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文字整理/劉冷絲 圖/網絡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兒童節了,快樂的孩子們在這一天會享受到各種優厚的待遇和關愛,歡聲笑語是這一天最為動人的情景。

很多人以為兒童節一定和快樂無憂、天真爛漫緊密相連,這倒也沒錯,只是——國際兒童節的來歷卻源於戰爭、恐怖和災難。

實際上,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就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這樣的節日定位直接源於二戰期間的屠殺——利迪策慘案。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利迪策慘案兒童雕塑

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為了報復納粹派駐捷克斯洛伐克的頭目海德里希遭抵抗組織暗殺,派兵包圍利迪策村,槍殺了村中所有173名15歲以上的男子。婦女和兒童被押送集中營。全村104名兒童大多數在波蘭切姆諾毒氣室被害,戰後生還者僅有17人。此次屠殺共有約340人遇難,釀造了"利迪策慘案"。

也許,很多人對這起屠殺並不以為然,他們可能認為,這場屠殺既然已經過去這麼久了,兒童節也該回歸兒童的天性,迴歸快樂和爛漫。不要忘記了,戰爭還一直在不斷地傷害著那些可愛而無辜的孩子們。

2012年8月29日,在也門首都薩那,一個嚴重營養不良的嬰兒躺在家中的床上。也門國內持續動亂導致人道主義危機,世界糧農組織稱,也門2400萬人口中約一半人因無法獲得足夠食物導致營養不良,約100萬兒童目前嚴重營養不良。這個孩子飢餓的狀態令世人潸然淚下。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也門飢餓的嬰兒

這是一個為相機而投降的小女孩。2014年,土耳其攝影師奧斯曼-薩厄爾在敘利亞阿特梅赫的難民營中碰到這個萌萌的"小包子",她才4歲,當攝影師想為她留張影時,小姑娘卻把相機當成是武器,熟練地舉起雙手示意投降,眼神中有驚恐、有委屈。戰爭早就無情地剝奪孩子們的童年,可憐的孩子能做的竟只是這樣無言的哭泣。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2015年1月28日,12歲的賽義德·克爾在和哥哥的遺照一起合影後因為承受不住悲傷,情緒突然崩潰,哭喊著媽媽。當時,這個來自加沙的孩子原本無憂無慮地和一群好朋友在沙灘旁踢足球,卻突然遭遇了一系列震耳欲聾的空襲,其中4個孩子不幸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包括他至親的哥哥穆罕默德。要知道,加沙超過一半的人口年齡在18歲以下,因此以色列在發起攻擊時最有可能傷及的人群是兒童。加沙的孩子們時刻活在一種由戰爭帶來的恐懼和震驚當中,因為年齡太小,他們幾乎不能承載持續燃燒的戰火帶來的創傷。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賽義德·克爾悲傷地大哭不止

也許,很多人認為,這畢竟是戰爭時期,畢竟是極端的案例。拋開戰爭,和平時期,兒童照樣會遇到各種各樣傷害和困擾。生活條件優越的城市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兒童仍生活在生活保障線之下,未能得到應有的兒童福利。

中國很多農村裡有數不清的留守兒童,也有的跟隨父母奔波於不同的城市之間,這些兒童在受教育權、物質保障、親情關懷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最大的希望,或只不過是擁有正常的家庭和學校生活——父母在身旁,自己不再留守。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留守兒童大多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在兒童節這一天,我們在看到孩子們快樂笑臉的同時,應該更多地要看到孩子們所面臨的疾病、恐懼、傷害……反思我們身上的重負與責任——這應該是我們給予孩子們的最好節日禮物。

理解國際兒童節,先要了解利迪策慘案

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