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皇子众多,晚年为什么没有出现皇子夺嫡的情况?

居源月颖

最大原因是乾隆活的时间太长了,他的儿子们都死的差不多了。



爱新觉罗·永璜,是乾隆长子,死于乾隆十五年三月。

爱新觉罗·永琏是次子,但是他是由孝贤纯皇后生的,属于嫡子,所以被秘密立为储君。但是早夭,九岁就死了。

爱新觉罗·永璋是三子,死于乾隆二十五年,与他母亲皇贵妃苏氏死于同一年。

爱新觉罗·永珹,第四子,死于乾隆四十二年。

爱新觉罗·永琪,第五子,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死于乾隆三十一年。

爱新觉罗·永瑢,第六子,死于乾隆五十五年。

爱新觉罗·永琮,第七子,两岁就死了,早夭。



爱新觉罗·永璇,第八子,这个活了八十七岁,死于道光十二年。把嘉庆都熬死了。

皇九子乾隆十三年生,早夭没有名字。

皇十子乾隆十六年生,也是早夭没有命名。

爱新觉罗·永瑆,第十一子,这个活的也长,活了七十二,死于道光三年。

爱新觉罗·永璂,第十二子,死于乾隆四十一年。

爱新觉罗·永璟,第十三子,早夭,三岁就死了。

爱新觉罗·永璐,第十四子,四岁就死了。

爱新觉罗·颙琰,这个不多说,第十五子,也就是嘉庆帝。

皇十六子乾隆二十七年生,同样是早夭没有命名。

爱新觉罗·永璘,第十七子,活了五十五岁,死于嘉庆二十五年。




以上就是乾隆的十七个儿子。注意看,活的比乾隆长的只有四个,分别是爱新觉罗·永璇,爱新觉罗·永瑆,嘉庆和永璘。这从寿命上来讲,就不可能出现九子夺嫡的盛况了。

而且,关键是乾隆不是死后交权的啊!他是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给了嘉庆,相当于是扶上马送一程,这种情况下和遗诏指定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么就肯定不会出现九子夺嫡啦!


王斌兔斯基

文/炒米视角

乾隆继位时,天下升平,国库丰盈,吏治清明。这是雍正给予他的,然而还不仅仅是这些。乾隆的兄弟少,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仍然通过将弘时过继给老八,然后打倒老八,顺便将弘时逐出宗室,彻底断绝弘时继位法统权,逼着弘昼玩“活出丧”。这是典型的扶上马,再送一程。


而且乾隆时运很济,准噶尔内讧,给予了乾隆机会,得以建立不世之功,完成康熙以来西北最大的边患。因而乾隆就漂起来了,这一漂,就是四十多年,然后乾隆一直活着这千古一帝的幻想中。 那么对于子嗣的培养,反正康熙“圣主训”在,自己必不用操劳。

然鹅,秘密建储的永连死得早,八岁就死了。这让乾隆很受打击,因为他并不像康熙,会把心血倾注于每一个子嗣,他只会对有可能继承自己皇位的人,重点培养。但接下来的,这事就脱离了乾隆本人的想象。

因为一个令自己也很尴尬的理由,“活太久”,当自己活到刚继位时许下的诺言“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的时候,自己竟然还没死。


这就有点难处理了,因为自己很多儿子都死在自己前面了,连《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永琪也死在他前面了。这就很尴尬了,因为儿子虽多,真就没几个可挑了,然而因为大家都没受过乾隆特别培养,所以大家其实对皇位就都不怎么”感兴趣”,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命活到这份上?

但是颙琰因为特别听话,整天唯唯诺诺,最后被乾隆选中,然而其实这憋屈日子根本没结束,最后又多受了三年苦,等真正接到手的时候,大清国已烂!

