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雅和俗

关于书画的雅和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什么雅,什么俗?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当我们面对古人真迹的时候,常常感叹他们的风雅妙得,而面对一些江湖书画又总觉得俗不可耐。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慨,这其中又是什么样的标准来左右我们的判断?

书画的雅和俗

八大山人 花鸟册

书画的雅和俗

八大山人 花鸟册

书画的雅和俗

八大山人 花鸟册

真正可以称得上书画艺术的,应该是那些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具有审美内涵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价值也最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收藏和品鉴活动也就随之出现了。早在汉代,人们对名士陈遵的书信就奉为瑰宝,东晋庾翼也曾收藏过张芝的书法,这些都说明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对收藏书画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趣。书画的价值,体现在收藏与鉴赏中,一种是人们通过收藏、出售书画获取经济利益,这在明末书画市场上屡屡可见;另一种是纯粹的赏玩,以文人的雅集为代表,表现出生活的艺术化倾向。

书画的雅和俗

八大山人 花鸟册

书画的雅和俗

八大山人 花鸟册

书画的雅和俗

宋 李嵩 花篮图

书画的雅和俗

宋 佚名 牡丹图

雅、俗这一组书画审美概念的提出,发端于宋人。简单地说,雅就是文人气,是书卷气,是一种明快、清新、饶有余韵的情调,不需要老辣的功夫,繁复的构图,精湛的笔墨,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样自然而然,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样高简,是道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一种境界。与之相反,那些设色艳丽,卖弄笔墨,过分讲求技法而流于表面,或只重外在形式而缺乏深刻思想内涵的则是俗品。从宋代到今天的书画史上,我们只要随便举出几个例子便能明晰二者的不同。如宋代苏东坡,明代董其昌、八大,近现代启功的作品,是有雅韵的;那些院画、馆阁体书法则显得颇为俗套。

书画的雅和俗

苏轼 获见帖

书画的雅和俗

苏轼 前日帖

书画的雅和俗

苏轼 邂逅帖

书画的雅和俗

苏轼 一夜帖

自从宋代拈出雅和俗这一组对立的概念,复杂的书画审美问题便被分成了简单的两极,书画品评的复杂概念系统也不再困扰人们。我们看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那些意蕴缥缈的美学特质,深邃但也模糊,若没有细腻的感知力与敏锐的辨别力,则往往使我们手足无措,不能一一对号入座。谢赫六法中仅气韵生动一项就难以捉摸。宋人的雅俗观则是横超直入式的,就算我们没有长期的审美经验,没有过眼大量的法书名画,只要有一颗慧心,有高雅的情趣,一样可以成为出色的书画品评家。其实,书画鉴赏的难度与高度并未因此降低,从前一个功力深厚的书画家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具有绝对的批评权威,现在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通人,同时还要具有优雅的生活情趣与不俗的生活态度,才有可能进入书画品评这个狭小的圈子,书画艺术的品评无疑与个人的学养、品格、天赋、气质结合的更加紧密了。

书画的雅和俗

董其昌 行书诗册

书画的雅和俗

董其昌 行书诗册

书画的雅和俗

启功 自作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