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胡路區棚室小柿子做出「大文章」

近年來,我區棚室種植戶在把每棟棚室做精做細的同時,還加大新奇特品種引進、實地繁育改良,進一步提升作物品質。其中,我區種植量大、覆蓋面廣的棚室小柿子帶農增收效果明顯。

讓胡路區棚室小柿子做出“大文章”

讓胡路區棚室小柿子做出“大文章”

在銀浪牧場種植戶劉國志家的棚室內,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黃柿子掛滿了秧。從最初的種植普通柿子,到現在年年去南方各大城市學習引進新品種,他家的柿子常種常新,效益也節節攀高。劉國志說:“我家種的柿子是好品種,因此口感好,品種更新換代也快,我一共種了5棚西紅柿,一年能收10多萬元,總體效益不錯。”

如果說農民自主繁育新品種是必要條件,那麼農業技術普及推廣就是發展的堅固基石。銀浪牧場棚室從以往種植普通柿子,到現在種植市場稀缺的嘎啦果柿子,全靠區農業局農技人員的技術普及。目前,每棟棚室的一茬收入能夠達到4萬多元,比以往翻一番,在採摘高峰期,收入可突破5萬元。

好品質迎來更多客商認可,除銀浪牧場外,我區喇嘛甸鎮向榮村、紅驥牧場等各棚室種植戶,也紛紛通過鄉村經紀人、農業互聯網+的渠道緊密對接市場,將一批批新採摘的各類西紅柿打包、裝車,不僅銷往周邊市場,還遠銷上海、濟南等各大城市,增收增效十分明顯。

據瞭解,目前我區棚室總數為15000棟,全年產出果蔬2.3億斤,全年最低帶農增收3000多萬元。

高海波 文

小 芮 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