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輝榮耀到趴窩解體,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命運令人嘆息

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是一艘蘇聯海軍在1989年時啟用的指揮艦,具有作為艦隊旗艦、飛彈跟蹤、空間軌跡跟蹤、電子與情報作戰以及通訊中繼等多種特殊功能。該艦的北約代號被命名為Kapusta,在俄文中意指"白菜",起因於該艦前半艦身上層的大型圓形雷達在造型上狀似一顆白菜。

從光輝榮耀到趴窩解體,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命運令人嘆息

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

冷戰高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不斷從公開陣線延伸到隱形戰線。隨著地面、海洋和太空軍備競賽的持續,加上科技進步和進攻兵器性能的提升,兩國都對蒐集對方情報及其兵力兵器部署情況提出了新要求,衛星、艦載和機載偵察系統成為最高統帥部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成為影響戰略決策的因素之一。此時蘇聯巨型核動力偵察艦"烏拉爾”號應運而生,其尺寸相當龐大,滿載排水量高達3.65萬噸,一度被稱為"航母偵察艦"。

從光輝榮耀到趴窩解體,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命運令人嘆息

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

1990年,由於水兵亂扔菸頭導致發生一場大火使得鍋爐受損,艦上電纜幾乎全部燒燬。此後"烏拉爾"號由於缺乏維修資金,常年趴窩在俄羅斯馬加丹軍港並在此後將近二十年間再未出海。2003年該艦核反應堆的隔離層出現破裂,經緊急搶修後未發生核洩漏事故。2010年,該艦在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下游企業"星星"廠開始解體。

從光輝榮耀到趴窩解體,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命運令人嘆息

烏拉爾號核動力偵查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