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畫是什麼?它和一樣珍貴兵馬俑?古墓除了明器還有它?

一般人聽到繪畫這個詞彙的時候,恐怕馬上就會想起那些用顏料或是水墨畫在紙張或畫布上的畫,但其實,畫,並不一定是要畫在紙或畫布上的,興之所至,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畫布,就連一面牆,也不例外。據說,繪畫的誕生,比這個世上的任何一張紙或是一塊布都要早,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就已經有壁畫了,這個世上最早的壁畫,是在法國的一個山洞中被發現的。

據說,一直以來,中國都只是在一些新時期時代的陶瓷器皿上發現了用於裝飾的繪畫,比如跳躍的魚,或者是奔跑的鹿之類的,但是,近些年來,在中國的很多省份,也發現了很多繪製在巖洞內的繪畫,從而使得史學家將中國繪畫藝術的起源直接上推到了舊石器時代。如此看來,這畫在壁上的畫,對於見證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

遠古時代的壁畫,和那些繪製在陶瓷器皿上的畫一樣,其主要題材都是描寫人們生活的,比如狩獵、祭祀和戰爭等題材,都是經常出現在繪畫中的。

最早的畫是什麼?它和一樣珍貴兵馬俑?古墓除了明器還有它?

等到社會發展之後,壁畫,便不再僅僅出現在巖洞中了,而是躋身到廟堂之上,成為統治者們宣揚功業的工具。據說,在秦朝的咸陽宮遺址,人們就發現了大量的繪畫,有馬車行進的場景,有宮女的形象,其場景之恢弘,絕對不遜色於我們所熟知的兵馬俑。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阿房宮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那真是精美絕倫的,看來,這咸陽宮也一點都不遜色於阿房宮呢。杜牧說阿房宮是:“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看來,這秦王的宮殿,多的絕對不僅僅只是屋樑、釘頭,就連壁畫之多,也是超出人們想象的。

其實,又豈止是秦朝呢,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在廟堂之中的壁畫,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歌頌吏治的清明,宣揚皇帝的豐功偉業了。就拿漢宣帝來說吧,他就在麒麟閣上,專門繪製了十一位功臣的肖像壁畫,後世的人全都模仿他,在壁上繪製功臣的肖像。而後世的人們呢,也因此而人人都想建功立業,成為那麒麟閣上的功臣。

最早的畫是什麼?它和一樣珍貴兵馬俑?古墓除了明器還有它?

當然,壁畫的功用還不僅只是如此,到了西漢的時候,大量的壁畫,被用到了墓葬中,大量有關於世俗生活的場景,出現在了墓葬的牆壁上。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古人認為,在人死後,也應該能夠享受到活著時候的東西吧, 所以,大量描寫墓主人生前生活,歌舞宴樂場景的圖畫,都被搬上了墓室的牆壁,不僅如此,就連出行、歸來、門衛儀仗等內容,也都事無鉅細,一一被描繪在了牆壁上,同時出現的,還有大量描繪神仙世界的逍遙的內容。

或許,在西漢時期,尤其是西漢末年,會產生大量這種類型的墓葬壁畫,和西漢年間的社會現狀也不無關係。西漢末年,戰事紛亂,當時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群雄紛爭,動盪不堪的場面,在這樣的時代,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既而產生一種生如螻蟻的感覺。雖然說“未知生,焉知死”,可是,每日裡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整天目睹“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場景,人們自然會對於現世的生活,產生一種消極的態度。他們要不就是整天醉生夢死,日以繼夜,秉燭夜遊,追求通宵達旦地及時行樂,要不就是單純地將自己的希望寄於來世,希望在自己死後能夠享受到安寧的生活。

最早的畫是什麼?它和一樣珍貴兵馬俑?古墓除了明器還有它?

然而,“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後便永遠留在冰冷的地下了,伴隨著的,只有荒草茫茫,悽風苦雨,一想到這些,又怎能不讓人神傷呢?為了自我安慰,人們便將目光聚集到了墓室的牆壁上,在牆壁上畫上現實生活中的享樂場面,或者是畫上心目中嚮往的理想的神仙世界,這或多或少,也能夠給人們一些心理安慰。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西漢墓室中的壁畫,才會畫得如此豐富多彩,色彩絢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