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山西丨晉南威風鑼鼓」歷史悠久的民間打擊樂器

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將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孃家人敲鑼打鼓將二女送至夫家

自此,這種儀式感頗強的威風鑼鼓,一敲就敲了4000年。

好“威風”的鑼鼓

「非遺山西丨晉南威風鑼鼓」歷史悠久的民間打擊樂器

威風鑼鼓最早名為“鑼鼓”,俗稱“傢伙”,是一種民間打擊樂器的合奏形式,由於它節奏明快,威武雄壯,無論是看還是聽,都使人感到威武無比,所以也被稱為“威風”。在山西臨汾境域,威風鑼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當地有民諺:“高興不過娶媳婦,熱鬧不過敲鑼鼓”。

好“悠遠”的鑼鼓

「非遺山西丨晉南威風鑼鼓」歷史悠久的民間打擊樂器

歷朝歷代的威風鑼鼓,始終活躍在城鄉各地。唐玄宗有詩句“背陝關山險,橫汾鼓吹頻”,可見鑼鼓在唐已普遍流行。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威風鑼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1988年參加全國首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表演;1989年參加慶祝國慶四十週年專題片《我愛你,中國》電視錄相;1990年敲響舉世矚目的亞運會。連續三年赴京表演的威風鑼鼓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世界,被譽為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 “民族鼓樂”“黃河之魂”“中華第一鼓”“天下第一鼓”。一時間,華夏大地掀起了威風鑼鼓熱。

好“震撼”的鑼鼓

「非遺山西丨晉南威風鑼鼓」歷史悠久的民間打擊樂器

威風鑼鼓的演奏講究動作、表情和隊形的默契配合。

動作要求“帥、漂、脆”。“帥”指動作的剛勁有力,“漂”指動作的輕柔敏捷、漂亮,“脆”指姿態造型的張弛有度。

表情講究以情動人,善於調動五官,把對鑼鼓的熱愛感、自豪感、陶醉感、鼓譜所要表現的內涵,通過面部表情生動地表演出來。

隊形編排要階梯分明,有縱深感,隊伍聚得攏、散得開,佈局密疏有致,有連有斷。

好“喜慶”的鑼鼓

「非遺山西丨晉南威風鑼鼓」歷史悠久的民間打擊樂器

時至今日,威風鑼鼓在山西當地,已成為迎親嫁娶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節目。太原人辦喜事,用威風鑼鼓代替放炮,熱鬧又喜慶,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鼓法天,鍾法地”,考古發現、歷史記載和民間世世代代的傳說相互印證著威風鑼鼓的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澱,為威風鑼鼓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汲取了不同時代的藝術精華,踩踏著有節奏的鼓點,伴隨著渾厚的鼓聲,在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傳承和創新的道路上,威風鑼鼓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鞏彥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