但是没对比就没伤害,说到“夺嫡” ,最著名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康熙继位的时候,面临的是内忧外患。这个位子不好坐,顺治如坐针毡,最终”英年早逝”。所以康熙亲政后,特别注重开枝散叶,也特别注重皇子的培养和教化,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思。


设置了一套完整的培养制度,对于弓马的要求,不惜拉着儿子亲上战场;为了防止血亲溺爱,要求只准许嫔以上正主扶养子嗣;请大儒在南书房统一给皇子们授课,且亲自检查学业,等等。最后甚至最后还总结成完备的《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因而康熙的子嗣们,几乎都是上马能战,下马理政的人才。
但到了晚年问题也随之而来,太子与皇帝之间关系处理不当,因而康熙两废太子。太子废而不立,也就意味着着其他兄弟有机会。哪一个皇子都不白给。的确因为都优秀,

所以才有竞争的可能么。最终胜出的雍正如何?


炒米视角

康熙帝的“立储”失败,留下了“九王夺嫡”的千古遗憾。雍正帝登基总结了确立皇储的教训,雍正帝亲自制定了“立储”制度,自乾隆朝以后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咸丰帝。

首先说说乾隆帝之父“雍正帝”的继位教训;圣祖仁康熙皇帝子嗣众多,由于过早确定了皇储(太子),造成了众多儿子之间对皇储位置的争斗,使兄弟之间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不但于江山社稷不利,更使康熙帝由此苦恼终身。

雍正帝继位后,还是党争不断,一直以来对雍正帝的继位存在质疑,这也是雍正帝在满清王朝的历史上遭到最为非议和黑暗的理由之一。
(雍正帝画像-来自网络)

雍正帝完善立储制度

雍正帝登基后,对立储、确定皇帝继承人一事拿到了议事日程,在雍正十三年召集众大臣共议立储一事并颁布谕旨确定了皇储立储制度。


雍正帝的这一制度确定为满清王朝的立储唯一标准,形成为铁的制度



(乾隆帝画像-来自网络)

乾隆帝的禅位经过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撒手西去,乾隆顺利接班继位,是为乾隆王朝。

乾隆坐享其成的当上了皇帝,那时候的乾隆已经二十五岁,按照康熙帝在位时间六十一年计算;如果乾隆帝能达到康熙帝的在位时间,就是八十五岁,所以乾隆继位那天祭祀天地焚香告天;

“昔日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八十有五,既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乾隆帝已经在位六十年,自当禅位于皇位继承人。看下乾隆帝子嗣:

再看看乾隆帝的儿子们的情况:



上有雍正帝的立储制度,下有乾隆帝生前的承诺,虽然厚着脸皮当着太上皇,可是皇帝位置已经禅位。

雍正帝确定的秘密建储制度的选择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关乎满清王朝江山社稷的统治平安延续。如何合理平稳的交接皇权,雍正帝以后趋于成熟。

雍正帝的四子宝亲王弘历就是有满清一代以秘密立储制度继承皇位的皇帝,那就是乾隆皇帝。乾隆帝对历朝历代的皇储建立做了认真比较认为:秘密建储“实为完美”,自此将秘密建储确定为不可更改的家法。
(图片来自网络)


日尧居k古史

乾隆仿照雍正,搞秘建皇储制度。不明确指定继承人是谁,将写有继承人的匣子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乾隆的儿子们还争什么?说不定皇位继承人就是自己。不争、不夺、少犯错,即使争不到皇位,起码也能捞个亲王郡王。瞎TM的争,不怕像弘时那样被雍正处死?

(道光帝的皇储秘匣)

附注:夺嫡的意思是争夺太子之位,只有太子之位出现空缺时,才会有夺嫡的概念。只要皇帝不明立储君,就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情况发生。

另外还有一点,乾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能生儿子,他的儿子们素质也确实不高。

算上夭折的,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活到成年的,就只有十个了。乾隆死的时候,活着的儿子只剩下四个。(康熙死的时候还有20个儿子活着)

也就是说,乾隆这厮太能活,把儿子们活活的给克死了一大半。乾隆到底有多能活,对年龄没有概念的同学,我举一个毁三观的例子:和珅比五阿哥永琪还要小九岁!



