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学生时代,我们总会和一些同学发生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在当时无法解决,有些人就会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约邀”——“放学后校门口见!”这样的行为又被称作校园欺凌。


在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仅以2015年1月为例,全国校园暴力事件就有40余起被媒体曝光。如“永新校园暴力事件”,十几名学生对一个女生施暴长达两个小时,其行为令人发指。 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福建南安校园暴力事件”中,两初中女生对对方施暴3分钟 小学女生被连扇25个巴掌。而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有调查表明,近年校园欺凌呈现低龄化趋势,年龄群体向低龄化发展,被曝光的施暴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而且女生成了主要施暴者。而如上文案例所示,据统计76%的施暴者为女生。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又称为校园暴力。它不同于学生之间的普通打架。属于学生之间的以强凌弱行为,这种行为带有长期性、针对性、群体性。而且多数发生地点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边,因此被称为校园欺凌。

最高人民法院从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样本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的特点,最高法刑一庭审判长冉容介绍,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

其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这一百多个案子,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占35%,重伤的占32%,也就是60多起案件将近七成的被害人要么死要么重伤。而什么人更容易成为欺凌与被欺凌的对象呢?据调查,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很多都有以下特点:

欺凌者的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缺少同情心。

2、性格霸道,冲动。倾向用暴力解决问题。

3.行为上比其他同学突出,容易得到同辈的认同。

被欺凌者的特点:

1性格内向,胆小怕事。

2在同学中朋友不多,孤独。

3.有身体障碍等。

4性格上异于他人。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而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除了有上述的特点之外,校园欺凌本身对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从被欺凌者的角度讲,根据美国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研究杂志》调查学生时代被欺凌的经历阴影可能会从少年持续到中年。他们性格比常人更加容易焦虑,自卑敏感,更有甚者在日后的成长中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还有的会产生反社会倾向,日后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从欺凌者的角度讲,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欺凌者在日后比常人更加具有暴力倾向,比常人更加具有攻击性,而犯罪率也高于一般人。即使再成家之后,制造家庭暴力的几率也会高于普通人。如美国1999年发生的科伦拜“校园枪击案”中,两名青年持枪袭击校园,造成25人当场毙命。而两名枪手的作案原因就是长期受到校园欺凌,最终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社会。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校园暴力是如何产生的呢?据相关人士的研究调查,如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家长为了唯一的孩子而将万千宠爱于孩子一身。这样的观念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从而让有些孩子有了可以为所欲为的感觉。这样的思想给了校园欺凌滋生的萌芽。

2、社会的漠视和法律保护的空白。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校园欺凌只是属于孩子之间的打闹,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行为给孩子们今后造成的影响。如果发生类似的校园欺凌,学校和教育部门最多只是口头教育和警告处分。这样的惩罚对于当事人无关痛痒。即使事件上升到法律层面,相关法律部门也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校园法律未出台为理由表示爱莫能助。法律的空白和社会的漠视进一步助长了校园欺凌的发生。

3、相关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

青少年正在处于身心的发育期,对于许多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成熟。但目前社会上和网络上有许多充满暴力,极端的文学作品充斥在青年人当中。许多青年人以作品中的暴力人物为楷模,以暴力手段为荣耀,进一步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粗制滥造的网络作品进一步影响了当事人的思想与行为。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校园欺凌应该如何预防?

其实,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但对于这类现象许多国家早就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比如,挪威政府在全世界最早通过了“校园暴力零容忍”法案,通过法律制止校园欺凌。在日本,政府专门设立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校园欺凌现象。并为学生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随时为被欺凌者提供帮助。在韩国,只要学生申请,政府便可为学生直接提供人身保护。在美国,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校园欺凌,如果情节严重,即便未成年人也可以按照成年人标准定罪。

而在我国预防校园欺凌方面有两件事亟待完善;一是关于校园欺凌的立法。

在我国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规定几乎为空白,就像上文中提到,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原因,校园欺凌者一般只是被说服教育,这样无关痛痒的惩罚不但没有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让其气焰更加嚣张。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就建议:“我国的刑法应当将刑事犯罪提前,并且严厉打击校园犯罪!否则,低廉的犯罪成本不是宽容而是纵容!”《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挡箭牌,保护伞!立法制止校园欺凌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刻不容缓!

二是建立有效的校园心理辅导机制。

上文中提到,受校园欺凌的学生的心理比一般人更加自卑敏感,甚至在成年后会有反社会倾向。为了防止悲剧的蔓延,教育部门和社会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校园心理辅导机制,帮助被欺凌者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信心。这是受害者的需要,也是社会的责任。

校园暴力有多可怕?它不仅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还毁了精神!

校园是纯洁的,是神圣而美好的地方。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希望全社会能够重视起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还未成年人一个安宁而美好的校园环境。希望每一个人对学生时代的记忆是美好,而非阴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