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女性文學的別樣色彩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市婦聯依託團體會員女作家閱讀沙龍,創作了《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文集,用以銘記70年來通遼大地上的女性寫作所走過的歷程,本部文集歷時一年半的時間,收錄了88位從40後到90後的女作者的共148篇作品,涵蓋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生活在科爾沁或曾經生活在科爾沁的女性,比較完整地呈現了自治區成立70年來,我市婦女在文化方面的發展樣貌。

5月11日,內蒙古日報10版,刊發了一篇關於《素手春秋》的評論文章——《科爾沁女性文學的別樣色彩》,再次強調了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背景下,《素手春秋》的出版發行,對促進女性文學發展,振奮草原文學士氣的重要意義。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科爾沁女性文學的別樣色彩

文/於東新 魏華倩

有著悠久文化傳承的通遼市新中國成立以來產生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老一代的有瑪拉沁夫等,中青年中有高洪波、郭雪波、江浩、巴根等,其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新時期以來眾多女性作家的崛起。擺在筆者面前的由通遼市婦聯組織、我區著名作家蘇莉主編的《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一書,共收錄了88位女性作家的148篇作品,可以看作是科爾沁女作家創作風貌的縮影。書中所收作者或是通遼籍,或是由通遼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女性。她們的年齡從上世紀4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幾乎跨越了三代人。她們的作品體裁有小說、散文、詩歌、劇本、報告文學以及評論,遍及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充分展現了女性作家多樣化的藝術才具。我區文壇出現的這樣一種女性作家群體、一種性別寫作的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

關於科爾沁女性文學的創作動機,借用《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主編蘇莉的話:“我的身邊聚著一些愛讀書寫作的姐妹,平時我們經常小聚,喝茶、吃餅、聊文學。我們生活中互相幫助,文學上互相啟迪,經常在喝茶聊天的過程中一個塵封已久的記憶就被喚醒了,回去就能寫出一篇美文。”這樣的寫作態度使文學回歸到了純粹,迴歸到心靈、情感的需要,即所謂的“無目的而合目的”。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孔子有名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其中,“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這是情感表達之法;而“怨”從廣義角度來說則是指創作主體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是一種感情的觸動與生髮,是情感表達之源。孔夫子由此從發生學的角度闡釋了文學藝術的創作機制。西方文藝批評家在談及藝術起源時也有“模仿說”“遊戲說”以及“表現說”等,儘管結論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藝術是人類內心情感的需要,是“興”是“怨”的引發,即所謂“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這其實也是科爾沁女性文學的創作動機,這在當下功利至上的語境之下,尤顯難能可貴。

孔子“興觀群怨”理論中的“群”與“觀”則是從審美效果上來判定文學藝術所能實現的功能。所謂“群”就是文學藝術能團結眾人,使人們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係。而“觀”自然可以從文學藝術的文本里來觀民風、察得失,由此明瞭治亂興替等等。如從現實效果上來看,科爾沁女性文學是切合了“群”與“觀”的精神的,即它至少在通遼文壇起到了一種整合力量、凝聚士氣、振奮人心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背景下,科爾沁女性作家展示了女性文學的力量,振奮了草原文學的士氣,這是頗有意義的文學事件。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在“科爾沁女性文學”的概念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學地理學與性別寫作的意識,所以科爾沁女性文學既是一種地理學——科爾沁草原的書寫,也是一種“女性主義”的文本表達。如《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一書封底的小詩所傳達的:“我們總得在那些平淡瑣屑的日常裡/活出不一樣的含義/誰願與草木同朽呢/時空長河中/我願看到你一閃清麗的身影/纖纖袖手/素年錦時/安慰我的心靈/照亮你的人生。”科爾沁女性文學帶有鮮明的性別色彩,即便像李麗的《牛局長懺悔》、文潤的《男人四十》等頗具陽剛之氣的作品,也能見出女性作者的細膩與多情、敏銳與善感,讓讀者感受到創作主體強烈的自尊自愛和自我價值的肯定。於是在小說、劇本及報告文學作品裡,科爾沁女性作家顯現出對國家民族、對社會人生的使命感和壯烈情懷。這種與男性作家一樣強烈的宏大敘事,足見其鮮明的“女性主義”精神的張揚。而在散文、詩歌的創作之中,我們又看到了在求生存、求平等、求發展的堅守中,科爾沁女性那種奔湧不息的信仰的力量與思想的鋒芒。請看:“長長的壟上 母親走著走著就老了/直到沒入無邊的麥田中/直到成為這一方綠油油的麥田中的/一株麥穗 成為/這日漸飽滿的一株中一粒/金黃 富足 養育一方”(曾煙《麥穗一樣的母親》);“母親說你性格柔弱/你卻能把頑石磨圓”“累了,有風相助/倦了,有雨相憐/任崇山峻嶺重重設卡/誰也改變不了/你心中的信念”(常新華《小河》);“我的聲音微弱卻堅強/朝著你的蔓延/你一定叫不出我的名字/正如那些謙卑安靜的花兒/粉 黃 藍 紫/一抹一抹佔據草原的色彩”(王豔青的《怕你喚出我的名字》),以及“沉默還是吶喊,都配得上嘹亮”( 王昱華《迷行》)等等。這些自立自強、張揚自我人格的聲音,這些謳歌女性、母性偉大的詩句,是女性作家主體人格的外化,表現了科爾沁女性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人格精神。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不僅如此,科爾沁女性文學中諸如草原、烈酒、駿馬、呼麥、長調、奶香、蕎麥花等具有草原色彩的意象俯拾即是,昭示著其鮮明的文學地理學特徵,這是草原女人書寫草原的藝術努力。儘管她們年齡不同、身份各異、職業多元,但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她們心中都“住”著一片草原,是草原情結讓她們的筆有了靈性,有了激情,有了溫度,於是才有對草原、駿馬、蕎麥花、勒勒車……的思念和深情的訴說。像《家鄉的打碗花》(鮑哈申)、《尋根之旅》(蘇力婭·林)、《鄉音夢也濃》(孟秀華)、《在巴爾虎草原上》(黑梅)、《又逢一度麥花香》(吳秀芳)、《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聶紅傑)、《故鄉》(嶽美娜),以及《流淚的狐狸》(陳薩日娜)等等,無一不是涉及草原的書寫,是女性作家筆下的“草原文學”文本。當然,也有不少的作品並未將草原當作題材,寫的是走出草原的草原人關於外面世界的經歷和思考,呈現出全球化、現代化浪潮給草原文學帶來的新變化。

