽19米余。其余三面城墙均成农田。内城地势较高,俗名小城墙,面积约1897平方米。北面城墙残高1.5米余,于庄庄东200米处地势最高,当地群众呼为“金銮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

革命烈士陵园

涡阳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涡阳县城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北,北邻涡河,于1951年始建。经两移馆址,至1976年与涡阳花园合并后,命名为涡阳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陈列了22位英烈传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录。纪念馆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辉历程,包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