乾隆秘密建储时,活着的儿子只有七个。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还过继给了支族宗室为继子,没有皇位继承权。

有资格的只有五个人:

永璇(老八)、永瑆(十一子)、永璂(十二子)、永琰(十五子)、永璘(十七子)。

永璇和永璘德行都不高,乾隆就骂过永璇,说他腿脚不好,又酗酒,性格暴戾,自己很不喜欢他。

“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
“性行乖戾,屡失上意”。

一个皇子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就意味着已经与皇位无缘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绝了,否则皇位轮不到他们俩。

永璂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皇后生的那个小胖子皇子。因为皇后得罪了乾隆,永璂也被牵连,受到乾隆冷落。(乾隆怕永璂在自己死后秋后算账,给皇后平反。而且永璂也没有活过乾隆,早于乾隆先死了。)

以上都是垃圾,那么唯二在德行上有点希望的人,最后就只剩下永瑆和永琰两个人了。

乾隆说永瑆浑身一股儒生独有酸腐味,没有半点大清皇帝的样子。(就像南唐后主李煜那种性格)

“为人恺悌,最著仁孝”
“柔而无断”

如果没有嘉庆,永瑆还是有希望的。嘉庆能赢过永瑆,完全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缺点不那么明显。

抛开乾隆讨厌永瑆的理由不谈,就算要争也就剩这俩儿子了,还争什么?万一乾隆确定的人选就是自己,自己再瞎忙活,惹怒了乾隆。偷鸡不成蚀把米怎么办?


Mer86

只能说,清朝皇帝比较喜欢作秀,搞什么秘密建储,才出现了夺嫡一事

一如电视剧中的场景,阿哥甲和阿哥乙密谋商量,要搞一下某阿哥丙,原因很简单,老爹的位子没明确要给谁,咱们不争一下子哪能行?况且咱可比丙长得帅,能力强!

这个夺嫡的出现,要怪就怪这个一拍脑袋的大领导,非要搞竞争上岗。再就是阿哥们都比较优秀,各个都是人中龙凤,当领导的犹豫不决,当下属的摩拳擦掌

当然,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乾隆同志,他也想玩这一套,可惜儿子们不争气,没有这个实力去搞事,最后皇位妥妥的只能交给颙琰


活的太久,也是一种无敌——对手都死光了,就是第一了不是

要说乾隆皇帝也是高寿,虽然生活习惯一般,但却奈何身体素质好,典型的吃喝X赌抽都占了却依旧身体倍棒,这就让人很无语了

一生风流的乾隆皇帝,一共生了17个儿子,也算是高产。或许是因为自己命太硬,这些个儿子都被克的够呛,十七个儿子中活过十岁的仅有十个,存活率刚刚过半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又死活熬不过这个老爹,举个最简单的栗子。和珅同志受宠时年纪也不小了,但那个时候的乾隆皇帝不仅活蹦乱跳的,还在电视剧中粉末登场,加上纪晓岚搞了一出三人游

而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还珠中帅的掉渣的五阿哥永琪,是要比和珅都大9岁的...

由此可见,乾隆的生命力之顽强,精力之旺盛实属难得,以至于到乾隆死时,仅有四个儿子尚在人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到了他这,也算是家常便饭了

还夺嫡,夺什么嫡,什么夺嫡,先好好活着再说吧!

人少应该竞争更激烈才是,可结果却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不同于康熙老爷子,不仅自己比较牛叉,儿子们也教育的不差。一个个的能征善战不说,搞起政治来也都是高手。可到了乾隆这,就差多了

本来健康的活着,并且有信心活过老爹就是个问题,更别说再加强自己的意志磨炼和能力提升了,乾隆也很想找个勇武有水平的儿子继承大位,好不负自己十全老人的威名,可惜这些个儿子先天优势不强,没有天才;后天又不努力,只能是矬子里面拔大个了!

