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Q1中國網際網路死亡名單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17年Q1中國互聯網死亡名單

時勢造英雄,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互聯網企業誕生。與此同時,也幾乎每天都有前人倒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們正直登天堂,人們也正直下地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個產品或公司的死去固然令人嘆息,但後人如能從中獲得經驗教訓,也能讓前輩略感欣慰。

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Bianews整理了這份中國互聯網2017 Q1死亡名單,供後人借鑑參考:

斯凱無人機

死因:資金鍊斷裂,行業趨冷

今年年初,有媒體爆料稱,西安無人機企業斯凱智能已經破產倒閉,仍拖欠員工三個月工資。倒閉主要原因為產品滯銷積壓,導致資金鍊斷裂。

2017年Q1中國互聯網死亡名單

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Parrot、億航、零度等多家無人機行業公司都傳出了裁員消息。斯凱無人機的倒閉,並非孤例。

簡評:

無人機市場在2015年突然被引爆。伴隨著主要元件與技術成本的下降,這個以往一直存在於專業領域的產品突然下探到消費級市場,獲得了部分Geek的追逐。

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過低的產品售價也意味著產品的利潤空間有限,依賴於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企業,不知還能否熬到無人機真正爆發的春天。

綠盒子

死因:誤入歧途,資方跑路

今年年初,童裝淘品牌綠盒子被曝遭供應商集體逼債,公司申請破產重組。CEO吳芳芳被傳已轉移資產跑路。

在此之前的2016年雙11期間,綠盒子供應鏈業務的主管突然失聯,大量供應商討債導致綠盒子支付寶賬號被凍結,財務危機爆發。

吳芳芳隨後在微博公開回應,承認公司經營出現問題,但否認了其個人的捲款跑路傳聞。但供應商代表則表示,吳芳芳並未出席協商會議,也拒絕接聽電話,仍在逃避責任。

2017年Q1中國互聯網死亡名單

簡評:

綠盒子成立於2010年,是一個立足於互聯網電商渠道的童裝品牌,成立之初的兩次融資都十分順利。但在2011年,綠盒子踏入了自建B2C電商網站的深坑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自建B2C電商平臺可以創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並避免出現受制於人的局面。但與此同時,自建B2C電商平臺的成本對於中小品牌來說過於高昂。有業內人士稱,綠盒子自建平臺的獲客成本是淘寶的8~10倍,這顯然是一家中小型公司難以承受的。

2015年,剛剛恢復元氣的綠盒子準備重整旗鼓,卻遭遇了投資方董事長跑路的尷尬局面。失去了資金的綠盒子,最終在2016年末步入寒冬。

京東到家上門服務

死因:用戶難尋

京東到家於今年1月宣佈,將於2月10日關閉上門服務。此後,京東到家將僅保留生鮮等商品配送服務,家政等服務將下線。

2017年Q1中國互聯網死亡名單

京東稱,關閉上門服務原因為,用戶更傾向於使用京東到家購買商品,而非選擇上門服務。京東到家商品服務將整合入此前與京東到家合併的新達達內。

簡評:

很顯然,到家業務的核心是上門服務,而非商品配送。失去了上門服務的京東到家,本質上已經死亡。

在O2O概念火熱的時代,多家巨頭與眾多創業者紛紛進入了上門O2O的市場。創業門檻低、模式簡單、補貼能顯著刺激消費,都成為了上門O2O的優勢。但高企的運營成本與無法形成壁壘的商業模式,讓這些上門O2O項目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幾乎消失殆盡。

如今的上門O2O服務,倖存下來的只有少數巨頭與垂直細分行業的創業者。不可否認的是,上門O2O的市場確實存在,但在很多領域,其體量還難以支撐起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