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永遠唱響那動人的歌謠

在我市,有一個為弘揚民族精神、大力宣傳鐵道游擊隊英雄事蹟的普通“五老”志願者潘福安。

生於1952年的潘福安,從小聽著鐵道游擊隊故事長大。參加工作後,一次到外地出差,有人問他:“鐵道游擊隊是真的嗎?不是劉知俠杜撰的吧?”這樣的疑問,就連棗莊當地一些不太瞭解歷史的人也時有提及。面對一系列的疑惑、誤解,潘福安這個為鐵道游擊隊感到自豪的棗莊人,陡增了一份責任感。每遇這種情況,他就細心地給人們講解,甚至於爭吵。同時他又覺得,作為一個棗莊人,一名共產黨員,他有責任、有義務把宣傳鐵道游擊隊的擔子挑起來,特別當他得知現存的鐵道游擊隊資料不豐富,而大部分老隊員相繼病故了,少數活著的大都散居在全國各地,且年齡較大、身體欠佳的情況後,便萌發了搶救性地收集鐵道游擊隊史料的念頭。

數十年來,潘福安利用出差和休假等業餘時間,先後趕赴十餘個省市,行程數萬公里,走訪了數十名老鐵道游擊隊隊員及其親屬,全力進行史料徵集。靠自己微薄的工資從事蒐集,很多時候只能是拼體力,靠腳走,實在累得不行才坐公交車。當年他的伙食就是書包裡掖幾個西紅柿、饅頭和鹹菜。用他的話說:“西紅柿管渴還管飽,又有豐富的維C。”由於長時間的勞累和單一飲食,潘福安患了高血壓、心臟病、腎炎、糖尿病等,現在一看到西紅柿就想嘔吐。

潘福安的行動得到了老鐵道游擊隊員和社會熱心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原鐵道游擊隊第六任政委鄭惕將軍,為他提供了很多資料和相關情況,並把自己使用過的物品贈送給他。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家當”有了較大積累。2000年是鐵道游擊隊創建60週年,他準備利用這些珍貴資料舉辦展覽。為了籌展,他花光了積蓄和老父親的退休費,又向弟弟、妹妹籌借,把兒子準備結婚的錢也用了,有關部門資助了1.5萬元,他又動員妻子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貸了數萬元錢。為節約資金,他讓老伴去跟人家學裝裱。籌備妥當後,他趕到北京,懇請鄭惕將軍來棗剪綵。年近八旬、重病在身的老將軍聽了彙報,為他這種痴迷鐵道游擊隊、弘揚民族精神的行為感動得熱淚盈眶,稱潘福安是“鐵道游擊隊精神傳人”,並書寫“報國精神,永世長存”相贈。當年10月1日,市博物館熱鬧非凡,老將軍來了,老隊員們來了,烈士的親屬子女來了,這是新中國建國51年來第一個也是唯一舉辦的“鐵道游擊隊英雄事蹟展覽”。

在博物館展覽結束後,潘福安利用節假日帶著展板到農村、機關、部隊、學校巡迴義展。當年春節他冒著大雪在市人民公園舉辦義展,他和家人在公園展廳裡過了大年。

為了能夠長期地把展覽辦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鐵道游擊隊,他又在市民政局申請登記成立了“棗莊鐵道游擊隊展覽館”。他立志要建和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並存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說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反映棗莊地區人民抗戰的全畫卷。

個人辦革命傳統教育展覽館談何容易,但潘福安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要為宣傳我們的民族,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家鄉奮力拼搏,努力貢獻。儘管很艱辛,但我願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大家理解了,這個展館就有希望了。”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得知潘福安的事蹟後,親自為他撰寫了“棗莊鐵道游擊隊展覽館”館名。

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理解,更加堅定了潘福安宣傳民族精神和人民軍隊的信念,他開始了邊巡展邊收集資料邊籌館的工作,他的妻子陳淑英在一次展覽中出了車禍,被診斷為骨壞死,做了挖骨手術。為保證展覽正常進行,未等痊癒,陳淑英扶著雙柺堅持巡展。為了節省資金,兒媳辭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幫老人圓“建館夢”。

潘福安收集的展品多了,家裡放不下,就借用別人的倉庫存放,沒地方展覽,就借租別人的房子搞展覽。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全都是義展不賣票。面對辦展覽要花錢的現實,他只能用自己僅有的工資苦苦支撐,自2000年至今,他為辦展覽寫了一大堆欠條,展覽地也換了十餘處。

為了喚起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懷念和告慰這些民族英雄,每逢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他讓家人代他去給逝去的爺爺、奶奶、母親上墳,自己卻要帶著花圈行程數百里分別到鐵道游擊隊大隊長洪振海、劉金山及副大隊長王志勝等人的墓地去掃墓祭奠,並出資為洪振海烈士立了“紀念烈士犧牲六十週年紀念碑”。

潘福安一生的夢想:一是建一個永久的鐵道游擊隊展覽館,給後人留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永久基地;二是搞一次勿忘國恥、鐵道游擊隊精神萬里行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其光輝業績;三是利用手中大量的史料,編寫出一本《鐵道游擊隊圖史》,向世人全面、詳實地介紹鐵道游擊隊的光輝歷史。目前《鐵道游擊隊圖史》已經印刷出版且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反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