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八大世家是哪几家?

Emzie

守仁君是山西人,所以拿棍子撵我我也要来捧捧场子!

巍巍三晋,表里河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再造大唐狄怀英,唐宋八大柳河东,卫霍大漠摧王庭,女帝武曌乃人杰,更有武圣关云长,彪炳青史万古存。

言归正传,晋商从明朝开始,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年,在清代,全国最排名前20的财团,有16个在山西。清朝中后期,山西几个县的富户的存银凑在一块就够赔一半的甲午战争赔款,说是富可敌国都够谦虚了。当时的平遥,绝对堪称中国的金融中心,规模之大遍布全国,甚至在海外也有平遥票号的影子。


在这群人中,山西晋商八大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乔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

首当其中的就是乔家,始祖乔贵发,当过当铺伙计,开过草料铺,后来因为一批黄豆发了点横财,于是开了客货栈,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虽有波折,但是总体蒸蒸日上,乔贵发有三子,大儿子不是亲生的,不说,二儿子的后代多走上仕途,三儿子守家业,关键在于三儿子的次子,乔致庸。他把乔家的生意进一步发扬光大。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使乔家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在全国盛极一时,其后人虽然没有乔致庸这般出彩,但是也守成有余,可惜民斗不过官,清末年乔家票号多被官办银行所夺,就此衰败。


常家扎根榆次,是晋中巨贾,绵延一百五十载,主要做外贸生意,和俄罗斯多有往来,甚至还在莫斯科开有分号,后来开办近代工厂也获利颇丰。只可惜在清末,民国的时候,由于国家动荡,俄商拖欠巨款,常家逐渐衰败。

太谷曹家,始祖曹三喜在明清之际到东北闯荡,并在此发家,后来清军入关,曹家的生意也做进了关内,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曹家的生意遍布全国,经营项目繁多,各行各业均有涉及,曹家还开创了总号辖分号的连锁经营模式,资产达数千万两,有将近四万的多的雇员,这要方在现在那也是一地就业率和GDP的保障。只可惜摊上乱世,在清末逐渐衰败,在太谷,著名的三多堂即曹家所建,占地6000多平,是著名的晋商大院。

介休侯家,发迹于康熙年间,先贩丝绸,后开票号,在当年与日升昌打得难解难分,可惜后代不争气,骄奢淫逸,挥金如土。在清末衰败。

祁县除了有乔家,还有渠家。渠家票号三晋源,茶庄长裕川,一个汇通天下,一个货通四海。

山西商人是真争气,清末朝廷两山西矿业低价贱卖给英国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民都不干了,山西商民投资成立保晋公司,渠本翘任总经理,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矿运动。后来渠家弃商,据说在自家院里埋有三百万两白银,其后人多从文。



平阳亢家,(临汾)是山西八大商人世家最早发迹的,拥有家资数千万两,盐商起家,后入典当业,也是大粮商。仓廪丰足,藏粮数万担,民间有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介休范家,这个范家守仁君其实不喜欢,因为他的发迹是踩在明朝脑袋上的,范家始祖范永斗,明末时经常出入辽东,将军需物资还有情报提供给满清。满清入关后,顺治皇帝亲自答谢。范家搭上了皇帝这条线,自然也就了经商特权,其实范家的发迹主要还是靠朝廷,没什么可多说的。

最后一个就是孔家了,这家可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孔家在明清也是经商的,可是到了孔繁慈那一辈,抽大烟把诺大的家业给败光了,不过不着急,因为孔家出了个人,叫孔祥熙。1901年,孔祥熙赴美,考进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北京,但是却拒绝了各大政府部门的橄榄枝,依然回太谷办学,后来发现煤油这一商机,通过英商这条线,他成了山西煤油总代理,独家经营,大赚特赚。孔祥熙就不多说了,他先为商,后为官,1933年任财政部长,又是央行,中行总裁,成为中国豪门首富。1944年因名声太臭,底子被人揭了,被迫下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