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新企业“育苗” 东莞迈向科技新城

今年4月初,东莞获批准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是东莞迈向高新科技产业城市的又一大步。近年来,东莞以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主线,以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平台为支撑,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目前,东莞科技工作呈现出“短板”逐步补齐,优势更加突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上周,在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寂静而忙碌,这是一家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专精于高端电子装备研产销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全自动视觉印刷机等领域上已成业界翘楚。“可以说,全球有线路板组装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设备。”该公司董事长邱国良说,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3件,早在2010年就获得了由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去年实现产值接近3.5亿元,预计3年后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

凯格精密机械公司只是东莞近年来科创成果的一例。数据显示,东莞的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4058家,稳居地级市第一;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4个,连续七年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17年,东莞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0.5%、39%,松山湖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上升至23位,根据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7》及《中国城市创新地图》,东莞科创指数位居全国第5名。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283家,市级工程中心24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0家。先后组建了横沥模具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桥头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个专业化的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

实施高新企业“育苗造林”计划

今年3月2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工艺验收。东莞正以散裂中子源项目为依托,共建高能前沿技术应用产业创新中心,着力发展中间性试验,打造散裂中子源和企业之间的服务对接平台、产业化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此外,东莞正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并组建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清华创新中心、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等32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创办和孵化企业950家,2017年实现新增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达91亿元。

样本:

1.科研院:助力东莞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声”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是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据工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介绍,经过几年发展,工研院已经快速成为我国制造领域全国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了一支6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获批4支广东省创新团队,为10000多家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建设了9个华科城产业园,孵化了400多家企业,其中自主创办企业5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主板上市后备企业3家。

2.专业镇:协同创新平台 助力镇街经济崛起

横沥镇是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近年来,该镇打造了政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如今,全镇模具企业有1146家,模具行业总产值增速连续三年均在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0%以上;在东莞市32个镇街综合实力排名从2011年27名跃升到2015年15名。

3.产业载体:中集智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

中集智谷产业园位于松山湖高新区,是由世界领先的物流和能源装备巨擘——中国百强企业中集集团在东莞打造四大产业基地之一。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重点引进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等高端科技产业集群。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培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