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詩會被稱爲打油詩?

原野22877488

一些把俚語俗話寫入詩歌,不講究平仄對仗的詩作,常常被人們稱為“打油詩”。為什麼要叫“打油詩”呢?

據說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詩作,是古代一個叫張打油的詩人所首創的。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裡記載了張打油的故事,有人考證張打油是元代人;明代楊慎在《升庵外集》裡說:唐代有個詩人名叫張打油,作詩多俚俗詼諧,或暗含譏諷,被稱作“打油詩”;也有人說明朝正德年間,南陽有買油為生的張家三兄弟,人稱“張打油”。還有人認為,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張打油”,“張打油”也並非實指一人,而是對一些民間詩人的泛稱。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普遍認為“張打油”是唐代的一個詩人。關於他的故事,正史裡沒有記載,一些筆記小說和文人詩話裡有記述,大都大同小異。

據說有一年冬天,一位官員(不同版本里官職說法不同)去祭奠宗祠(也有說是在官衙看到的),剛進大殿,就看見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寫了一首詩:

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在不同版本里,詩句略有差異,下一首也是)

官員非常生氣,這是誰的歪詩塗在牆上,立刻下命令,查清作者,重重治罪。有位師爺上前回稟道:“大人不用查了,作這類詩的不會是別人,一定是張打油。”這個官員立即下令把張打油抓來。

張打油聽了訓斥,上前作了一揖,不緊不慢地說道:“大人,我張打油確實愛謅幾句詩,但本事再不濟,也不會寫出這類詩來嘛。不信,小的情願面試。”大人一聽,口氣不小,決定試張打油一下。正好那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於是就以此為題,要張打油作詩。張打油也不慌張,脫口吟道:“百萬賊兵困南陽,”大人一聽,不由稱讚一聲:“好氣魄,起句很不平常!”張打油微微一笑,再吟道:“也無援救也無糧。”這位大人摸了摸鬍子說:“ 差強人意吧,繼續。”張打油一氣呵成了後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孃的哭娘!”這幾句,和“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如出一轍。大家聽了,鬨堂大笑,連這位大官也忍不住笑了,最後饒了張打油。張打油從此遠近揚名。“打油詩”的稱謂也流傳了開來。

張打油最有名的一首詩是《 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詩描寫雪景,有全貌也有特寫,有顏色也有神態。雖然用語俚俗,卻也別有風趣,格調詼諧幽默,輕鬆愉悅。通篇寫雪,沒用一個“雪”字,卻給人深刻印象。

所以,這樣的“打油詩”,雖然藝術成就並不高,但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還暗含譏諷,風趣逗人,所以也具有活躍的生命力。


萬卷縱橫眼欲枯

打油詩,不講格律,不按平仄,類似於“順口溜”,且有幽默詼諧之意摻雜其中,令人“忍俊不禁”,實為文學創作中的一朵奇葩!


打油詩,緣於唐朝名為張打油其人的詩作,後人以其名命名相似的詩作。


史載,張打油,詩作不講格律,不按平仄,如詩以《詠雪》為題,“江山一籠統,地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你看,名為《詠雪》,通篇無一個雪字,卻把大雪紛揚的雪景,躍然紙上,意境詼諧幽默,很是受世人喜愛。




又如,地方長官聞其名接見,命以當前南陽被叛軍圍攻形勢為題賦詩,其答曰“天兵百萬下南陽,也無救援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孃的喊娘”!多麼形象生動,令人“忍禁不俊”,捧腹哈哈大笑!


你看,打油詩,多有生活氣息,雖然不被文學大家看好,仍然流傳至今!


z山海


打油詩有兩大基本特徵:一是語言俚俗、不講求平仄對仗;二是詩風風趣幽默。這種詩可以形象地比喻為在正式場合沒有穿西裝打領帶而是大背心短褲出場。打油詩是一種活潑多見、雅俗共賞的文體,寫作門檻不高,人人做得,據傳詩名源於唐代的“天才”張打油。在詩歌達到全盛的唐代,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天才”所作的大作估計沒少受調侃,以致於競因禍得福成一派開山鼻祖😂。說了半天打油詩,最後想拿民國時期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所作的一首做個例子,讓大家有個切身的體會,估計都能笑出聲來😂

韓大俠詠泰山的詩是這麼寫的:

遠看泰山黑乎乎,

上頭細來下頭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而據傳那位張打油老師親自寫就的一首打油詩是下面醬紫😊的:

江山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怎麼樣?你笑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