秘密建储的流程走完了,此时乾隆还有七个儿子尚在人间,但其中两个过继给了宗室,没有继承权,也就是说是五选一的问题

分别是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小十五、小十七

这几个儿子中,老八、小十七品行一般,除了最大和最小以外没啥优点,甚至说老八还喜欢酗酒闹事。老十二呢虽然老妈是皇后,算是根正苗红,但由于皇后失宠自己也受到牵连,不被治罪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继承皇位了

五选一的题目已经排除了三个选项,还剩下俩,其中一个就是颙琰

咱先不说颙琰水平如何,就说夺嫡出现的概率和风险

一共五个人参与竞争,其中三个人算是被迫当了陪练,几乎是完全没有机会去争夺皇储的,那么剩下这俩人呢

一个是老爹都不怎么喜欢的,一身文人气息过重的老十一永瑆,另一个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这如果不夺,概率都是五五开甚至说四六开了呀!

所以,夺什么?有什么好夺的?弄不好命都没了,倒不如老老实实听天由命了罢!

最终结果就是,各方面都平平的永琰成为了下一任继承人,是为嘉庆皇帝



置身黑白的精彩

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在下一代皇帝,也就是亲历者雍正时,已经下大力气着手解决了。出现这种夺嫡现象,主要由于清初政治中的三大问题,一是属人制度对皇权的削弱,二是皇子们与诸大臣结党,三是继位制度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属人制度,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在八旗建立之初,对诸王贝勒分封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各旗人口都是各王爷贝勒的私属,也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皇帝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名义上的八旗共主,康熙时对此问题已经有所注意,到雍正时锐意改革,无论旗主是谁,旗人首先要忠于皇帝,其次才是属主,而渐渐地又把各王的私属改为名义上的,失去了各自的实力,皇子结党的能力也就差了很多。

对于结党,在雍正时也基本清楚,他对八爷党的打击,就是打着打击朋党的名义,在最终清除允禩、允禟之前,他专门写了《朋党论》,在朝堂上宣讲与百官。乾隆即位后,对于朋党也是非常关注,早年处理鄂尔泰、张廷玉,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扼制朋党,所以乾隆一朝,无论是皇子与大臣,还是大臣之间,都未再出现结党的现象。没有与大臣结党的情况,皇子就只能是皇帝的儿子,没有争权夺利的领域。

自雍正开始,接受了康熙晚年对于诸皇子的失误,开始实行秘密立储制度。乾隆皇帝对嘉庆的秘密立储始于乾隆三十八年,除了皇帝,没有其他人知道后继者是谁,诸皇子也都不敢随意妄为,后来的嘉庆帝永琰同样战战兢兢地表现,而且乾隆还故设迷魂阵,让诸王大臣在十一阿哥永瑆和十五阿哥永琰之间猜来猜去,搞的扑朔迷离,但无论皇子还是大臣,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综上三点,皇子既无实力,又没有朋党活动对其帮助,而秘密立储使得形势难以猜测,所以始终没有出现过夺嫡的争斗,最终乾隆还是以禅让的方式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早就秘密立储的嘉庆,夺嫡的可能性最后连百分之一都没有了。


红小豆馆主

乾隆帝皇子众多,晚年没出現皇子夺嫡事,原因有几条!第一雍正给乾隆留下国库充赢,吏治清明,边疆稳定的好家底。使乾隆帝在对西北亲征葛尔丹叛乱中大举胜利。为自已政債打了满分!第二乾隆帝聪慧爱学,诗词字画具佳,风流倜傥,汉人的文人雅士都尊重他。第三他注重养生,活到八十四岁,皇子有好几个都死在他前面。第三乾隆不注重培养接班人,只对看重的培养,而培养的早死,最后剩下颙炎比较听话,立了太子三年等乾隆去世后才上位。


巧巧98474

只不过乾隆太能活,把有竞争力的儿子都熬死了!

