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成就?

成功的基礎,在確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死後榮登天國,到天堂過著美滿的生活。這種想法,偏重死後的未來世界。具有這種念頭的人,比較有宗教家的傾向。

但是,死後要進入天堂,有賴於生時的自我努力。生的時候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求取快樂。人的感覺,一般說起來,有“痛苦”,有“快樂”,也有“不苦不樂”。人生的目的,即在避開痛苦,求取快樂。對於不苦不樂的部份,採取不關心的回應。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只要能夠快樂,不可輕易放過。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呢?一般人追求的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莊子就不以為樂。他認為真正的快樂,應該是精神上的寧靜。

於是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以公眾的快樂取代個人的快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快樂的事情,可以多做;利己害人的事,絕對不能做。

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主張以最大多數的最大快樂,做為人生的目的。他認為快樂是可以計量的,分別它從強弱、久暫、遲速、眾寡、連續與否、確否實在、以及有無痛苦的成分在內等七種因素來衡量。不過他所能計算的快樂,實際上大多偏重在物質方面。這種計量快樂的作法,好像功利的味道十分濃厚。一個人如果處處盤算自己所能獲得的快樂,他果真能夠真正的快樂嗎?

有人主張苦修才是人生的目的,從禁慾、苦行當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脫。也有人認為一切憑良心,擇善固執,無論所言所行,都合乎道德標準,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有人熱心改造自然,有人倡導改善社會,也有人致力發揚文化,認為這些才是人生的目的。

中國人的觀點,認為人生在求心安理得。關於人生的目的,中國人討論得十分熱烈,也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說來,中國人並普遍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求心安理得。”不知道看了以後,有什麼樣的感想?心安理得,是不是人生的目的呢?

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成就?

孔子一輩子辛苦,說的道理未必為當權者所接受,死後不斷遭受無情的批判。但他心安理得,堪稱為大聖人。文天祥、史可法、岳飛的成功,並不在他們的事功,實在是他們求得心安理得。鄭成功可以說在事業上沒有成功,我們肯定他的成功,事實上也是看到他已經心安理得了。

我們追求成功,最好以心安理得為先決條件。在無所愧怍的大前提下,來求取成功,才具有價值。(曾仕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