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这两天朋友圈被“吴再添辞世”的文章刷屏。不久之前,办公室还在讨论吴再添小吃和佳味再添的故事,没想到周一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有些震惊有些叹惋。

作为吃着吴再添的芋包、虾面、扁食长大的厦门小孩,看到这则消息总有一种失落感。吴再添,不论是店和人,就像一碗碗的厦门小吃一样,嵌入我们的生命里。

-1-

「他是一位从思想到衣着都非常老派的爷爷」

吴爷爷是沉默但和蔼的一个人。叫他阿公,他会笑着回应,走的时候,也会笑着招手说拜拜。我采访的时候,他大多数时候都在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在店铺里走动,或是收拾二楼的小房间。

爷爷的衣着就像我稿子里写的,很朴素,洗得有点发白,背微微驼,走路的时候喜欢把手背在身后。

他真的很固执,不管多大牌的媒体来,都只能拍到他做事的身影,就像稿子里写的,他对事物有自己一套理解,每次家人试图在什么事情上说服他,都要花很大力气,找来各种报纸新闻专家说法,才能让他妥协。

吴再添小吃店在老厦门心里的分量很重,我记得我小时候,爷爷每次下午出门吃东西,不是新南轩就是吴再添。我爷爷只吃吴再添小吃店的油葱粿,他病重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太吃得下东西了,但是如果有人买吴再添小吃店的油葱粿来,他还是要挣扎着爬起来吃两口。

当时采访的时候看到吴再添爷爷,其实更多想到的是我自己的爷爷,有种“啊!让我爷爷这么记挂的油葱粿,就是这位爷爷做出来的呀”的感觉。

噢对,吴再添爷爷是平头,头发已经白透了,跟所有老厦门的爷爷一样喜欢带那种老式的帽子,我爷爷也整天带着那种帽子,当时就觉得天呐真像我爷爷。

去店里会发现有非常多阿公阿嬷都是天天去吃,有的阿公阿嬷会说因为便宜,有的阿公阿嬷会说习惯了每天都去吃。我觉得更多还是习惯吧,毕竟吴再添在厦门将近一个世纪了。

-2-

「还在大同路的时候,经常专门跑过去」

说起吴再添啊,真的是很久没有去吃了。以前还在大同路的时候,经常专门跑过去。

那时候经常就在厦门几个老字号转,以前的吴再添是有2楼的,有时候家里人多要在外面吃,没有什么餐厅可以选择,会去吴再添。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2楼是那种大桌,家里人多,就会每样都点好几份,除了那些主食外,五香条、红叉烧、肉粽大家都会分着吃;对了,还可以点炒菜。不过后来,二楼就关闭了。

-3-

「吴再添是我和爷爷共同的味蕾回忆」

吴再添是我和爷爷共同的味蕾回忆,爷爷住在思北路口附近,上了年纪出门不是很方便,每次去爷爷家都会提前在太湖新城站下车,去吴再添买些熟食拎去爷爷家。

以前最常打包走的就是鱼丸、肉羹,后来阿嬷做不动咸糕后,过年要吃的咸糕都在他们家买,爷爷喜欢他们家萝卜糕,而我则中意南瓜糕。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他们家还是延续着老国营饮食店先买票再取餐的做法,有一次隔很长一段时间没去,在门口排队时还在想购餐方式会不会改变?到了收银台报出菜名,阿姨迅速地撕开几张餐票给我,是熟悉的配方没错。

很多人说吴再添家的阿姨们脸很臭,但个人觉得还好,反倒觉得很亲切,不会有过度热情态度的压迫感。

-4-

「对吴再添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家的餐票了」

对吴再添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家的餐票了,虽然现在依然还是,但印象中以前的餐票会写品名:芋包、沙茶面、肉粽等这样,现在为了方便已经是金额票面:五元、十元,大家都会按秩序排队买票。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还有坐在大厅现场包扁食的阿姨,手速非常快,一下一大盘就好了。

-5-

「每次有朋友来厦门也都必推荐吴再添」

@Fre

虽然从小在厦门生活,但是第一次去吴再添却是在高中的时候。前男友是金牛座,也算是半个厦门老饕,于是就被他带去感受“老厦门的味道”。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第一次感受要先排队买“餐票”然后凭票取餐。很有上个世纪大食堂的感觉,十分特别,就连阿姨臭脸也都觉得是一种“吴再添式”的特色了。

每次必点他们家的芋包,扁食沙茶和虾面轮换着点。有时候想念味道了也会特地跑去禾祥西就为了一碟芋包加一碗扁食。每次有朋友来厦门也都必推荐吴再添,因为这就是厦门的味道啊!

-6-

「等待美味的小吃,对我来说就是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家住得离吴再添很近,三不五时就会吃到吴再添的小吃,假期的早上,爸爸已经煎好了吴再添的加料萝卜糕,蘸一下厦门辣酱,配上铁观音,就是惬意的早茶时间;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有时候下午肚子饿了就拉着爷爷,让他买个芋包,或者是拌面,和他一起吃。在售票处买一张餐票,再盯着热气腾腾的柜台里阿姨手里的大勺,等待美味的小吃,对我来说就是童年的记忆。

-7-

作为一个00后,在看到“吴再添爷爷辞世”的消息前,一直以为吴再添是一位刚到退休年纪的阿伯。

不了解这家店的历史,仅仅知道他们家的东西好吃,记得初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吹牛”时,说他闲着没事会把厦门的小吃店一家家吃过去,吴再添的虾面是他吃过最好吃的,比槟榔那家还棒。后来偶然路过一次,便去尝了吴再添的虾面,入口就能感受到虾的天然鲜味,吃过一次就迷上了。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虽然禾祥西不在我活动范围内,但是偶尔还是想要去吃,吴再添门口的停车位不多,每次跟爸爸说想吃吴再添时,爸爸总会抱怨两句“哎呀,那里不好停车”,但是依然会开车带我过去,甚至吃的比我还多。

-8-

「依然认为吴再添的芋包TOP1」

吴再添真的是从小吃到大了,从大同路吃到美湖路,就认那个“芋包”的味道。就算后来吃过很多其他的家的,依然认为吴再添的芋包TOP1!!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父亲跟我不一样,他则喜好油葱粿,而且一定要蘸着他们家的辣酱才好吃。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过去,一人各自点一份,当做下午点心,非常满足了。现在长大了还经常拉着男朋友去吃呢~

吴再添留下的,是几代厦门人的被“惯坏”的嘴和记忆

吴再添爷爷走了,一夜之间朋友圈都在传这件事。秘密君说不上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突然离开了,虽然生活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但心里总有一声说不出的叹息。

作为厦门的孩子,从我们的爷爷辈到身边的同龄人,我们在 “吴再添”吃习惯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心里认定的那份古早味,那种茶余饭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