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沈宅村

缙云县壶镇镇的沈宅村自古就是名闻遐迩的“进士村”,沈族自唐至元出过十进士,且在唐代曾出现“六世蝉联进士”的盛况。其距县城35公里,位于壶镇朝南3公里,地势平坦,东西两面有龙山、狮山环抱,漳溪贯村而过,风景秀丽;耕读传世,乡风文明,历史悠久,人文厚积。村中以沈氏族人居多,现有户籍人口1509人,山林面积1700亩,分8个村民小组,有中共党员58人。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历史悠久 耕读成风

缙云县壶镇沈宅村



据考:在唐会昌年间(841-846),吴兴武康沈仁寿公在永嘉任县尹,任满返里经缙云,见缙云山水瑰丽,环境优美,遂居东冈下建沈氏庄园。到元末明初,因统治者无道,又加战乱,民不聊生,沈氏祖先四处避难,分迁沈宅、荆坑、小古、川石、板堰等地。待世乱稍平后,贯公携全家重返故里,见东冈下庄园已荒废,遂改迁龙蟠狮踞的云岩山下居住,取名沈宅村,经过数代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余代。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在清咸丰辛酉年(1861),沈宅村横遭流寇入侵,经一番烧杀抢掠后,沈族遇害25人,房屋所剩无几,劫后瘟疫大发,死难者300余众。幸赖沈氏祖宗倾囊外购粮米接济族人,使幸存者度过艰难岁月。而后族人发奋图强、辛勤耕作、重建家园,至清末时已拥有良田800多亩,山地3000多亩,村庄面积80多亩,村民300多户。

到民国年间,沈宅村属漳溪乡,全村编成二保半,保下设甲。解放前夕,漳溪乡与景云乡合并为漳浣乡。村内建有敦谊初小,1940年建沈宅高级小学。1945年学校规模扩大,邻近十三个村的村民都把子女送到沈宅小学读书。

1925年,村里建设了自黄炮岩到村头的防洪堤,同年建季二公祠;1929年建上漳溪平桥(1940年重修),1932年铺设石板街道,1946年重建古城和新建云岩门,并把回龙庙从龙溪岗移到城门边。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解放初,沈宅属漳溪乡。1958年,漳溪、石井、景云乡合并成三合人民公社,沈宅村改成沈宅大队,下设若干生产队。1983年恢复乡镇建制,三合公社改为浣溪乡。

1992年,政府进行行政区划“撤扩并”,撤掉浣溪乡,沈宅隶属壶镇镇管辖。

据查:沈氏先祖公沈仁寿系南朝名相沈约之后裔,原东岗下村之沈族在唐、五代、宋、元期间共出进士10人,其中唐代曾六世蝉联进士,为处州著名的进士村,明代又出了一位“从一品镇国大将军”。所以,在村里的狮子山上建有沈约纪念亭。

解放后,据不完全统计,有博士3人、硕士4人,大专毕业以上的学子有120多人,其中有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科研人员等10多人,县团级以上干部10多人。

为了旱涝保收、多产粮食,沈宅的族人们还在蜿蜒的漳溪水中筑起了数个拦水坝,从拦水坝引出的水渠,古人叫“堰”,用以引水灌溉农田。其中有条叫“漳堰”的最为著名,引水坝渠宽为1.9米,拦水坝长28米,坝高2.1米,流经沈宅、姓汪田畈、观坛庙、里弄坑后出好溪,全长约五里许,灌溉着大片良田。该堰建造年代在清光绪三年(1877),据周荣椿等编撰的30卷《处州府志》卷四之水利志上记载,是由知府潘绍治主修。

由此可见,沈宅村人自古勤奋耕种、刻苦读书,耕读蔚然成风,致使粮丰物阜、名贤辈出!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风景优美 人为厚积

缙云县壶镇沈宅村



桥踏漳溪亲树去,寺呼圣兽过山来。沈宅村的美,是出了名的,她属国家级仙都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也是主景区之一。山无水不秀,村无水不活。大凡带有三点水偏旁的村名,都与水流有关,沈宅就是如此。清澈见底的漳溪水贯村而过,水边的溪柳树大可合抱,青葱茂盛,簇拥着两岸的新旧民居倒映在水中,随波晃动,幻影迭生。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溪无桥难过,树无水难活。沈宅村头的古桥和古樟是风景独秀之处。古桥为三折边石拱桥,三墩四孔,迎水面为船形墩,桥畔为村口,岸边有数棵古樟相伴,桥身长满青藤乱草,不时有村人走过。该桥始建年代不详,康熙十八年重修,嘉庆五年六月二十三日被洪灾所毁。嘉庆六年再建:“不玉为栏,不金为柱,垒石成桥,墩三梁五,”断而复续后,如“半月横天,七星映斗,突兀崔嵬,关锁水口,丕振人文,风醇俗厚,根深蒂固,天长地久。”至今已逾200余年,依然如五彩长虹横架漳溪之上,供人交通游览。古樟枝繁叶茂,傲立桥头,与古桥相映成趣,浑然构成极致美景,为沈宅十景之最。1985年,电影《八仙过海》的摄制组就曾在此拍摄过几多镜头。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山因势而奇,寺因奇而建。沈宅村的狮子山是出了名的,那云岩寺也恢弘大气。她们的名称由来是有讲究的。原来在壶镇镇南三公里处,有两座山峰一东一西横亘在广袤的田园中,一座叫龙山,另一座名“云岩”,由于山形酷似卧狮,故“云岩”又名狮子山。这狮子山东南高西北低,低的一端是狮尾,高的一端恰是狮子的头部,它向着东南方昂扬而起,似乎正以雄浑的呼啸迎接每一天曙光的到来。漳溪贯穿于龙山和狮子山之间,从雄狮头前静静地流入,像一条素洁的白练在狮身前轻盈地舞动了一阵后,又朝西南方向悄无声息地淌去,不但肥沃了龙山、狮子山下大片的土地,而且庇佑了一个名声显赫的氏族,孕育了一个刻画满文化符号的古老村庄。寺院刚好建在云岩狮首的山坳里,成梯级上扬,独得山水灵秀,故以“云岩寺”命名,也算恰如其份。

