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話到嘴邊留三分 與人溝通切勿隨意「貼標籤」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說出的話很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法國時尚雜誌《費加羅夫人》就此對兩位心理學家進行了採訪,提醒我們在與人交流時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

“芝麻點大的事都能難倒你”、“你也太誇張了”、“你看上去很累”……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雖然並不會帶有敵意,但卻沒有思考過這些話對聽者的影響。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艾蒂安迪梅尼(étienne Duménil)分析道,這些話不像辱罵人的話語那樣具有攻擊性,但總是重複這種沒有明顯惡意的話也會傷人。

心理學家阿梅莉亞 洛貝(Amélia Lobbé)表示,這種現象很常見,主要是由於兒童時期習慣進行分類而導致的。也就是說,通過貼標籤的方式對人和情況分類,因為這是辨認人和情況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會帶來控制的快感。

但這種現象會削弱聽話者的自信心。洛貝表示,部分人在與人交流時不試著自己置身於情景中,而是根據自己的觀點判斷情況。比如,“別這麼誇張”這句話就沒有考慮到情景中的所有因素,並且包含了對別人性格的分類評價。對方也許會覺得自己沒說明白,並且認為自己的感情遭到忽視,他們明明是在尋求幫助,結果卻對自己產生懷疑。這就是所謂的“自證預言”:一個人聽到了別人對他說的話,認為事實即是如此,最終喪失自信,按照他人的話來做。

此外,一些和心理健康有關的話語,例如“你有抑鬱症嗎?”、“你有妄想症嗎?”,或者一些與性別有關的話語,例如“你例假來了?”,其實都有可能對他人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迪梅尼表示,往往關係越好的人,越容易被這些隻言片語所中傷,即便說話人不是故意的。洛貝補充道,這僅僅是因為我們往往會給予我們愛的人和重視的人更多的信任。

迪梅尼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一句簡單的評論可能會觸碰到別人的敏感點,“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陰暗面”。這就是所謂的“投影效應”。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有些話甚至可以在別人心中留下多年的陰影。一些人會通過聽到的話語進行自我評判,並認為這是現實的體現,這甚至有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