總之,在中國,儘管男性佔據著文壇創作的中心,但這並未扼殺掉那些蕙質蘭心、美麗聰穎的女性作家的才華和光彩。尤其是近現代文壇的女作家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如秋瑾、蘇雪林、凌叔華、石評梅、冰心、丁玲、蕭紅、張愛玲等等。如果再細數當代文壇,女性作家更是群星燦爛、不勝枚舉。女性作家一直是文壇的半邊天,科爾沁文壇亦不例外,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文學群體,也是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的文學現象。當然,科爾沁女性文學還存在著整體水平參差不齊、新生代作家缺乏領軍人物等方面的因素,但事物都有雙面性,它也使人看到了培育、扶持科爾沁新生代女性作家的緊迫感,已引起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即建立怎樣一種科學的機制,為年輕作者打造更好的藝術環境,激發她們創作的慾望,從而創造科爾沁女性文學、草原文學的輝煌未來。

相關鏈接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包蘭芳為《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寫序: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作為黨領導下的婦聯組織,作為通遼市158萬婦女姐妹的“娘”家人,我們很想在這個特別的的日子裡做一個有意義的表達,便產生了創作《素手春秋——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這部文集的想法,用以銘記70年來我們科爾沁大地上的女性寫作所走過的歷程。

當這樣一部沉甸甸的作品集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心裡是十分震撼的,她們以自己對家鄉、對生活、對文學的滿腔熱愛,書寫了一篇篇動人的華章,以不懈的精神追求,拒絕平庸,用寫作讓自己的心靈豐盈,從而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吸引大家望向通遼,望向科爾沁這片神奇的大地。

我個人覺得,一個地區喜歡讀書寫作的女性越多,這個地區的文化風尚越好。喜歡寫作的女性都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她們對女性最基礎的陣地一一家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個知書達理的母親,會影響到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未來。

婦聯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婦女姐妹的橋樑紐帶,把婦聯組織建設成為黨和政府的堅強陣地,建設成為婦女姐妹可以信賴和依靠的溫暖之家,是我們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凝聚全市婦女姐妹的力量和智慧,引導和帶領姐妹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是我們一直思考和踐行著的使命。作為婦聯的領頭人,我深深知道,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的靈魂,寫作是人類本真經驗的表達,女性文藝創作對社會而言意義重大而深遠。一部優秀的作品可以歷久彌新,甚至可以穿越時空,長久流傳。我為我們通遼市蓬勃興起的女作家隊伍感到深深欣慰和鼓舞。我覺得能夠拿起筆來抒發自己的都是生命被喚醒的女人。我們需要更多生命覺醒的女人來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創造性和繽紛的色彩,給我們的家庭帶來更加豐富的感受力,給我們的孩子做好精神的引領。那我們的民族、我們國家的未來就會更加美好。

近年來,我們通遼市各級婦聯組織本著國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婦女姐妹的宗旨,以“巾幗心向黨·揚帆新徵程”為主題,啟動了“做書香女人,創書香家庭,建設書香通遼”活動,舉辦了“閱讀圓夢想,書香伴成長”沙龍活動,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載體活動,如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好家風好家訓徵集,巾幗風采故事等,堅持走出機關、走向基層,發現更多閃光的女性,展現她們的風采,用她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引領社會健康向上的風氣,在這個過程中,女作家們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徵。我們的女性作者們都是紮根腳下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寫出了一篇篇有泥土芳香、有母性情懷的美文佳句。

現在《素手春秋一一科爾沁大地上的女子書寫》這部散發著文學芬芳的文集如約出版,這是我們通遼姐妹值得慶賀的喜事。通遼市至今為止還沒有出版過全部由女性創作的作品集,相信並期待這部文集能為我市的文化發展增添一份亮色。

衷心地希望我們的作家姐妹們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歌吟家鄉,在祖國的大地上書寫,為打造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為推動家鄉進步貢獻力量。希望社會各界和各個部門給予我們女作家更多關注和支持,為她們搭建平臺,為她們排憂解難。

祝福我們的家鄉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包蘭芳為女作家閱讀沙龍授牌

通遼市女作家閱讀沙龍在通遼市婦聯的倡議引導下,於2016年4月正式成立。

作為市婦聯團體會員,沙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以閱讀開闊視野,以寫作豐富人生”為宗旨,討論名家名作、溝通交流、鼓勵基層作者積極寫作,讓通遼姐妹們的優秀作品走出通遼。目前通遼市女作家閱讀沙龍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文化力量,在科爾沁大地上大放異彩。

往期精彩回顧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科尔沁女性文学的别样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