村里人世代相传沈氏家训《诫子书》,如今读来仍旧朗朗上口、铮铮有力,陪伴着一代代沈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同看着新楼逐渐林立,村路慢慢宽阔。他们自筹资金在狮山上建造了“沈约纪念亭”,为的就是弘扬沈约“为人淡泊明志,为官造福一方”的美德,以敦化后辈。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自幼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沈姓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既位,周公旦(文王第四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十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村中的古建筑曾有数百幢,多为清朝时期所建,因风雨摧残、年久失修而大部倾废,从现存几个完整的马头墙、几堵断壁残垣上的精美砖雕、彩绘中,还能依稀寻找到几缕昔日的辉煌。

沈宅大会堂坐落在外菜园,位于沈宅村西北,狮山的东北,龙溪冈的东南。建于1972年,是继壶镇区大会堂后,名列前茅的一座大会堂。是当时全村开大会的场所,集体化时期的粮食分配点,属全村的文化娱乐中心。现在,村双委又在此紧锣密鼓地创建“沈宅村文化礼堂”,届时将使之焕然一新,给全体村民带来一方村史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新天地。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家训严明 慈孝成风

缙云县壶镇沈宅村

沈宅村自古就是礼仪之村,世代相传着沈氏家训《诫子书》:“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时刻警醒后辈子孙要树立慈孝睦亲、勤劳节俭、遵纪守法、仁义友善、诚信为人的好风尚。所以该村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靓丽的山水、安定的生活环境。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环境好则人宜居、民长寿。目前,村里健存的90岁以上老人就有6人。村中的“百岁桥”就是村民大兴慈孝乡风、自觉为振兴家乡出力的典范:1999年,沈宅村97岁的沈家李买囡在临终前嘱托子女后事从简,同时要求他们合力在傍村而过的漳溪上造桥一座,以了却她多年的心愿,便利百姓通行。当时,村里虽有北村口、村中央、南村口三座桥,但北村口是一座石拱古桥,年代已久,且两头设有台阶,车子不能出入,村中央是一座简易小桥,仅在凸出水面的几块大石头上搭几块水泥板,溪水稍涨,小桥即被没入水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水中,村民进出村,特别是货物运输,都要绕到南村口水泥桥进出,非常不便。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李买囡的后人谨尊遗嘱,在沈水然的主持和带领下,经过沈家儿女及其孙、甥们历时一年半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03年1月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总造价近二十万元。其时适值李老太周岁满百,且冀全村人健康长寿,故名“百岁桥”。

人慈孝文明,则村慈孝文明,榜样和村民的力量无穷大。村里至今珍藏着一幅72字的红色革命楹联:“抛家室,散资财,半挑担子,秘密革命,功绩显著,党史增辉,六十年讳莫如深,淡泊明利,谁人都敬。披荆棘,餐风露,一手绝活,艰辛创业,设计卓越,产品天成,九十载声誉日隆,百般谦逊,哪个不赞。”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关部门携族人赠送给革命老党员沈赛宝的90岁寿诞贺联。沈赛宝家住沈宅村,曾参加党的地下斗争工作,是县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还有乡村医生麻天雷,从2000年起开始无偿献血,并鼓励妻子一同献血,至今夫妻俩的献血总量已高达七万多毫升。他个人就累计献了4万多毫升血,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最近又被县政府树为献血标兵。

沈宅村是大美的,古十景依旧在,文明风持续鼓,漳溪旁又新添石亭和石廊新景,那古城门“云岩楼”和城墙也已修复。村中的老宅子连绵,古色古香;道路多为石子所铺,韵味悠长;街道系条石铺就,旁有清水流淌,水中藻荇交横,村妇捣衣洗菜风情独有。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在党中央力推乡村振兴工作的今天,通过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齐心努力后,沈宅村一定能快步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公开出版文集有《仙都风》、《鼎湖浪》、《杜光庭》、《人醉仙都》,在省市级以上文学刊物和出版社发表有长篇小说《括苍英豪》、《红尘陌路》、《兄弟睨墙》、中篇武侠小说《云龙剑》,及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诗歌等。2012年获“丽水市2012年度文学创作大赛铜奖”;2014年6月获北京“中国梦之路----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2015年2月被选为《参花》第02期封面人物;2016年5月获“丽水市‘王道友杯’首届网络文学大赛” 二等奖;2017年7月,散文《鱼读月 鸟谈天》获吉林省《参花》杂志社“二季度文学大赛”的散文组一等奖,12月,散文《樵夫之山歌》获吉林省文化厅的“参花杯”文学作品评选入围奖,散文《追忆乡愁----缙云》入选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编篡的“中国传统村落国际论坛论文集”,并与会交流;2018年1月,文史研究专著《杜光庭》 获丽水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丽水市2015-201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月,获“缙云县最美健康卫士”称号。

壶镇沈宅村!蔚然一派原生态的乡居生活美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