欧洲资本主义世界有三大苦:英国王储、布冯替补、罗马队副。

其实,中国封建社会也有一大苦,就是当乾隆的皇储。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入关的第四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长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活了88岁。就这样一个人,要不是能熬一点,基本这辈子都别想当皇帝了。

一开始的时候,乾隆也想搞嫡长子继承制,结果,嫡出的全死了,就剩下庶出的,乾隆可供选择的范围已经很小很小了,因此,只得放下祖制,从庶出的皇子中选择,选来选去,就剩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比较出色。

但是,他们都是庶出,而且比较年轻,永琰出生的时候,前面的十四个皇子就死了8个,后来还接着死了几个,包括乾隆最喜欢的永琪。

这样,乾隆的皇子没有出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情况。

以前有一道题,就是明明乾隆和华盛顿同一年去世的,为什么却像两个时代的人,其实乾隆就是那种,祖制研究的很透彻,然而一点创新能力都没有的人,在位六十年,其实是与世界大势背道而驰的六十年,乾隆的这种骄傲自大甚至将中国带入深渊。

正是因为乾隆的这种世界观,使其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依然选择规规矩矩没有成见的永琰,乾隆其实要的不是永琰,而是一个能够继续维护他那种权威,实际是打脸的,在乾隆死后的第四十年,中国就被西方吊打!


史论纵横

乾隆一生虽然有17个皇子,但大多数都是天不假年,有6个更是夭折在4岁以前。到了乾隆晚年,身边事实上只有5个儿子,即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即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而在这硕果仅存的5位皇子中,除了后来成为嘉庆皇帝的皇十五子永琰,其他四位皇子事实上各有各的致命缺陷,构成不了对皇位的有效政治竞争,诸子夺嫡很难真正成立。

皇六子永瑢各方面条件倒是不错,但在乾隆二十四年就被过继给了其他宗室。更何况,他虽不算短命,但也只活到47岁,也就是乾隆55年。

皇八子永璇“为人轻躁,做事颠倒”、“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乾隆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他接班。

皇十一子永瑆是大书法家,文艺天分深得乾隆欣赏。但问题是,永瑆过于文弱,武功极差,这在文武双全的乾隆眼中,也不够格。

皇十七子永璘就更没戏了,为人诙谐,不好读书,喜欢寻花问柳。不过他有自知之明,一早就主动退出了皇位竞争,“使皇帝多如雨点,亦不能滴吾顶上”,后来永琰即位后,对这个荒唐的弟弟也算不错。

那么,也就只有皇十五子永琰了。永琰的弱项是母亲地位不高,系内务府包衣,但以“勤学闻名”,为人很自律,朝野之中很少有他的负面传闻。

我并不是说永琰有多么多么优秀了,他成为嘉庆皇帝之后的政治表现只能证明他是一位资质中上,中规中矩,但比康雍乾这三位“大帝”有本质性差距的庸常帝王。但是,在乾隆的几个儿子中,永琰的确是最优秀的了,乾隆选中他也并不需要太多权衡。


张明扬不说话

乾隆是非常聪明非常自恋而且权力欲望很强的帝王。

他从小就知道父亲辈九王夺嫡的故事,耳濡目染,肯定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会这样对自己。因此心里早有防范。

乾隆的儿子很多,所以不值钱,而且他很高手,在位时间非常的长。这就导致了他对儿子都不在乎。

历史上的李隆基唐明皇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他可以一日杀三子都不在乎。

在权力的顶峰的人,权力最重要,其次才是亲情。人当皇帝久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范儿子不要抢自己的权力。

例如汉武帝。因为怀疑,导致太子谋反,最后杀死逼死了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连婴儿重孙都丢到监狱里去。

乾隆年轻的时候,就在打压年长的几个儿子,导致几个人都郁郁不得志,死的比较早。

他比较喜欢的五儿子也早逝了。

后面的儿子年纪小,而且比较乖巧,最后他选择了十五子。

后来他就算六十年在位之后禅让了,但是还是控制着国家的政权。直到他死后,嘉庆才算是正式掌权。要做到这一切,想想他权力欲望多强,控制权力的手段多么强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